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道:比信心更重要的,是信念
2023-01-09 06:12:48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論語》里學渣宰予的故事很有名。
(相關資料圖)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這是論語里極少見的措辭非常憤怒的文字——老師直接罵學生躺平,爛泥扶不上墻,可能是因為被學渣忽悠了太多次,悟到了再不能輕信于人。
這個形容時下的房地產政策,太貼切不過了。救市的話喊了很多,實質性的政策落地的也有,但是人們覺得還不夠,希望看到更多系統性的大行動、有法律保障的大行動。一方面看不到大行動,沒有人敢再入市為國接盤,或者說沒辦法入市。另一方面,上一次進去被打得鼻青臉腫,太害怕,沒有看到更多的保障,擔心殺進去下一次又被活捉。還有一方面,純粹是因為生氣,打的時候打到ICU,轉頭又想讓我來接盤,玩我呢?偏不去。
這就是現在市場和行業的問題。
關于這些問題的描述,市場主流觀點說是“信心”的問題,大家沒信心了。另一個觀點是說“實力”的問題,大家沒錢了。既沒有信心,又沒有錢,所以市場和行業就殘了,扶也扶不起來,成了宰予。
我覺得描述都對,但似乎也不是太能夠完全解釋,跟我切身的感受,有那么一點距離。我也思考了許多日子,倒是認為“信念”說法更準確。就是說,過去2年來發生的事情,顛覆了人們過去幾十年賴以形成的一些信念,讓他們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和擔憂。這些信念的坍塌,最終導致了今天這樣的一個B端和C端都“狐疑不定”的結果。
這個“信念”的問題,既存在于宏觀經濟里面,也存在于房地產行業里面。既存在于供給端,也存在于需求端。從房地產以外的行業,到房地產企業,到房主,到買房人,大家都是一樣的心理。
第一個問題,是關于市場經濟信念的問題。這是存在于宏觀經濟的問題,說白了一句話:就是我們“還堅持不堅持市場經濟”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不敢說,或者不愿說,但是它事實上存在,不正視不行。
這是很多人認同的信念,因為我們是靠著這樣的認知富起來的。過去幾十年獲得了這么好的日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搞了市場經濟,放開手讓大家去“殺出一條血路”。但是從過去幾年(尤其是2021年之后)對待民營企業的動作來看,它產生了一個事實性后果,很多企業家、富人群體,對這個信念產生了動搖。這個影響了民營企業家不投資,也影響了部分富人群體跑路……
許多童鞋還不明白,這個影響有多致命,還一直在為打擊資本叫好(不知道他們現在看到政策又重提民企是“自己人”,作何感想)。這個涉及到我們對資本的看法(或者說是供給端的看法),從我的觀察,很多人的看法還沉浸在“馬教經濟學”的語境里,不一定全錯,但可以說一句“錯的部分比對的部分多太多”。我們身邊大量的案例,都在證明我們的生活因為資本的投入而變得更好。比如說,如果沒有阿里、騰訊、美團在互聯網領域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投入,我們今天的電商、社交、外賣不可能如此的便利。在房地產領域,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城里人,不少人的童年都是“一家三口擠在9平米的小屋”里,9平米什么概念,連我們現在一個臥室大都沒有。不要覺得這是天方夜譚,這是人們真實的生活。沒有市場化撬動了海量社會資本的進入,城里人今天的居住水平不會這樣好。
對“資本”的認知,是我們自身的悲哀,怪不得別人。市場并不是只有C端,相反B端在很多時候更加的重要。他們不愿意去創新,不愿意去突破,C端最終是沒有好日子過的。我們在80年代之前幾十年里,是幾乎不存在什么“企業”的,結果大家過的并不好。這個教訓有一次,就夠了。
第二個,是關于房地產“工具化”的問題。這是存在于房地產領域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同時影響了B端和C端信心的問題。這個意思是說,我們的房地產從來都是一個手段、一個工具,在經濟過熱的時候打壓房地產,在經濟過冷的扶持房地產,以此作為逆轉或者平抑經濟狀況的重要手段。但是,房地產作為一個行業,到底它的定位、目標是什么?從來都沒有放到第一位。它到底應該是一個支柱產業,還是應該是一個民生產業?可以說從一開始,這個定位就飄忽不定。
現在大家擔心的問題是什么?就是這個工具化,需要它的時候捧如明珠,不需要它的時候視若敝屣。這個工具化造成的問題是,市場預期特別的不穩定,無法長期化。客觀說,這個也不是第一天了,2003年之后就是這樣。這樣的招數用一次、兩次、三次,還可以,但是你這么一直用下去,人們的預期就全給搞壞了,就會害怕,信念會動搖。你現在支持房地產,我沖進去了,轉頭房價又漲上去了,你再出狠招,又把我死死的摁在地上摩擦?
現在的情況正是如此,喊著大家入市買房子,但是人們遲疑不動。有實力的因素,但居民關于房地產長期穩定的預期無從形成,也很重要。最終就只能是:人們遲疑不動——政策就繼續發力,造成用力過猛——居民跑步入市,房價再次上漲——再來一次更兇猛的打壓,摁死一批新人……這樣的循環,不是幸事。這是對C端的沖擊,對B端開發商就更明顯了,這一輪的收拾,可以影響至少未來10-15年的房企策略。應該說,所有的房企到今天都還沒有找到未來的生存法門。這個復蘇的過程,注定漫長。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房地產都是一個重要行業,但是它的定位和目標,并不是都和我們都一樣。按正常來說,房地產行業和市場的發展目標應該是:持續提高國民的住房自有率、持續改善國民的居住質量。這就是房地產這個行業存在的第一目的,不應該有別的目的超越它。如果它一直是一個工具化,就會令人們沒有長期穩定的信念。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房地產市場化方向的問題。這個本質上是和第一個問題類似,但是表現在房地產領域特別的突出。我的問題是,使用市場化的手段能不能解決現存房地產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最終影響的是居民對于住房這個資產的信念。
我們在過去10年來對房地產的處理手段,不管怎么為之辯護,它的非市場化特征都遠多于市場化特征。從2010年之后的“五限令”逐漸作為長效調控的政策核心,到2016年起的“房住不炒”的大綱,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非市場化。嚴格講起來,大家也都清楚,“w限令”盡管很有效,但是并不那么站得住腳。而后者無法量化,不知道怎么落地。這兩個大政策背后,展現出一點,就是“房價是炒起來的”。這個聽起來特別泄憤,但是不那么對。
我舉個例子,比如茅臺酒,大家也天天罵“茅臺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我前幾天到山姆會員店看,盡管有1499塊的指導價,但你極難買到,太少了,而2020版的普茅真實價接近4000塊/瓶。不了解的自然會說,這都是炒。但是對茅臺有研究的人就會明白,解決它稀缺的唯一辦法就是死命的上產能,這個解決不了,普茅就不是用來喝的。任你權力再大,也沒辦法抹掉價格規律。
我是想說,房價是不是炒上去的?除了各種各樣的需求限制,有沒有市場化的方法更好的處理?歸結于炒家當然簡單,也更容易道德化,但最終解決不了問題,過去幾年的試驗已經證明了。房價跌了,市場硬著陸了,但是剛需也不買房了,為什么會這樣呢?房價跌了,房住不炒了,剛需不是應該覺得春天來了才對嗎?為什么反而不買了呢?
關于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學界長期以來的共識就兩個:一是努力增加住宅供應,二是努力增加住房保障。這是最有效率、成本最低、居民獲益面最廣的辦法,事實證明阻力也最小。我之前以深圳為例講過多次,這個住房供求最突出的城市,經過2020年之后努力的增加供應,現在剛需盤的供應也根本不缺——2022年全年,深圳供應新房的住宅占比達到72%,創下2016年來的新高。
但是我們沒有在那個“努力增加住宅供應”的問題上,給到居民形成長期穩定的預期,反而是不斷的強化政策的干預。這個產生的結果是,大家都是看著政策的臉色做事,政策非常的善變,人們也非常的慌亂。
我說的這些,歸結于一點,是想解釋為什么政策不斷放寬,但是房企信心依然低迷,買家也依然不愿意入市。有的人不一定了解過去的歷史,但他同樣會有這樣的擔憂,尤其是第二個,沒有人想一直這樣被ye壺化,那會讓人覺得像猴子一樣。
2023年注定是很強烈的政策寬周期,我相信政策也一定會起作用。2008年市場很慘的時候,當時一位經濟學家高呼:買房就是愛國。很多人沖進去了,也發了財。今天這樣的口號也可以喊,我相信也會有不少人沖進去(盡管會比之前弱很多)。但是根子上的東西,還是需要正視。如果人們不能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制度性預期,最終還會是一個重復性的循環。要讓大家有信心,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強調那個信念,并且,用行動去展現。
當然,我們也管不了那么多,談這些只是為了把事兒整明白。具體政策怎么走,大家淡定面對、相機調整就好。最后解釋一句,我討論政策,目的并不是利益導向,站在誰的立場,為誰說話,而是基于捍衛市場經濟的基本認知。這和我先前對購房人維權的看法是一樣,并非是屁股坐誰而說話,而是基于契約精神的認知說話。這是我們和市場上一些觀點的不同所在,每個人對行業,對社會都會有自己的認知,不求同,不抬杠,保持距離。
相關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屬采礦、冶煉等領域優質個股,工銀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轉債動態管理
- 汽車服務概念股開盤沖高 中國中期開盤漲停|天天視點
- 海水提鋰概念股繼續走強 津膜科技沖擊2連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 【全球聚看點】分紅61億、營收破3000億,寧德時代的年報還有哪些看點?
- 離譜...吃個大瓜-當前速遞
- 環球今亮點!核心CPI環比跌幅創11年新高,3月以小盤價值抵御調整壓力——2023年2月物價點評
- 今日報丨甘肅首條“建養一體化”旅游公路通過竣工驗收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