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投資展望:虎狼之藥
2023-01-03 23:36:29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2022這一年,假如以個人主義的視角在市場中自下而上地去觀察,是會感到非常困惑的。如果說2021年還只是局部的困惑,2022年就是全面的困惑。當然這只是因為某種慢性系統性危機的病毒載量不斷積累,最后終于全盤發作,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經濟則是所有人的生存行為的總和,當人的行為開始日趨非理性,那經濟運行自然會在其預期溫度計上體現為畏寒。當然市場中的重要參與者和決策者并不能逃脫過度自信的陷阱,在不利環境中不斷尋找機會,也類似于推土機前撿硬幣。整體環境到達臨界狀態時,扳動開關的手,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下意識反應,因為比起鍋爐爆炸,水太燙算是可以接受的一種狀態吧,這無關情緒和感情,也無關人性,只是徹底的權力和利益的算計罷了。原地掉頭之后,作為對司機如何行動并沒有什么辦法的公交車乘客,要做的也只能是拉好扶手,注意腳下而已。
斗爭分出勝負之后而且是贏家通吃之后,30年舊秩序已經徹底崩解了,塵埃落定的下一步,至少在表面上,新的環境氛圍反而會將不確定性大幅消除。我們可以用四個二元結構來套一個中國經濟的模型,即城市/鄉村二元、沿海/內陸二元、國有/民營二元、內需/外貿二元。全球化內爆之后退潮,優勢政經集團過去可以用外部市場來贖買內部榨取成本,現在這種成本經過三年時間,實際上上升了一個數量級。高強度持續動員而無出口,一口氣泄了,再想重啟,那顯然不應期會久得多。當然另一種處理方式就是簡單直接,過去的套殼都不要了,專班小組取代黨政二元,事實合一;央地二元也通過對地方的持續消耗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央優勢,強干弱枝大計粗成,“府院矛盾”在未來五年的前三年,至少是非常微薄的一個因子,不再像過去的一個時期影響那么劇烈了。
【資料圖】
在一個保守主義的框架下,其實關鍵是,“收縮”會不會重新成為一個首選取向。在宏觀層面上,“病癥”會被迅速抹去,按照組織集體行動的邏輯,這個借口以后是決不能再用的,類似某些特殊時期。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對內穩固生產生活秩序,壓低整體運行費用,增加有效投資,提高勞動生產率;對外如何叮囑坍縮的壓力,保住產能份額,讓整體經濟盤子的實際現金流可以支持,如果代入一個理性的宏觀經濟決策者角色,這些舉措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在人類歷史上,所謂的“大富足”時代不過是非常非常短暫的一個突變階段,在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上,其占比更短,從國家是生存主義軍事復合體的視角去看待歷史,當然會得出一種“AI斯巴達主義”,人人皆是工蜂的社會工程學構想,為了某個“至高目標”獻祭一切。對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這種視角當然是有害的,畢竟小資產階級在這種世界里是百無一用的食利者,一定是最先被圖圖的。就某種視角來看,投資的訣竅實則是尋求盡可能穩定而長久的較高回報,并不斷實現積累大于消耗的循環,所謂“長坡厚雪”是也,在一個動不動就翻面清零的環境里,思考長期實在是太過奢侈。
當環境可預期性變差之時,我們需要更有穿透性的視角,正如在惡劣工況下使用的設備車輛,要預留更多冗余,燃料要求要降低,燈光穿透性藥增強,結構要簡單結實便于維護,等等,2023不是精益求精做繡花的時候了,而是大浪之后漩渦洶涌的年份。
弱周期有望短暫修復
我們首先從估值差異開始:強周期估值在2021年春節見底之后,已經持續兩年跑贏弱周期,2023年很有可能出現強周期估值的平穩,經過2022年的沖擊,供給端恢復在市場預期中已經不太重要,現在定價的主要因素是需求端。
反映在市場表現上,就是2022年能源礦產和紅利風格對可選消費的全年大幅度跑贏,這也是我們在當年的展望中所預期到的。
景氣度存在持續期問題,估值如果之前期望太高,那么“不及預期”就是重要的不利因素。
從連通性的角度而言,管制內的流動性均衡點比較高,2022年的港股市場是很極端的,也說明了中國資產“國際定價”的部分發生了很大的預期變動。A股在拐點時刻總是體現出動量反轉的特點,也就是大家喜歡交易“超跌股”,基本面的反饋要慢很多。介于債務融資現在有很強的約束條件,股市再融資的力度會非常大,通過增加資本金來修復資產負債表的路徑阻力是最小的。實際上在2013-2014,2016-2017的邊際寬松時期,并購重組和再融資都是重要的事件驅動策略,效果也相當不錯,至于能不能出現一些良心方案,那就需要仔細研究了,但我認為不能高估上市公司的節操。
利率空間上,央行可操作的余地相當的大,但問題的關鍵其實是誰來承擔通脹責任,畢竟債務就意味著談判、討價還價和妥協退讓,在斗爭語境下,只有All or Nothing,要想建立永續融資,實在是勉為其難,后任怎么處理前任的債務,就是一個約束和責任問題了。
在目前的環境下,城投實際上是準國債,因為地方在稅改之后,已經完全淪為代收網點,經過三年戰備,事權余地也被耗盡,有些朋友抱怨中央本級債務杠桿率過低,實際上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增信和履約責任的內涵,只要這個單位實體里存在黨組織,那這個單位實體的債務,實際上就都是黨的債務,充其量只是期限和成本不同罷了。不信你看利差,其實就很講政治,和決策權屬地大為一致。
周期性的“錢荒”是中國金融市場的一大特點,每次短期利率的急劇下降和攀升,都會帶來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反過來講,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金融市場“池子”還不夠深的一種表現,主體間的博弈能力并不對等,也不充分。持續三年的“準戰時經濟”運作逐步退出,意味著產業格局從強管制中恢復,帶來的將是新一輪行業兼并整合和馬太效應的體現,市場份額會再次向領頭企業集中,特別是“外循環”趨冷的情況下,具備國內市場壟斷優勢的企業,或許會在信貸、資金和政策上,都有更大的收獲,在房地產行業里,我們已經能看到現成的案例。
多重二元的重構
城市/鄉村二元結構,實際上已經不太構成一個硬約束,無論怎么惋惜不舍憤怒,鄉村的進一步城鎮化積聚化是一個已經無法逆轉的過程,物理上的產權和制度約束,并不能妨礙人口的自發移動,充其量只能延緩,這從“七普”的人口數據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勞動人口凈減少,并且還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人為加速的情況下,“大國大城”模式對既有治理機制的挑戰,在2022年已經接近危機狀態,我相信一系列變化很快就會發生。“軍工復合體”模式下,有效動員、調度資源的思考,要遠遠壓過未來增量的考慮,動的還得是存量的腦筋。這個角度來說,“房住不炒”只是這種制度矛盾的一個表層浮現罷了。
戶籍制度的底層框架從1958年起至今已有60余年,我國的城鎮化率、食品和工業品供應、就業結構和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繼續將公民權利深度綁定住宅所有權,帶來的矛盾今后會越來越多,在最近幾年的疫情防控實踐中,也可以看到此類矛盾的突出表現。要解決信用貨幣時代的幣值錨問題和承載主體問題,完成黃金脫鉤之后對土地的脫鉤,關鍵在于生產力的發展,只有當經濟產出對土地的依賴越來越低,土地抵押價值才會越來越低。從這個角度而言,脫離房地產債務循環,需要房地產增值無以為繼,然而,日本地產泡沫后的長期痛苦經驗放在眼前,不由得讓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慎之又慎。
對通貨膨脹的嚴格警惕,是保證近20年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從這個角度而言,房地產救市政策在執行上,為了防止債務規模重新反彈,必然會偏重股權融資,提高風險共擔水平。或許,通過設立住宅保障投資基金,進行大規模的商品房資產標準化、股權化、份額化,將實物投資需求轉換為金融資產投資方式,將債務融資轉化為長期股權投資,是一種較可行的方式,但這需要一系列制度變革,也需要房價下跌、租金上漲,以使出租現金流能夠在市場承受力的均衡處重新實現可持續。
沿海/內陸二元結構,隨著“脫鉤”進程節奏逐步穩定,也會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逆轉,雖然在治理上,沿海干部西進北上,入駐中樞已經完全控盤,但財政角度卻成為東南一隅承擔全部擔子的明代格局,義務與權利當然要對等,國家資本主義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化的資本更直接更無情,外無市場,那只能內求諸鄉親了。近年來社會輿論的情緒變化,倒是與“MAGA”相互鏡像,內陸紅色工人爺爺也要吊沿海藍色買辦資本狗腿子的路燈,懸浮都市里的一億高等公民,如何自處,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國有/民營二元結構,在股市上的表現基本可以看作中證100/中證1000,現在政策上越傾斜民營,文件發的越多,口號喊的越響,反而會讓民營企業更加謹慎,畢竟紅燈亮了整整兩年,怎么也得給個黃燈過渡一下。初期對民營企業而言,過于激進的經營舉措是非常不現實的,他們首先要做的事會是利用氣溫轉暖囤積資本金,改善現金流,進行經營擴張不會是大部分人的選擇。承擔投資增量的這副擔子,一時半會兒還是落在國有部門肩上,換不下來。
內需/外貿二元結構,其實看的主要是美國利率環境的變化,實質上是美元定價人民幣資產的港股市場更多體現外貿預期,對政治經濟環境特別敏感,恒生科技指數更是敏感中的敏感,2022年港股兩個低點的時間,都很值得琢磨。不論怎樣,跨太平洋關系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關系,兩邊都得捏著鼻子繼續博弈下去,和冷戰1.0不同的關鍵點就在于,雙方的共同利益集團目前雖然在斗,但還沒有到破的地步,內部矛盾還是各自最主要的問題。
美國加息有其自身的硬性約束所在,這影響的主要是A股的外資定價部分,內資定價部分在最后兩個月走的反而比較弱。目前比較一致的預期是最終會加到5附近,二季度完成,但這還要看中國輸出的影響如何。當然如果美國進入衰退的速度超預期,那對A股的外貿部分沖擊也是相當大的,對順差和財政壓力,也會更大,中國央行要想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中央財政就不得不進行承債操作,這實際上需要克服的是意識形態障礙,當然,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只要推進夠快,力度夠大,市場信心形成一致是很快的,但企業經營業績在這種情況下會滯后于預期修復,也就是說市場估值會先回升,股票利潤可能要等到2023年中報以后才能跟上,這就會形成一些預期和現實之間的波折和錯位博弈,制造出價格波動。創新低概率不太大,創新高概率就更低了,2022年,我們可能看到的更類似2013-2014年市場的一種鏡像吧。
絕對定價尺度下的現狀
滬深300指數的隱含波動率目前趨近于區間低位,這與市場情緒比較接近,當然A股的特點是經常恐慌,表現是大跌升波,大漲降波。
融資水平也是處在低位的。
整個市場情緒在騰落指數上,也是比較不樂觀的一種表現。
在五年尺度上,大部分指數都處在黃金定價的絕對低位,10%百分位之內。
2022年我們用的火雞溫度計模型,分別在4月末和10月末發出了兩次滿倉信號,大致相當于2020年3月、2018年12月的水平。目前股市的估值水平是近5年來最低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滬深300指數的股息率又高于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了,就連中證800也非常接近。
就對上市公司整體利潤的預期而言,研究機構在最近幾年普遍高估15%到20%左右,按照這個折讓去調整后,2022年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整體會出現負增長,2023年也只有微增,凈利潤增速也會是近5年來最低。從這個角度而言,2023年的A股依然是情緒價值高于利潤價值的一個市場,就讓我們在“貴國要完”和“星辰大海”之間,繼續蹦極吧。
最后,讓我們也導入生存主義哲學,防雷防故事,看緊本金,重視現實,給自己的賬戶也設個“三條紅線”,牢牢抱住總路線,搖擺就一起搖把。
相關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屬采礦、冶煉等領域優質個股,工銀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轉債動態管理
- 汽車服務概念股開盤沖高 中國中期開盤漲停|天天視點
- 海水提鋰概念股繼續走強 津膜科技沖擊2連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 【全球聚看點】分紅61億、營收破3000億,寧德時代的年報還有哪些看點?
- 離譜...吃個大瓜-當前速遞
- 環球今亮點!核心CPI環比跌幅創11年新高,3月以小盤價值抵御調整壓力——2023年2月物價點評
- 今日報丨甘肅首條“建養一體化”旅游公路通過竣工驗收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