每日資訊:鄭柵潔:適度超前謀劃創新基礎設施 構建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一批新增長引擎
2023-07-05 13:24:0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小 中
7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鄭柵潔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出一系列產業發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邁上新臺階,形成了產業規模優勢、體系優勢和部分領域領先優勢,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資料圖】
具體而言,工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202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27.7%,占全球制造業比重近30%,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的20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
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服務業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即使遭受疫情嚴重沖擊,2022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仍為5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8%,撐起國民經濟“半邊天”。服務業就業人員規模穩步攀升,新興產業領域吸納大量新增就業人口,服務業就業“蓄水池”功能明顯。服務貿易快速增長,2022年服務進出口總額近6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形成超大規模網絡,供給水平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截至2022年末,我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突破80萬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近6000萬公里,高鐵、高速公路、電網、5G網絡規模等均居世界第一。特大型水利工程、三代核電、工業互聯網等實現跨越式發展,離岸深水港、樞紐機場工程建造技術邁入世界先進或領先行列。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加快優化,建成體系較為完備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鄭柵潔表示,準確把握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要統籌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統籌好一二三產業發展,統籌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其中,統籌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鄭柵潔表示,傳統產業是我國制造業的主體,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不能簡單貼上“低端落后”的標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要引導和支持量大面廣的傳統行業企業與時俱進,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改造升級,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對于升級困難但又具備轉型條件的,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及時推動其轉型發展,通過轉型與升級共同發力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打造競爭新優勢。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但不能貪大求洋、盲目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在謀劃發展戰略、集聚高端要素、優化市場環境、培育產業生態等方面持續發力,借助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對重大戰略產業、未來產業要抓緊謀篇布局,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
鄭柵潔表示,抓實抓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任務舉措,包括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打造新的增長引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六方面內容。
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產出效率、經濟效益,鞏固多年積累形成的既有優勢。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深入實施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補強制造業重點產業鏈薄弱環節。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提升自主保障能力。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優化區域分工協作格局,多措并舉優化石化、汽車、集成電路等重大生產力布局。
打造新的增長引擎。加快推進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加強全產業鏈攻關、全要素支持、全生態發展,推動重大戰略產業發展。對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進行多路徑探索,推動建立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超前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強數字技術基礎研究,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計算等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積極穩妥推進產業數字化,進一步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利用數字技術對制造業、服務業、農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改造,大力開拓數字化轉型場景,不斷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更加重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施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鞏固和提高糧食、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推進種子庫建設,加強良種技術攻關。大力發展生物合成、“農業工廠”等農業新形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強化政策引導,推動服務業數字化、融合化、品質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深化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提高跨境服務貿易開放水平。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提升服務業供給質量和品質效率。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總結運用基礎設施建設適度領先產業發展的寶貴經驗,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更好發揮基礎設施體系的整體效能。改造升級傳統基礎設施,加強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更加安全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設施支撐。重視各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穩步發展融合基礎設施,適度超前謀劃和部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消息顯示,7月3日,鄭柵潔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與三一集團、奧克斯集團、圓通速遞、波司登、農夫山泉等5家民營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討論交流,認真聽取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面臨的困難問題和相關政策建議。5位民營企業家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分析了國內外環境變化對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介紹了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并對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和制度環境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鄭柵潔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發揮民營企業溝通交流機制作用,不斷認真傾聽民營企業家的真實想法,研究提出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盡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每日資訊:鄭柵潔:適度超前謀劃創新基礎設施 構建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一批新增長引擎
- 愛情逆轉勝韓劇_愛情逆轉勝 當前快播
- 【全球獨家】高溫橙色預警中!北京今天最高氣溫可達38攝氏度
- 江山如此多嬌 感受各地夏日美景的迷人魅力_世界今熱點
-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 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30.40萬元/噸
- 漢宇集團:參股公司海伯森生產的六維力傳感器可以應用在人形機器上
- 青島港:單機卸率3057噸/小時 刷新鐵礦石接卸世界紀錄 今日快訊
- 全球熱文:龐氏騙局:龐氏分紅、龐氏利息以及龐氏工資
- 世界速讀:亞盛醫藥2023年第二個進展,奧雷巴替尼治療一線ph+ ALL的III期頭對頭注冊臨床正式獲批
- A股午評:創業板指高開低走 稀缺資源板塊延續漲勢-環球熱聞
- 這里的美麗很“漫長”,東北全季節旅游新觀察 觀天下
- 國家藥監局:2022年共查處“兩品一械”案件15.36萬件
- 今日消息:五年三屆?建行湖南省分行深度參與中非經貿博覽會|天天要聞
- 世界氣象組織預警:厄爾尼諾或致今后全球高溫創紀錄 環球熱資訊
- 天天觀點:2023年7月05日隴南限行時間規定、外地車限行嗎、今天限行尾號限行限號最新規定時間查詢
- 人一旦開竅后,會產生哪些改變? 當前信息
- 成都路橋:7月4日融資買入25.42萬元,融資融券余額8294.28萬元_環球要聞
- 萊伯泰科中標“廣電計量2023-2024年度試劑耗材集中采購項目”
- 隔夜SHIBOR報1.1170% 下降7.10個基點 7天SHIBOR報1.8080%
- 關注:萬達被曝向投資者表態:待珠海萬達商管上市申請有反饋后,將恢復公司債申請審核
- 科大訊飛聯合寒武紀于遼寧共設智算科技服務公司
- 徐工機械:徐工道金機器人業務今年上半年營業額預計4000萬左右
- 北交所概念炒作一覽|天天觀天下
- C-REITs隨想-世界新視野
- 創新藥板塊震蕩走弱 迪哲醫藥跌超9% 環球焦點
- 李大霄:最應該感謝胡主編來股市的是李大霄 因為這樣我的壓力就小許多
- 熱點吐槽:研究生當上“垃圾分類專管員”?官方回應“沒理由拒絕”!
- 研究顯示到2032年 全球耳機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846.1億美元
- 海南離島免稅店上半年總銷售額近324億元 同比增長31%
- 山東高密市局(分公司):抓好雨后煙田精細化管理 環球報資訊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 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30.40萬元/噸

漢宇集團:參股公司海伯森生產的六維力傳感器可以應用在人形機器上

青島港:單機卸率3057噸/小時 刷新鐵礦石接卸世界紀錄 今日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