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應提高,公共衛生事件,不是一般疾病:天天觀焦點
2023-01-11 06:31:16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資料圖】
醫保談判破例提前宣布了最受關注的新冠藥物談判結果:輝瑞的Paxlovid因為價格問題沒談成,阿茲夫定與清肺排毒顆粒談成了。1. 為什么關注Paxlovid的談判?三個里哪個有含金量,哪兩個是什么貨色大家心知肚明。在重癥高峰之際,整個醫保談判真正全民關注的也就是Paxlovid。甚至可以這么說,所有去談的藥,有絕對民意支持,希望能談成的,也就是Paxlovid。很多財經口、醫藥口的記者都在蹲點醫保談判,比較遺憾好像沒有哪位想著做個民意調查,問問去參加的諸多藥企代表們,對Paxlovid談判是什么期待。如果做了這個調查,相信大部分會是希望這個藥能談成。剩下的包括幾個PD-1抗體,幾個競爭對手之間,恐怕巴不得自己談成,別人談不成,老百姓更是估計誰是誰都不認識,誰談得成談不成也不在意。為什么大家希望Paxlovid能談成?因為這它對新冠有明確的作用,而在疫情下我們又有顯著的需求。很多人可能對醫保談判有誤解,沒談成的藥不是說就進不了國門,用不了。可是面對山呼海嘯的新冠感染,Paxlovid在國內的供應一直處于極為緊張甚至混亂的狀態。希望Paxlovid進醫保,不僅是或者說不是想著這個藥能降價,而是希望進了醫保之后,這個藥的供應能夠得到保障,感染了之后符合條件——重癥風險高的人能及時用上。對,老百姓想的是有藥可用。這一點醫保應該也心知肚明,所以說Paxlovid沒談成時順便又說了阿茲夫定和清肺排毒顆粒談成了,大概也是知道后兩個什么成色,又進一步說涉及新冠還有600多個藥物在醫保名錄。但這就是偷換概念了。通過雙盲試驗以及真實世界檢驗,真正能針對新冠,降低重癥風險的,這些藥物里只有Paxlovid,把600多個藥加進來,那是把各種退燒藥止咳藥都算上。這有意義嗎?難道和醫院里焦頭爛額的醫護人員說:不要慌,雖然沒有Paxlovid來降低感染的老百姓的重癥風險(因此會有更多人要住院),但退燒藥醫保會報銷?2. 面對公衛危機,醫保去談就是錯位因此,當醫保拋出“價錢沒談攏”,而媒體紛紛揣測醫保底線多少,輝瑞只愿意降價多少時,我們早已偏離了Paxlovid未進醫保的關鍵議題:如何保障國人能用上一個明確有效,又有切實需求的藥物。從這個角度出發,醫保約談Paxlovid本身就有不恰當之處。失敗后,不少人開始注意到國外的Paxlovid采購價遠高于之前中國的醫保采購價。醫保定價之前是2300人民幣一療程,最近據媒體報道下降到1890人民幣。而美國政府簽訂的合同是530美元一療程。歐洲以及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采購價也沒有與美國的價格偏離太多。實際上美國政府采購合同包括了一項發達國家價格保證條款,日本德國等6個發達國家如果采購價格低于美國,美國的合同會自動更新為這個更低的價格。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顯然輝瑞沒有要向中國多收錢。實際上跨國藥企的全球定價與各地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掛鉤。只要是中國正式上市的藥品,在這樣一個定價體系內必然比發達國家更便宜。但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其它國家的采購價不是醫療保險的協商價格,是政府在大流行背景下為公衛危機所做的關鍵物資采購。這比價格比較更為關鍵,也是為什么我說醫保去磋商Paxlovid本身就不合適。公衛危機有緊急性,而醫保作為一種醫療保險,覆蓋的藥物要考慮長期的供求。當下中國處于疫情高峰期,Paxlovid的采購明顯是需要把著眼點放在公衛危機上,此時按醫療保險談,思路就很奇怪。或許也是為了滿足眼下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態,醫保談判失敗后同時表態會繼續支付到3月31日。可這仍然回避了真正的關鍵問題:如何保證Paxlovid這個疫情暴發后降低重癥、死亡的關鍵物資的供應。問題不是醫保愿意繼續付錢到什么時候,以及愿意付多少錢,而是到底手上有多少藥,打算買多少藥,讓多少人最后能用上藥,讓哪些人用上藥。這些問題難道該歸醫保或醫保集采管嗎?即便是疫情已經進入穩定期的發達國家,Paxlovid轉向商業保險的運作都未開始,現下做醫保談判,本身是否是一種錯位?3. 全球認可Paxlovid價值的基礎僅僅是2022年前三個季度,Paxlovid的全球銷售額就達到了170億美元。顯然這個藥在全球獲得了價值認同,也就是說全球很多個國家認為值得付出那么高的金額,去買它。前文已經說了,公開的各國政府采購價都比醫保采購價更高。討論Paxlovid賣得貴或便宜,不能光看標價,而要看價值。否則你整天指著賣高檔牛排的質問人家怎么一斤肉比一斤白菜貴,不是腦子有病嗎?非常現實的一點:Paxlovid是目前所有新冠抗病毒藥物中,有效性安全性總體最好,使用最為便捷的選擇。從有效性來看,Paxlovid在未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中可降低住院與死亡風險89%(三期臨床試驗),接種過疫苗的高危人群,降低住院風險68%(以色列真實世界研究)。這個比剛進入中國的默克口服藥高很多。一些分析說默克的口服藥進來了,有競爭了,醫保不用急著買Paxlovid。做這種分析的人,連藥物有效性的差異都不懂。從安全性看,Paxlovid不僅三期臨床試驗招募超過兩千人,上市后全球用了的人大概在千萬級別。這是大量的安全性數據積累。有些人說某某在研的藥如何如何,都不說這在研的什么時候研究完不好說,以及研究出來啥樣難說,就算等那藥批了,背后的安全性數據是多少?藥物不良反應中,不常見的定義是發生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罕見是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按這個標準,國內在研的新冠抗病毒藥有幾個能明確罕見不良反應,不常見的都未必能找全吧?VV116做的頭對頭試驗里用了VV116的不到400人,這個數據量能說VV116安全性更好?便捷性上口服藥的優勢更不必說。總結下來,Paxlovid是目前安全性數據積累最多,對高危人群來說也是感染后降低重癥風險最可靠的一個選擇。這也是這個藥獲得全球價值認可的基礎,也是為什么那么多國家花大價錢買這個藥,沒有想著其它藥可能更便宜,不如用其它藥的原因。4. 問藥值多少錢,想想人值多少錢不過既然醫保已經嘗試將Paxlovid納入,價錢自然是不能回避的話題。可與其猜醫保底線是多少,輝瑞報價是多少,我們更應該想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有效降低新冠重癥風險的藥物,價值到底是多少?而如今重癥高峰下討論Paxlovid應該值多少錢,不如問一下一條命值多少錢。別覺得這是夸張,考慮藥物價格本來就應該以此為出發點:使用該藥能獲得的健康收益的價值是多少?未接種疫苗的老人——中國還有不少,根據香港的數據,80歲以上,感染后病死率達到14%,用Paxlovid,估計得保守一些,降低80%病死風險。100個8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老人感染,不用Paxlovid死亡14人,用了,死亡大概是3人,救下來的這11條人命,就是給這100個療程Paxlovid定價時可以參考的價值。同樣的,就算是打過疫苗的人,高危人群感染后仍然有住院風險。滅活疫苗有效性差一些,風險可能還高一點。如果用Paxlovid,把感染者的住院風險降低了六七成,這省下來的住院的錢,包括醫護人員額外的勞動,也應該是討論Paxlovid價值時需要考慮的。這方面也是有專業人員做研究。比如美國有個獨立的ICER,專門搗鼓藥品在美國上市的醫學價值——健康收益折算成錢是多少。2022年3月,ICER根據當時的病死率重癥率等數據,估計Paxlovid的合理價格上限是一個療程3600-5800美元,也就是低于這個價格從醫療經濟學角度來看都劃算。而12月,隨著美國重癥風險下降ICER更新了數據,認為合理價格上限應該降低到563-906美元一療程。當然,每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健康收益折算結果也不一樣。比如有的人可能覺得80歲以上老人的命不值錢,或者有些國家醫護人員的勞動不值錢。比較遺憾,醫保目標價是不公開的,據說只有企業報價在目標價的115%之內才會進一步往目標價引導。不過這次醫保都愿意破例公布沒談攏,不如也把心理價位公布一下,好讓大家也看看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在黑市把Paxlovid炒到幾萬一盒,很多人求購來路不明的“仿制藥”時,醫保眼里健康的價值。5. 保障及時供應更為關鍵就如前文所言,在公共衛生的危機下,讓負責長期醫療支出的醫保納入Paxlovid本身存在錯位。多說一句,西方國家今年應該會讓新冠疫苗、藥物等逐步走商業化,到時候才會有當地醫療保險與輝瑞等企業協商定價,而這些定價必然會比政府采購價高幾倍。也就是說醫保當下的購買價與國外的訂購價,今后的差距可能更大。回到當下國內疫情的現實,關鍵的不是醫保去把價格再談下來一點,而是明確藥品供應狀況,讓可以從Paxlovid這類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中獲益的人能及時拿到藥。如果我們看美國各年齡段以及養老院人士每十萬人在2022年1-9月的Paxlovid使用量(圖1)夏季BA.5高峰期65歲以上老人每十萬人約有1000人在用Paxlovid,根據這些估計如今美國確診新冠的感染者里超過三分之一用了Paxlovid。即便如此,美國仍然認為這個藥的推廣還不夠。比如一些少數族裔使用偏少(圖2),非裔65-79歲老人中只有24%的感染者在4-7月用了Paxlovid。國內現在高危人群用上的比例是多少?如果別人24%的比例覺得太低,我們是否有太多需要改進?此外,Paxlovid的使用比例遠遠高于在美國更早上市的默克口服藥Lagevrio,占據市場份額達90%(圖3)。Paxlovid成為新冠抗病毒藥物的首選是有科學原因的,是基于整體的有效性、安全性上的優越性。醫保洽談失敗后,一些人想著默克口服藥來取代,或者八字沒一撇的在研藥、仿制藥,這些想法基于科學嗎?至于某家中標公司大談什么讓利民眾,呵呵,讓利的前提也得是藥有用吧?在商言商,何必搞藏拙示仁這套把戲。有時候,說得太便宜,反而讓人擔心背后的代價更高。$信立泰(SZ002294)$
相關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屬采礦、冶煉等領域優質個股,工銀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轉債動態管理
- 汽車服務概念股開盤沖高 中國中期開盤漲停|天天視點
- 海水提鋰概念股繼續走強 津膜科技沖擊2連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 【全球聚看點】分紅61億、營收破3000億,寧德時代的年報還有哪些看點?
- 離譜...吃個大瓜-當前速遞
- 環球今亮點!核心CPI環比跌幅創11年新高,3月以小盤價值抵御調整壓力——2023年2月物價點評
- 今日報丨甘肅首條“建養一體化”旅游公路通過竣工驗收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