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原油的限價
2022-12-09 07:20:39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限了,但沒完全限。
經過數個月的拉扯和談判,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對俄制裁,最近正式發布了。
先來看一下這個政策的具體情況。
【資料圖】
從12月5日開始,歐盟、七國集團(G7,包括美英德法意日加)和澳大利亞將禁止以限定價格(60美元/桶)以上的價格進口俄羅斯生產的海運原油。
限制方式是:如果觸犯了價格上限,英國和歐盟將禁止企業為俄油海上運輸提供保險、經紀等服務,包括向第三國運輸的服務。英國和歐盟實際上通過保險覆蓋了全球超過90%以上的油輪運輸,因此沒有這些保險,油輪是無法實現遠洋運輸的。
此舉主要目的是:讓俄油保持在價格上限之下流通,減少對目前原油市場的沖擊;同時,又可以促使俄油目前的主要客戶——中印等國,以限價為理由向俄方要折扣,打擊俄羅斯通過原油銷售獲得的收入。
看完了這些要求可以發現,制裁方式能不能有效執行、執行后能不能達成目的、達成目的后對原油市場的影響如何等等問題,都需要等到它實際執行一段時間才能得出結論。
也是因此,這篇文章,我們不打算去聊未來原油市場會如何如何,而是這一限制背后體現出的一些博弈,以及這些博弈未來可能的發展,卻值得好好說一說。
01限價背后的博弈
一直以來,對產油國發起的制裁措施,通常都是由一個強權國家單獨領頭(如美國),采取全面禁運的方式,其他消費國則是被迫跟隨。這種制裁措施對體量較小的產油國威力巨大,90年代的伊拉克,20世紀以來的委內瑞拉、利比亞,均被這種制裁折磨到瀕臨崩潰,甚至是政權消亡。
但當制裁對象變成了原油產量常年在1000萬桶/日以上的俄羅斯時,以美國現在的實力,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發起單邊制裁,必須通過聯合其他消費國來實現。美國的做法,是先在G7內部形成穩定的共識,并通過G7的德法兩國影響歐盟,自己則向中印多次喊話施壓,以求得中印兩國對限價的默認。
于是,此次對俄油的限價措施,成為了這個市場成型以來,首次由原油的主要消費國聯合發起的、以價格上限為手段的、針對主要產油國的反制措施。
在當今全球的原油市場中,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兩個陣營:產油國和消費國。從主動發起限價的消費國開始,觀察限價措施出臺背后各方的主張和利益,對于理解目前原油市場的博弈有著重要意義。
在消費國這邊,能夠在限價措施上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包括了以下幾方:美國、歐盟大國(G7集團成員英德法意)、歐盟小國、日本、中國和印度。
美國:既是原油的主要生產國亦是主要消費國,但由于是選舉政治,消費國的身份對其政策的影響力更明顯。今年以來飽受通脹之苦,對民主黨的選情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其主要訴求是既能實現對俄羅斯的制裁,又不對原油市場造成沖擊。因此,美國是限價的主要推動者,該國財政部原本提議的價格上限是40美元至45美元/桶。
歐盟大國:實際上包括已經脫歐的英國在內,都是俄烏沖突之前俄油的主要消費國。出于地緣政治的考慮,在俄烏沖突之后對俄羅斯普遍抱有敵意,最初確定的是實施徹底的俄油禁運;但也會因能源危機而做出一定妥協,特別是在與美國確定采用限價的方式之后,主張設置65美元-70美元/桶的價格上限。
歐洲小國:歐盟的體制決定了,任何重要措施的出臺都必須經過全部國家同意,因此歐盟小國的立場也很重要。而歐盟中的小國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東歐小國(波蘭等),出于歷史經歷和地緣政治的考慮,對俄羅斯抱有強烈敵意,主張實施徹底的俄油禁運;一派是西南歐小國,經濟實力較差,對能源危機承受力不足,對俄油有著依賴的國家,主張對俄油不進行任何限制。
日本:俄羅斯原油的主要消費國之一。本土不具備任何原油生產能力,與俄方在能源方面有著諸多合作項目。但是,國內政治和經濟依附美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態度,換來在原油上的一些豁免政策。
中國和印度:在俄烏沖突之后迅速成為俄油的主要買家,也是相對廉價俄油的受益方。雖然不是G7和歐盟成員,但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新興經濟體,對限價措施能否實現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而中印從本國利益出發,對俄油限價處于實際上的中立狀態。
從以上各方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原油消費國內部,每個利益群體之間的訴求存在許多區別,甚至是背道而馳,彼此之間的調和難度極高。但是,2022年以來原油價格接連飆漲,長期處在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每個原油消費國都需要承擔高昂的能源與原料成本,需要讓低價的俄油進入市場,緩解高油價帶來的不利影響。
因此,我們認為,以美國為核心的G7集團加上歐盟,是一個存在共同利益基礎的原油消費國聯盟,內部具備較強的穩定性。既然已經達成了限價的共識,后續就會持續對該措施進行調整,而不是輕易廢除。
更進一步,如果想要形成一個類似歐佩克的原油消費國聯盟,則必須把目前游離在外的中印兩國,拉進這個聯盟中。目前來看,兩國加入這個聯盟缺乏一個十分必要的契機。
而這個契機是否會來、何時會來,則要看這場博弈的另一方——產油國的應對。
02產油國會反撲么?
過去,由于受到制裁的對象原油產量并不大,制裁帶來的原油缺口可以被其他產油大國(如沙特、俄羅斯)彌補。因此,來自主要產油國的反對情緒并不高,每次制裁都可以比較順利地達成目的。
當來自消費國串聯的力量上升,另一方勢必也會做出一些改變。
先看俄羅斯。從目前的表態上看,俄羅斯在名義上是絕對不可能接受限價的,但從實際上看,目前的限價水平并不低,僅從經濟角度考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是,原油作為一種戰略商品,天然不可能以完全的經濟性思考。例如,實質上接受限價,會不會被認為是政治上示弱的信號?會不會在更長期意味著更大問題?
因此,當限價措施一經出臺,俄羅斯必將通過各種方式突破這一價格限制。我們認為,比較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一方面聲稱將大幅度降低產量,關停國內的油井,以自我限產的方式,沖擊目前的國際原油市場,讓消費國感受到更加嚴峻的能源危機。
在激烈反饋的同時,俄羅斯還會與目前的主要客戶——中印進行直接的原油貿易談判,并聲稱是出于“經濟考慮”或者“對合作伙伴的重視”等等,與重要客戶直接商定一個讓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在目前可以看到的分析中,很多人都會覺得俄羅斯不太會有特別激烈的反應。但我們認為,從目前俄烏沖突的態勢看,俄方通過自我限產威逼原油消費國的可能性,高于實質性接受限價。
理由也很簡單,作為一個能源大國,原油是俄羅斯除了核武器之外最有效的戰略武器,自我限產實際上對俄羅斯是有很多好處的。政治上,展現了強硬的一面,符合普京的一貫姿態,還能提振國內對普京政權的信心;經濟上,分化目前非常穩定的G7集團和歐盟,讓這個剛剛形成的消費國串聯胎死腹中,消除對俄經濟帶來的長期隱患。
而這種情形帶來的結果,就是一個更加動蕩的原油市場,和震蕩上升的原油價格。這種結果對G7和歐盟內部的許多國家來說,這種后果是難以承受的。
產油國內部的另一變量,來自沙特和以他們為核心的歐佩克。從目前釋放的信息來看,歐佩克內部對俄羅斯的遭遇頗有“兔死狐悲”之感,包括沙特在內,在公開表態中不乏對限價措施的反對聲音。
但是,指望歐佩克能夠給俄羅斯帶來實質上的“助拳”并不現實。我們認為,歐佩克還是會基于自身利益和原油市場狀態,對產量調整進行考慮。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內部,首要目標是保持對原油市場的控制力,在控制力的基礎上,才是經濟上的收益。
由于當前原油市場的主要矛盾并非來自俄羅斯,而是國內放開政策的調整能否帶來原油消費量的增加,以及美國的加息節奏。在這兩個變量有著明顯變化之前,歐佩克不太可能會輕舉妄動。
所以,今年以來,面對原油市場變化極為敏感的歐佩克,在看到歐盟和G7對俄羅斯的這項制裁措施之后,選擇了不對現有生產政策進行任何調整,10月份確定的減產200萬桶/日將會繼續執行。后續每隔兩個月再對產量進行回顧和調整。
整個歐佩克目前呈現的狀態,是比較低調甚至沉默寡言的。面對以限價為手段對能源大國的制裁,歐佩克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夠做出下一步的行動。
03 博弈背后,中國是受益者之一
眾所周知,俄烏沖突之后西方各國對俄進行的一系列能源制裁政策,導致全球原油價格飆漲;而在這個周期中,中國則享受到了相對便宜的油價。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
10月份來自俄羅斯的石油達到772萬噸,相當于每天進口188萬桶;1-10月,我國進口石油總量41353萬噸,同比減少2.7%,但我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7197萬噸,約5.3億桶,同比增長9.5%。
在俄羅斯的原油出口量中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約為29%增加的34%,俄油占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15.5%增加到17.4%。
10月份,俄羅斯石油進口價約為83.7美元/桶,比阿聯酋石油進口價便宜17.6%,比沙特阿拉伯石油便宜12.5%,比伊拉克石油便宜8.8%。
以上的宏觀情況,對整個資源股、化工股來說都算是利好消息。如果落到具體的標的,則要看量大、價優的俄羅斯原油,誰用得更多,誰就在業績上更有優勢。這一點,可以從中石油和中石化前三季度的業績情況得到印證。
從煉廠的物理情況看,中石油絕大部分煉廠都可以用“俄羅斯油”,但中石化絕大部分的煉廠只能用“中東油”。而體現在業績上,中石油的煉油化工板塊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五年來首次對中石化相應板塊業績的全面反超。
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煉油板塊的經營利潤是265.87億元,化工板塊是虧損2.21億元;中石化煉油板塊的息稅前利潤是206.45億元,化工板塊的息稅前虧損為10.6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財報;躺平指數整理
備注:2018-2019年中國石化煉油業務和化工業務為經營利潤
要知道中石油(SH:601857)$中國石油(SH601857)$和中石化(SH:600028)$中國石化(SH600028)$在相應版塊均未有大的資產變動,且中石化的煉化資產無論是在資產質量還是區位位置上,都要優于中石油。因此,我們推斷原因在于成本端的區別,這是造成二者業績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能夠煉更多俄羅斯油的企業,會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占據優勢。
以上的邏輯,適用于分析如中石化和中石油這樣,包含有原油煉化業務的企業。
而對像中海油(00883.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等專注與原油生產的企業,則需要從分析油價本身未來的走勢入手。
油價的堅挺,來源于中國逐漸放寬的政策,只要這個政策不轉向,那么油價就有維持在高位的預期。這個高位可能是80美元-90美元/桶,也可能是90美元/桶以上,在少數情況會下探至70-80美元/桶的區間。
但不要擔心,一旦下降至這個區間里,歐佩克會出手,他們不太可能會接受油價低至70美元/桶以下,而且他們有能力對供給進行直接調控。
因此,中國長期追求更低的進口原油依賴度,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戰略目標是不會變化的。國內的原油產量只會持續上升,對外的進口也會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中石油和中海油依然會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標的,一個擁有陸上最大的油氣資源,一個擁有海上最大的油氣資源,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相關文章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 通訊!明天有沒有機會?
- 天天熱點!一劍封喉,明天大盤將長陽拉起
- 環球微動態丨是不是弄錯了
- 我不喜歡你了[重生]_重生之再開始
- 碳化硅和凱龍高科的爆炸超預期 全球熱頭條
- 每天漲跌和過去連續漲跌的有關系嗎?
- 再聊中字頭
- 廣譽遠為何拿安宮開路?
- 天天熱點評!本公司財務說明_財務說明
- 招商蛇口:2月簽約銷售金額225.43億元 同比增124%:環球快資訊
- 環球即時看!萬科:本公司已于3月9日以每股H股13.05港元的配售價
- 東陽、浙農簽約攜手開展元胡全產業鏈合作
- 熱點!京東徐雷:百億補貼效果超過預期
- 瀘州老窖:產品動銷總體較好 庫存良性價盤穩定
- 動態:凱美特氣:擬定增募資不超10億元 用于過氧化氫等項目
- 50元/瓶的“玻尿酸啤酒”來了 客服:可美容保濕
- 北交所過會數量增至206家! 時隔兩個月“后備軍”擴容
- 海南礦業與寶武資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全年供應100萬噸鐵礦石
- 盤龍藥業:2023年會將銷售終端下沉覆蓋到鄉鎮社區層面
- 世界觀天下!董辰經理和華泰柏瑞富利混合A(F004475)調研分享
- 每日看點!切換詠
- 下跌趨勢的行業如何割肉和抄底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