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肉制品第一品牌,為何業績十年不增長?豬肉不香嗎?
2023-01-04 18:14:43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這個問題的答案起碼說明這個品牌至少在踏實做事,尤其是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還沒有倒閉,更說明有經營的智慧了。
(資料圖片)
拿我自己來說,很多時候做投資喜歡去追求一些創新的事物,在我看來新事物代表著新機會和新的增長空間,但這也會讓我忽略掉一些具有長久生命力的老品牌。
回過頭來看,雙匯發展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街頭巷尾、線上線下,大型超市、小賣部、便利店,飯店、燒烤攤、早餐店,各種各樣的飲食場景似乎都可以看到雙匯的身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家近在眼前卻又容易被忽視的國內肉制品行業第一品牌。
一、公司介紹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分析的牧原股份,雙匯和牧原股份同樣都是來自河南,雙匯發展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國營企業,河南漯河肉聯廠,由于技術落后、設備簡陋、產品單一,連續26年虧損。
1984年,漯河肉聯廠被選為第一批河南省改革試點企業,而在廠里干了20年的萬隆在當時被選為了廠長。
萬隆接手廠子之后開始搞改革,內外貿一起抓,不到5年時間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肉類出口基地,將產品銷往港澳、東南亞以及前蘇聯地區,年銷售收入從1000萬增長到1個多億,不僅扭虧為盈,還成為了政府的納稅大戶。
20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廠子也失去了重要的出口市場。
在萬隆一次出差的火車上,他第一次見到火腿腸這個新物件,興奮不已,讓他看到了新的機會。
于是,萬隆押上了這幾年的全部身家,從美國、日本等地方引進先進的火腿腸生產線。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火腿腸行業也是一片哀鴻遍野,這個時候萬隆反其道而行,推出了“雙匯王中王”這款在當時的高檔產品,賣點是添加大瘦肉塊的火腿腸,拿當時熱播的《獅子王》作為產品的形象標識,還請了馮鞏和葛優做代言,一炮而紅!
有了雙匯王中王的成功經歷,2000年的時候,萬隆很果斷地帶領雙匯進入到冷鮮肉市場。
他引進了國內第一條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的屠宰冷分割生產線,率先把“冷鏈生產、冷鏈銷售、冷鏈配送、連鎖經營”的冷鮮肉模式引入國內,開創了中國肉類第一品牌。
到2010年,雙匯肉類年產銷量增長到300多萬噸,年銷售收入增長到500億,成為國內最大的肉類供應商。
但就在2011年“3·15”當天,雙匯發展被曝出“瘦肉精”問題。瘦肉精是一種藥物,能夠抑制動物脂肪生成,促進瘦肉生長,人食用了喂食瘦肉精長大的肉會中毒,長期食用會誘發惡性腫瘤。
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是零容忍的,就像今年爆出的海天醬油添加劑的事件也是如此。
也是從這次事件開始,雙匯格外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嚴格把控上游,并花了不少錢建設綠色飼料生產基地和生豬養殖基地等,引入了國際上先進的ISO9001、HACCP、ISO22000、GAP等認證標準。
任何企業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并且改善問題才能使企業走得更長遠,尤其是食品制造企業,要嚴格把關食品安全。
這一操作使得雙匯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雙匯由此實現真正走向世界,同時對沖掉了之前瘦肉精事件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且還使得雙匯能在豬周期中靈活調節生產成本,這個會在文章第二部分詳細介紹。
現在雙匯在全國17個省(市)建有30個現代化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形成了飼料、養殖、屠宰、肉制品加工、調味品生產、新材料包裝、冷鏈物流、商業外貿等完善的產業鏈,擁有100多萬個銷售終端,每天有1萬多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二、產品介紹
所以這也是今天這篇文章分析的主要產品部分,除此之外再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雙匯現階段在布局的養殖業和預制菜這兩塊有望在未來形成增長點的業務。
屠宰業的產品主要是生鮮凍品,生鮮產品主要是冷鮮肉,文章第一部分提到雙匯引進了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的屠宰與冷分割生產線,采用冷卻排酸、冷分割加工工藝,主要通過商超、特約店、酒店餐飲、農貿批發、加工廠等渠道進行銷售。
這塊業務目前呢還是以外購生豬進行屠宰生產為主,這也是為什么雙匯開始布局養殖業的原因。
其實這也可以看出國內屠宰業務比較分散,頭部企業的增長空間還比較大。
凍品主要就是凍肉業務,包括國內的和進口的凍肉,進口部分主要是通過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2013年的時候并購的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去年一年的進口金額達到93.2億,對比下去年的營業總收入是667.98億元,營業總成本是611.7億元,這么看凍肉進口的占比其實還不小。
生豬屠宰后,迅速進行冷卻排酸處理,豬肉在24小時內降為0-4℃,肉的嫩度增加,肉質得到改善,并產生氨基酸、多肽等風味物質,使冷鮮肉更容易消化吸收。
并且,冷鮮肉生產、運輸、貯藏都在低溫條件下,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
一般是凌晨宰殺,清早上市。屠宰后的肉溫高達40℃,不經低溫冷卻,直接上市,從屠宰到銷售只有幾個小時,處于肉的僵直期,沒有經過充分的成熟變化,口感相對粗糙。
同時,熱鮮肉肉溫高會滋生大量微生物,不但容易導致肉品變質,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生豬屠宰后,經預冷排酸,急凍,繼而在-18℃以下儲存,深層肉溫達-6℃以下的肉品,食用時需要解凍,在解凍時容易造成水分和營養物質流失,口感僵化。
一般來說,熱鮮肉儲存的時間最短,1-2天,銷售渠道一般是農貿市場,占整個豬肉消費的比重是60%。
冷鮮肉儲存的時間次之,一般是3-7天,主要的銷售渠道是超市、專賣店、生鮮店等,消費占比是15%左右。
冷凍肉儲存的時間最長,可以達到6-12個月,一般餐廳和工廠使用比較多,消費占比大約是25%。
文章第一部分提到2013年雙匯并購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之后,靈活調節了生產成本,這個就是跟雙匯的冷凍肉相關了。
由于飼料成本與規模化養殖的差異,中美之間生豬養殖成本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中國生豬價格常年高于美國生豬價格,導致中美豬肉存在價差。
所以在豬肉價格上漲的時候,雙匯會通過增加凍肉進口,降低肉制品的生產成本,通過外貿來賺取價差。
這個操作其實就類似于商品期貨里面的套期保值了,要是對豬肉價格走勢判斷失誤,提前囤貨也會帶來不小的損失。
打個比方,要是在豬肉下行的前期,公司判斷豬肉價格將進行新一輪的漲價,從而提前進口了價格相對更低的凍肉,那么在實際豬肉價格下行的時候,公司就要承擔虧損了。
近幾年推出的新品有辣嗎?辣、智趣多鱈魚腸、Smithfield等,主要通過AB商超、CD終端、農貿批發、餐飲等渠道銷售。
AB商超指的是1000平以上的大型超市和1000平以下的中型超市,CD終端指的就是以量取勝的位于社區、工廠、學校等位置的小型連鎖超市。
線上渠道包括淘寶、天貓、拼多多、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開設了21家店鋪。
這塊業務的收入主要跟銷量和價格相關,影響的因素有豬肉價格,當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時,肉制品的價格也會提價,同時要考慮肉制品成本受到公司凍肉儲備的價格影響。
2020年10月雙匯發展增發A股募集了69.68億元,其中33.3億元用于肉雞產業化產能建設項目,8.45億元用于生豬養殖產能建設項目。
可以看出雙匯在往產業鏈上游的養殖業布局,有利于降低公司對上游原料的依賴度,一體化產業鏈也可以降低生產運輸成本,增強產品的質量管控能力。
同時,肉雞產業化項目的新增將使得雙匯的產品更加多元化。
預制菜是伴隨著新冠疫情火起來的新型業態,雙匯是在2021年初成立的餐飲事業部,在漯河建設的第三工業園,配置了專業化的預制菜加工廠。
主要推廣預制切割、腌制調理、火鍋食材、醬鹵熟食、中華菜肴等餐飲食材產品,目前已經和海底撈、肯德基、呷浦呷浦等達成了定制化的服務。
產品方面,雙匯將圍繞“八大菜系+豫菜”,開發不同區域的預制菜主導產品。
銷售方面,將通過建設連鎖門店、開發國內知名連鎖餐飲客戶等推動規模的提升。
新冠疫情改變了大家的消費習慣,預制菜處在發展的初期,雙匯布局預制菜值得后面持續跟蹤,看是否會有業績爆發。
三、業績分析
雙匯的業績備受很多人的指責,十年前營收就將近400億,今年三季報營收也才446億。
凈利潤就更不用說了,2013年凈利潤41億,今年三季報凈利潤同樣也是41億。
所有有人說雙匯這十年都到豬身上去了。
人家本來就是賣豬肉的,也沒毛病。
上圖是雙匯發展2012年-2022年三季報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情況,很直觀可以看到藍色的營業收入相比橙色的凈利潤來說大很多,幾乎每年的凈利潤占營業總收入的10%不到。
單看營業收入,相對較平穩,沒有很大幅度的變化,基本維持在400-600億的區間內,除去2019年和2020年的極端值。
這個主要是由豬肉價格大幅增長帶來的。
上圖是過去的生豬價格的走勢,可以看到2019年和2020年豬肉價格可以說是暴漲,翻了一倍,所以雙匯的營收在2019年和2020年也是增長比較突出的。
再看凈利潤,會發現跟營業收入變化的相關度并不是很大。
2015年和2018年營業收入下降的時候,凈利潤反而是增長,但是每一年的凈利潤基本上占營業收入的10%不到的水平。
上圖是雙匯發展屠宰業和肉制品兩大核心主營業務的對比情況,可以看到營業收入占比較高的屠宰業務在利潤貢獻占比上卻遠低于肉制品業務。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凈利潤整體只占到營業收入不到10%。
屠宰業的毛利率很低,2021年只有4.75%,而肉制品的毛利率在2021年有31.97%。
前面文章提到雙匯發展的屠宰業主要是通過外購生豬,屠宰后再進行銷售,所以毛利率低也可以理解,2020年定增后投入到上游養殖業,這塊業務的毛利率有望提高。
上圖是雙匯發展2012年-2022年三季報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的情況,圖中可以看出毛利率相對比較平穩,基本維持在18%-20%之間,其實跟前面提到的營業收入保持相對穩定差不多,說明雙匯的業務比較穩,增長比較慢。
凈資產收益率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超過了30%,這個也是跟前面提到的非洲豬瘟之后引起的豬肉價格漲價有關。
再看資產負債率,相對也比較穩定,基本保持在40%以內。
敲黑板了,下面是重點:
四、行業
上圖是國家統計局統計的中國人均肉類消費結構的情況,可以看到占主導地位的還是豬肉。
在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之前,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占到人均肉類消費的60%左右,非洲豬瘟之后2019年開始豬肉消費量略有下滑,但長期來看豬肉依然是中國居民肉類消費的主要選擇。
而從屠宰業來看,相較于國外來說,我國屠宰業處于極為分散的狀態,頭部屠宰企業的市占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拿美國屠宰行業來說,頭部的Smithfield市占率達到31%,Tyson市占率達到19%,Swift市占率達到11%,前三的屠宰企業市占率合計就占了60%多。
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之后,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加強生豬屠宰企業非洲豬瘟防控保障豬肉質量安全和有效供給的通知》。
要求加強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并要求不得批準年屠宰生豬15萬頭(70頭/小時)及以下的屠宰建設項目。
這一舉措會使中小屠宰企業加速出局,有利于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
再看肉制品消費行業,我國肉類消費主要以鮮肉為主,大概占了80%,肉制品的消費占比不足20%,而世界平均的肉制品消費占比數據是45%,所以說肉制品消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過相較于屠宰業,我國肉制品行業的集中度要高多了。
美國前五大肉制品企業市占率總和達到將近40%。所以從行業集中度來看,頭部企業也依然還有很大的空間。
其實雙匯發展是一家相對穩定的食品企業,屠宰業和肉制品業務都做到了國內最大,但由于行業集中度相較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行業集中度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雖然公司已經做到了國內第一,但就集中度來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除了核心的屠宰業和肉制品業務,雙匯也在積極布局上游的養殖業和下游的預制菜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可以持續關注。
我也一直在跟蹤預制菜行業,這可能是餐飲形成規模的必經之路,后面有時間再專門寫一篇預制菜行業分析。
五、總結
其實公司本身的運營能力比較優秀,不過由于之前對于豬肉價格持續漲價預判失誤,導致進口凍肉庫存拖累了公司這兩年的業績。
但就從每年的分紅來看,雙匯發展就比較誘人了,要是投資這家公司的話建議還要關注豬肉價格周期、后疫情消費復蘇情況以及公司上游養殖業和新業態預制菜給公司帶來的利潤增長情況。
至于業績增長的問題,你把雙匯看作是一家小型的長江電力就行,不管豬肉價格怎么變動,會對業績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太大,他的主業不是養殖。
另外我做了下面這張表,A股核心資產研究匯總的表格,里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的龍頭公司,并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豬肉#$雙匯發展(SZ000895)$
相關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屬采礦、冶煉等領域優質個股,工銀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轉債動態管理
- 汽車服務概念股開盤沖高 中國中期開盤漲停|天天視點
- 海水提鋰概念股繼續走強 津膜科技沖擊2連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 【全球聚看點】分紅61億、營收破3000億,寧德時代的年報還有哪些看點?
- 離譜...吃個大瓜-當前速遞
- 環球今亮點!核心CPI環比跌幅創11年新高,3月以小盤價值抵御調整壓力——2023年2月物價點評
- 今日報丨甘肅首條“建養一體化”旅游公路通過竣工驗收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