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投資總結 - 難
2023-01-01 23:32:53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2022年,艱難的一年。去年的年終總結,就認為今年會很難,但沒想到的是,有這么難。翻了一下去年年底的總結,對今年的預期是“明年整體的策略,就是降低預期,保守保守再保守,持股收息,以圖再戰。如果情況確實不好,該逃跑就逃跑”。現在看起來,這個預期的整體基調和策略都是對的,但今年的問題是,沒有嚴格按這個思路執行。
翻看一下全球市場,基本都是熊市。美股三大指數,跌幅在10%~30%,代表傳統行業的道瓊斯指數大幅跑贏代表科技行業的納斯達克指數;歐洲普遍跌幅10%一線。香港三大指數,跌幅15%~30%,結構上也跟美股相似。A股,各指數普遍跌幅20%~30%,主板好于創業板和科創版。
看一下當前整體指數的水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股,標普500,整體20PE,歷史43%分位;我覺得挺貴的,至少不能說便宜,結合現在的利率環境,我看跌。
港股,恒生指數,整體9PE,歷史12%分位;恒生綜合指數,整體10PE,歷史15%分位;恒生科技指數,整體47PE,歷史83%分位。我感覺,港股整體挺便宜的,但恒生科技指數挺貴。港股整體看漲,但看跌恒生科技指數。
A股,大盤指數,中證100,整體12PE,歷史49%分位;中盤指數,中證500,整體23PE,歷史16%分位;小盤指數,國證2000,整體41PE,歷史41%分位;創業板綜合指數,整體50PE,歷史25%分位;科創50指數,整體41PE,歷史14%分位;對A股的看法,整體很貴,中小盤指數,看起來歷史分位比較低,但是,看看絕對估值,4、50PE,實在是搞笑。他們那點可憐的歷史,真的靠譜嗎?我看衰明年的A股,尤其是國證2000,創業板,科創板。
這么看起來,今年雖然很熊,但明年整體還是不樂觀。我相信,經過今年的大幅下跌,明年不會像今年這么難,但整體行情肯定沒有,最多有結構性行情,就看能不能押對方向了。
整體上,今年交易不少,持倉跟去年底比,已經完全大變臉。但忙活了一整年,還是逃不過虧損的命。全年整體虧損近8%。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虧損,今年又一次刷新了自己17年投資生涯的底線。自2012年以凈值法計算投資收益以來,11年累計投資收益10.6倍,年化投資收益率25%。實際上,如果從2018年計算,近5年的投資表現可以說非常的差,5年總收益率-13%。沒錯,五年以來,累計收益為負的雙位數!
不得不說,一定是出大問題了。
想來想去,主要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不懂得撤退。永遠滿倉或者接近滿倉,哪怕已經感覺很不好了,還是不懂得持幣。
第二,總是以為,估值低可以對抗基本面變差,不懂得先撤退觀望,等基本面穩定下來再做打算。
本來,去年底的總結,策略是“該逃跑的時候要逃跑”,結果,感覺已經很不好了,還是沒減倉……
回顧這三年的連續虧損,主要的兩個虧損來源,其一地產,其二民辦高教。這兩個行業虧損的根源,都是政策導致的行業基本面轉差,而沒有及時撤退。
地產行業,調控了很多年,2020年基本面其實已經很差了,具體表現就是全行業無序擴張,導致地價暴漲,很大程度上,全行業都在只賺吆喝不賺錢,這個時候,其實應該果斷撤退了,但當時還在幻想行業集中度提升,不得不說是大腦發暈。后來,行業調控逐步加碼,三條紅線,貸款兩集中,都直指行業命門,還不知道撤退,甚至,政策對行業的影響,已經直接反應到報表毛利率大幅下滑了,還在意淫低估值可以對抗行業基本面變差,幻想把基本面變化的階段扛過去。更搞笑的是,2021年年中,自己已經明確預期行業未來一個階段要量價齊跌了,雖然有所減倉,但還在這個行業保持較大比例持倉,然后,自作聰明的把地產持倉往物業轉,美其名曰,地產基本面轉壞,物業基本面不受影響。這就是作死,明明是唇亡齒寒,卻幻想只是躺槍,市場在犯錯。
民辦高教行業,買在基本面最好,估值也不低的時候,然后看著他基本面一直變差,估值一路殺跌。買入時候25PE,預期未來幾年復合25%~30%的增長,至少能掙業績增長的錢。結果,整個教育行業,被政策不間斷的監管,先是把并購擴張的預期打掉了;然后,被迫逐步提高辦學投入,導致毛利率逐步走低;更要命的,選擇營利性一直進展緩慢,在營利性選擇之前,實際上行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問題下,我們就看到這個行業各家公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怪相。有的明明現金流充沛,偏偏低價配股,而且給的解釋明顯站不住腳;有的分紅突然中斷,然后給的解釋明顯經不起推敲;還有更惡略的,直接跟大股東關聯交易,開始轉移資金;更有直接miss業績指引的,這個行業,明明業績特別容易預測,大幅miss業績指引,就只有一個解釋,故意做低業績;最可怕的,就是直接做了老賴,境外欠的錢不還了,導致年報發不出來,直接停牌。不得不承認,這個行業,政策不確定性太大了,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這種政策不確定性,根本沒法證偽。那么,作為投資者,明智的選擇是回避,而不是根據各種蛛絲馬跡推測用來強化自己持股的理由。投資,追求的是確定性,面對有可能顛覆投資邏輯的不確定性,回避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雖然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回撤,但相對前兩年,不管是大盤,還是當前的持倉,整體感覺還不錯,至少沒有前兩年很不踏實的感覺。
經過一年的艱難調整,整體持倉已經比較分散了。持倉公司的基本面,也比較有信心。總結一下,對明年,個人相對看好三個方向。
對這三個方向的看好,本質原因都一樣,不管是政策導向,還是估值水平,這三個方向都讓人滿意。
我們的資本市場,本質上就是一個政策市。今年,領導明確表達了對國資估值的不滿,這個不管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我們的國家,最大的資產有啥?其一土地,其二國企。土地,支撐了我們20年的高速發展,然后,基于大家都懂的原因,他退下了。然后,還有啥?我們的央企和國企,在資本市場咋估值的?現在這個國家需要了,未來會咋樣?仔細想想,我們的央企和國企,在資本市場,這幾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重視投資者回報了,分紅在提高,更重視投資者溝通了。中國神華,分紅率已經提高到100%;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分紅率將提高到70%;中海油,在肩負為國家能源開疆拓土的重任之下,頂住巨額資本開支,直接承諾最低分紅的絕對額;甚至,連鐵公雞貴州茅臺都特別分紅了。三大電信運營商,三個董事長,一起來到上交所給投資者公開路演;三季報過去很久了,領導一提提高國企估值,很多公司一起跑出來公開路演;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有背后原因的。仔細琢磨琢磨吧。
地產,被暴捶若干年,然后,現在大家達成一致,錘過頭了。地產行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就看什么時候好轉,以及好轉的程度了。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這輪產能出清的非常徹底,活下來的,會有一大批受益者。
醫療醫藥行業,也是一個被政策錘過頭的行業。年底爆發的這場遲來的疫情,會讓大家加深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只不過這個行業的投資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本人并不具備。
當前的持倉,基本圍繞這三個方向展開。
地產,經歷了這場殘酷的供給側改革,大家會逐漸明白一個道理,這個行業,跟金融一樣,民營并不具備足夠的信用。這個行業,未來,民營只能是點綴,而不會是主角。現在還活在的民企,可能不會繼續爆雷了,但他們也沒有未來了,能全身而退,已是萬幸。剩下的市場,就是國企和央企的天下。物業,今年一整年隨著地產崩盤,現在,地產穩住了,物業也會穩住,尤其是那批在這輪地產浩劫中受益的公司,他們的物業,未來將收獲更多的紅利。至于絕大多數民營物業,我不認為他們有啥有發展的未來。
對地產物業行業的配置,基本按照這個理解,選擇這輪調控下受益的央企國企和極少數沒受傷的民企。金茂地產,根正苗紅的央企,200億市值可以一眼胖瘦。濱江服務,算是行業最強的alpha,邏輯順,增長快,分紅高;越秀服務,我就看見越秀地產這兩年在土地市場大開殺戒,然后,越秀服務當前市值,也就比他賬上的凈現金高一點點,這公司,今年最后一天出了股權激勵,業績定心丸已經吃下,就等著收獲了;金茂服務,最近兩年增速最快的物業,30多億市值,肉眼可見的低估。這三家物業公司,共同的特點,基本面好,估值低,非港股通標的,不過,好消息是港股通已經開始擴容,我等著他們明年進港股通,獲得跟基本面匹配的估值。來年開盤,先加倉大概率很快就能進港股通的濱江服務和越秀服務。
央企國企,基本看三個方向。
其一是綠電,這個是新能源的未來,風電和光伏制造業,拼命內卷,受益的是最下游的運營商。行業里,華潤電力是鶴立雞群的存在,我也搞不清為啥今年有段時間,他的估值被殺到行業較低的一檔,我以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果斷加倉至第一重倉。就跟招商銀行曾經有一段時間,估值也在銀行業較低的一檔一樣,后來,這成為了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京能清潔能源,他們都說北京國資折價,我沒看見這家公司有折價的理由,我就看見他估值低,增速快,可惜也不是港股通,不過,明年進港股通,基本板上釘釘了。這家公司,打算來年開盤加倉。
其二,經營超級穩定,且處在上升周期的三大電信運營商。這個行業,資本支出高速增長的階段過去了,未來很長時間,主旋律是收回投資,整個行業,現金流在爆表。我以為,這么確定性的行業,接近10%的股息率估值不合理,會得到持續的修復。
其三,股息率超級高,但有些周期性的石油和煤炭。我以為,石油價格能穩在7、80美元一線,中海油是超級印鈔機;至于煤炭,市場價和長協價的巨大差異,是深厚的護城河。
至于醫藥,去年來一直持倉的遠大醫藥,基本面我很滿意,就是不知道為啥今年業績增長20%,股價下跌20%(人民幣計價),按6、7PE估值,我看多,做加倉處理。新開倉的四環醫藥,分紅豐厚,資產負債表強勁,還有醫美和創新藥的彩蛋。其實,我挺想加倉這個板塊的,可惜專業知識不夠。
連續虧損的三年終于過去了。對未來一年的投資,我挺有信心的,這是前兩年沒有的感覺。
往前看吧,投資,一直在路上……
相關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屬采礦、冶煉等領域優質個股,工銀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轉債動態管理
- 汽車服務概念股開盤沖高 中國中期開盤漲停|天天視點
- 海水提鋰概念股繼續走強 津膜科技沖擊2連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 【全球聚看點】分紅61億、營收破3000億,寧德時代的年報還有哪些看點?
- 離譜...吃個大瓜-當前速遞
- 環球今亮點!核心CPI環比跌幅創11年新高,3月以小盤價值抵御調整壓力——2023年2月物價點評
- 今日報丨甘肅首條“建養一體化”旅游公路通過竣工驗收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