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齊發威,再造一個新廣東
2023-06-24 08:54:18 來源:羊城派 小 中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戚耀琪 杭瑩 孫綺曼 李鋼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曾育文
6月20日,中共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在廣州召開。會議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從相對落后的農業省崛起為第一經濟大省,動力源自改革、源自開放、源自創新。奮進新征程,我們要把握規律、把握主動,著力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再造新征程廣東現代化建設關鍵新優勢。
(資料圖)
激活改革動力,再造體制機制新優勢;激活開放動力,再造發展空間新優勢;激活創新動力,再造發展活力新優勢。敢改敢試,積極開放,創新不息,“三大動力”是廣東人的寶貴基因,是廣東成功經驗的提煉,也是未來高質量發展征程上的圭臬。
激活改革動力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成果不斷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深圳改革開放成果尤其矚目。特別是2020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至今,深圳以綜合改革試點為抓手,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優化、城市空間統籌利用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取得一系列改革成效。
不久前,深圳市政協舉辦第七期“政情通報會”,會上通報了“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體制機制改革”、高質量滾動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等情況。數據顯示,過去三年,深圳金融業年均增長8.3%,占GDP比重達15.9%。深圳創新啟動“金融驛站”工程,2022年授信成功企業超4000家,線上線下累計對接新增授信規模約850億元,如今“金融驛站”已有128家。
在深圳的金融改革中,綠色金融突破明顯。截至今年一季度,深圳的綠色貸款余額超過7400億元。一批優秀的創新案例相繼涌現,其中,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的中信碳賬戶獲第三屆國際金融論壇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要牢牢把握綜改試點第二批清單的機遇,進一步促進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推動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在前海率先落地。
為了改善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深圳將政務服務能力建設作為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去年開始鋪開的“全市域通辦”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它在原有清單式、點對點的市內通辦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申請人只需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深圳市),找到“全市域通辦服務專區”,搜索需辦理的事項,點擊“辦事指南”即可查看事項詳情并進行網上申報。申請提交完畢后,系統還可根據申請人的當前位置,推送就近的支持通辦業務的行政服務大廳。
這項改革打破了事項辦理地域、層級限制,推動了基層政務服務與群眾需求“零距離”對接,不僅通辦范圍廣,還可以通過“異地收件、屬地受理”“輔助申報”“快遞申報”,讓申請人自主選擇市內各級行政服務大廳辦事,明顯提高了市民和企業辦事的便利度和獲得感。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院長陳民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評價道,深圳綜合改革實踐在要素市場化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比如,在土地使用權登記轉讓、自然資源交易及監管機制、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等領域效果顯著。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新增上市公司和融資總額再創新高,深圳國資國企2022年資產總額突破5萬億元。營商環境方面,深圳率先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及放寬市場準入相關制度,率先試點實施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破產制度改革等,推動營造了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自貿區對標國際規則深化改革
今年是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八周年。“我們要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開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體系試點,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方面先行先試,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表示。
張勁松說,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廣東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創新“試驗田”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企業準入方面實施全國最短外資負面清單和全國首創商事登記注冊制;在企業準營方面實施“一網通辦”“證照分離”“交地即開工”“無證明自貿區”等創新舉措;在服務企業方面建立了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產業和人才政策,落地企業和個人“雙15%”所得稅優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稅收服務,構建了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廣東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開展跨境資金池、跨境資產轉讓、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等投融資改革試點,建立自由貿易(FT)賬戶體系。至2022年,累計新增金融機構5.5萬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245家;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結算量占全省的1/4,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占全省的1/7,累計辦理FT賬戶資金業務超2萬億元。
目前,廣東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形成696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216項改革創新經驗,發布301個制度創新案例。南沙構建“一件事”審批服務體系案例,對個人從出生到養老、企業從開辦到注銷的141項集成服務事項實現網上“一次辦”。南沙的保護中小投資者法律服務案例,建立涉中小投資者案件調解“綠色通道”,做到立即辦、就近辦、精準辦。前海在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上,實現域外法適用更自主、訴訟程序更簡化,與香港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更包容。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錦俠表示,通過深化投資便利化改革,前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新突破。在CEPA框架下,前海現有港資企業近1萬家,注冊資本超過1萬億元,8年來累計實際使用外資349.79億美元。
激活開放動力敞開大門打造合作共贏平臺
“杰閣嵯峨鳳浦中,海帆層出虎門東。朅來喜閱梯航遍,一統車書萬國同。”清朝文人馮翔用這樣的詩句形容黃埔古港人來人往的貿易盛景。千年來,開放的性格讓廣東始終挺立在時代發展的潮頭,也讓廣東不懼探索、勇于創新。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的廣州,在不久前迎來一場盛會——2023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這屆海絲博覽會在深化區域合作、密切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經貿往來、促進沿線各國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數據顯示,這屆海絲博覽會吸引了1000多家企業參展,精準邀約2萬多名采購商到會進行供需配對,達成成交近20億元。
今年4月至5月,第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再現萬商云集景象。疫情三年以來,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的廣交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累計進館人數超290萬人次,現場出口成交216.9億美元,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來到廣交會的參展企業表示,廣交會是他們感知市場冷暖、觸摸全球經貿發展脈搏的重要平臺,可以讓他們交到新伙伴,嗅到新商機,找到新引擎,參加廣交會是“最正確的選擇”。
“作為疫情后第一年全面恢復線下辦展,現有數據可以表明,中國外貿展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和活力,并取得了一定的增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成交額的變化可以反映出中國外貿企業在面對國際市場變化時的應對策略。”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分析稱,近年來,中國外貿企業積極采取了數字化轉型、開拓國內市場、加強國際合作等多種策略,推動企業發展,提升競爭力。
朱克力說,隨著跨境電商興起,越來越多外貿企業將市場從線下拓展到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這為中國外貿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全力招商吸引企業投資廣東
去年年底,一場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掀開了廣東“大招商”的帷幕。彼時,大會共達成合作項目853個、投資總額達2.5萬億元。大會遴選出的48個重大項目舉行現場簽約,項目總投資金額合計1801億元。
自全球招商大會舉行以來,廣東招商引資蹄疾步穩,碩果累累。就在一周前,跨越逾3000公里,廣東搶抓商機的步伐邁到了“冰城”哈爾濱。
6月15日,廣東省商務廳組織舉辦“粵貿全國”廣東—黑龍江經貿合作交流會,邀請黑龍江省客商關注廣東、選擇廣東、投資廣東。
像這樣的招商推介會,廣東今年召開了很多次。4月18日,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福布斯中國創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本屆投資年會吸引了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96家世界500強企業、64家央企、64家投資機構、8家全球獨角獸企業和各行業領軍企業的高層代表和創新創業人士,以及47位外國駐穗總領館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投資年會簽約項目共443個,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制造業項目172個,占總項目數約四成。
而在3月底,“投資中國年”廣東專場推介活動也在廣州舉行,活動促成多個項目簽約,投資總額達到905億元,其中,有47個為制造業項目,占總項目數比重超過六成。
“堅持制造業當家,就是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我們的招商引資也要圍繞制造業展開,重點關注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及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張勁松表示,廣東通過制造業“10+10”招商引資與總部企業招商,實現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企業選擇到廣東投資,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廣東擁有最好的營商環境與發展機遇。
“廣東是中國營商環境的翹楚,其惠企政策精準而全面,這是我們決定投資廣東的重要因素。”益利素勒中國總經理葛恩滿點贊了在粵投資的優勢,在他看來,投資過程中,當地政府不僅高度配合外企的前期考察工作,后續也幫助外企快速完成各項審批流程。
“政府的責任擔當,以及高效務實的態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益利素勒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未來外資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道路上,廣東政府依然會像陽光照耀、雨露澆灌一般,呵護企業樹苗茁壯成長。”葛恩滿說。
激活創新動力推進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設
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二……近年來,廣東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工作,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出臺重大改革舉措,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全省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2022年,廣東全省研發經費投入達到42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加到6.9萬家,研發投入、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為了更好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廣東強化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推動技術、人才、資金、平臺等向企業集聚,超過60%的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由企業牽頭承擔或主要參與,全力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同時,廣東不斷強化高新區對創新產業集群的支撐引領作用,順勢而為努力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園區。全省14家國家高新區、32家省級高新區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約1/5的GDP、1/4的出口總額、1/3的外資利用額,成為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廣東系統推進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設,打造科技體制改革示范地。推動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向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轉變,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科技創新全面提速;高度重視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打造重要原始創新策源地,目前已初步構建起以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為引領,由10家省實驗室、3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430家省重點實驗室、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4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以及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組成的高水平多層次實驗室體系。
目前,廣東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后勁,穩步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建設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協同港澳布局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啟動實施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2022年實現把1/3以上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用于基礎研究。
推動創新成果更好地轉化落地
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科技招商”,省市聯動引進國家大院大所大校和央企等重要創新力量,結合地市產業打造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推動外資企業來粵建設高科技研發機構取得新進展。同時,廣東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打造具有全球視野、國際領先的區域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樞紐平臺和構建“1+9+N”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集團軍體系”。
走進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下稱“廣納院”),會被這里濃厚的創新氛圍、豐富的創新成果所驚嘆。
——純無機綠色納米防火薄膜,實現動力電池散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中科院院士謝毅團隊的這一新能源汽車安全的顛覆性產品,已成功投產。
——張洪杰院士領銜的基于稀土納米發光材料的交流LED技術,應用于健康視力照明、工農業照明等諸多領域,從根本上解決了交流LED頻閃這一世界性難題,并且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楊海博士領銜的納米標記免疫檢測項目,聚焦于生物安全現場快檢,形成試劑、儀器、云平臺數據的完整創新鏈。
……
廣納院定位于國際一流的納米技術轉化基地,聚焦科技創新鏈4-6級,打造完整的1-9級科技創新鏈,未來將匯聚2000人以上的國際化高水平工程師隊伍,專門服務納米科技成果轉化,整合國內外研究力量和產生一批世界領先的納米科學成果。
廣納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院作為科研轉化平臺,與當地的相關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引入科學家項目后,針對科研團隊產業化經驗不足的難點,進行產業化的充分論證,著力為其組建經營團隊,“扶上馬,送一程”,以實現創新成果更好落地轉化的效果。
【解讀】創新是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認為,近年來,廣東在扎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省委全會明確“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體部署,其中強調了“創新”作為“三大動力”之一的重要性,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李志堅說,廣東在機制體制、科研水平、人才隊伍、企業創新等諸多方面有著鮮明的優勢和特點,為進一步深化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以企業創新為例,廣東有著‘鏈長制’的優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廣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廣汽、比亞迪等‘鏈主’企業的引領下,整個行業在零部件開發、整車生產等方面具備國際領先的專業化、規模化競爭力。”李志堅說。
李志堅還提到,廣東有著毗鄰港澳的天然優勢,在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目標指引下,三地可以在區域協同創新、核心技術攻關、產學研用聯動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同時,建議廣東開展未來產業統籌布局工作,發展未來電子信息、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綠色低碳五大未來產業集群,為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打好基礎。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gf]2022[/gf]羊城派責編 | 謝哲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齊發威,再造一個新廣東
- 今年618蘋果又贏了,但越來越多用戶正在轉投安卓手機,怎么回事?-即時看
- 岱岳區交通運輸局抓好安全管理 護航端午假期群眾出行_全球熱消息
- 聚焦:芝加哥記者:班巴想為公牛打球 湖人需在6月30日前決定是否續約他
- 天天信息:巴菲特談內在價值和回購
- 天天速遞!中美剛達成共識,不到72小時,國臺辦官宣重要措施,島內如愿以償
- 我國最長深水油氣管道進入調試階段
- WTT突尼斯挑戰賽 李雅可再次輸給韓國新一姐 國乒只剩3人1混雙
- 美國財政部對兩名俄羅斯官員實施制裁 全球播資訊
- 天天快看:宅女在古代后宮的幸福生活百度云_宅女在古代后宮的幸福生活
- 巴西總統盧拉:有必要在國際貿易中使用新的貨幣進行結算 世界熱訊
-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 熱門中概股普跌
- 國際油價23日下跌
- 環球關注:68年屬猴的今天財運,68年屬猴的財運方向
- 不知道怎么申訴或者抗訴_世界熱推薦
- 意媒:部分意甲裁判表態 不愿意在下賽季執法羅馬的比賽-每日速訊
- 蘇丹首都民眾舉行大規模集會 要求結束沖突
- 世界新動態:中央氣象臺6月24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倫銅和倫錫周五收跌超2%,倫鎳本周累跌約7.5% 當前資訊
- 周五(6月23日)紐約尾盤-環球熱資訊
-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投資公司(JIC)洽談以1萬億日元收購用于半導體生產的光刻膠公司JSR Corp.
- 世界百事通!美國參議院Ted Cruz和Ed Markey致函寶馬、特斯拉、馬自達、大眾、北極星、Rivian的高管們
- 媒體: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將出售內部股票,公司估值料增至1500億美元 環球微頭條
- 美債價格漲幅收窄,一度受到歐洲債市上漲的提振
- 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初步收跌2.6%
- 世界即時:美股行業ETF周五全線收跌,區域銀行ETF本周累跌超7%,可選消費ETF結束連漲六周的趨勢
- 世界熱門:FDIC意外“錯誤”披露,市場獲知硅谷銀行危機中獲救的巨頭名單
- 環球快看點丨歐元和大宗商品貨幣齊跌,歐洲經濟衰退陰云籠罩
- 【環球新要聞】工業機器人悍將,三行業訂單支撐,壓不住的股價即將一觸即發奔主升!
- 球友們的智慧!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天天信息:巴菲特談內在價值和回購

天天速遞!中美剛達成共識,不到72小時,國臺辦官宣重要措施,島內如愿以償

我國最長深水油氣管道進入調試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