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迎來核彈級利好,國際巨頭115億美金搶著合作,沉淪10年的行業龍頭,徹底反轉
2023-01-11 08:30:44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近期,科倫藥業和跨國大藥企默沙東的一筆交易震驚了醫藥圈,默沙東將付給科倫一筆不可退還的1.75億美元首付款,授權其管線中七個在研ADC藥物在除大陸、香港和澳門以外地區的研發、商業化權益,這七款藥物最高里程碑付款不超過93億美元。
要知道,這已經是2022年默沙東和科倫的第三次合作了。
第一次是在2022年5月,默沙東以1700 萬美元首付款,協議修正案簽署后 3000 萬美元付款,里程碑款不超過 13.63 億美元及凈銷售額提成拿下Trop 2 ADC的海外權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二次是在2022年7月,以3500 萬美金首付款,累計不超過 9.01 億美金的各類里程碑付款及相應凈銷售額提成拿下一款用于治療實體瘤的ADC藥物項目 B(沒具體公布靶點信息)。短短一年,默沙東以最高115億美元的代價拿了科倫9款藥的海外權益。
這可是默沙東呀!不是康方合作的不知名小角色,能得到跨國大藥企一而再、再而三的真金白銀交易認可,足以證明科倫在ADC藥物布局方面的領先程度。
考慮到很多同學非醫藥背景,對ADC不太了解,在此所長給大家做個科普。
所謂的ADC,其實就是將一個大分子藥和一個細胞毒素分子(小分子)用一樣東西連接起來,如此產生的新藥,既能有大分子的“精準打擊”功能,又能有小分子的“殺傷力大”的效果,其實就是1+1>2。
這其實不需要去找新靶點,就是一些老藥新用,聽上去原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困難。一方面要對抗體(大分子藥)進行處理,制造合理的開孔,為偶聯(就是同毒素分子連接)做準備,這里處理抗體就很困難;其次,要和連接子進行結合(將大小分子連在一起的東西),尤其細胞毒素分子毒性往往不小。
原理聽上去很簡單,但是研發、生產真的都非常困難,往往還需要建三個廠房,一個生產抗體,一個毒素分子,一個生產連接子,所以有能力進行生產的企業很少,國內目前有能力自主研發和生產ADC(也能稱為XDC,就是多連幾個)的企業只有恒瑞、榮昌和科倫三家,更多的企業還是選擇外包。
截至2022H1,藥明生物的管線中就有幾百個XDC藥物。
像XDC藥物以及多抗(好幾個單抗連在一起,也是1+1>2),都是基于老藥的改造,不需要去發現全新的靶點,就是把老靶點進行一些工程處理外加排列組合。
這樣的改造型藥物,要所長說是最適合咱們中國人來做的,因為我們可以用人海戰術,從0到1的創新,我們可能差點積累,但是從1到N的改良型創新,本就是國人十分擅長的。所以我們近期經常有聽到,誰的雙抗授權出去了,誰的偶聯藥物授權出去了,和老外比別的不行,但像偶聯、多抗之類的改良型藥物,應當是我們的主戰場。
科普完XDC,我們接著講,為啥是科倫呢?
研發XDC類藥物需要同時具備大小分子積累,還需要有連接子技術積累,這就偏向于大藥企來做,畢竟小藥企很難同時擁有好幾個技術平臺。
得益于科倫在腫瘤藥物開發上的常年積累,目前其自主研發的ADC平臺掌握了兩套 linker (連接子)和兩套毒素。
很多人對科倫的印象還停留在“大輸液+抗生素原料藥”,是的,科倫是國內大輸液領域絕對的龍頭,我們平時輸液需要用的水很多都來自于科倫,這塊業務他很早就坐上了國內龍頭的寶座,雖然再想有什么很高的增長不現實,但可以給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在大輸液領域觸頂后,科倫的想法是啟動抗生素領域的縱向整合(設立了伊犁川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硫氰酸紅霉素和頭孢系列中間體,試圖構建從中間體、原料藥到制劑的抗生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與大輸液進行配合),以及全力投入創新藥(畢竟創新才是一個藥企保持基業長青的終極驅動力量)。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公司自2012年開始投入川寧和創新藥研發后,就一直被川寧的環保問題和新藥研發燒錢無底洞問題搞得焦頭爛額,2012年利潤到巔峰,往后十年,公司的業績反復在坐過山車,從未有過“正常”的時候。
正是因為科倫的業績一直“反復無常”,資本市場很早就把他丟進了垃圾桶,即便是醫藥、消費雞犬升天的2020年,科倫的市值也沒怎么漲。
被公司視作未來的川寧項目和創新藥研發,竟拖累了公司業績長達十年之久,十年不間斷的只投入不怎么產出,科倫也確實有些頂不住壓力,像創新藥子公司科倫博泰(2022年給默沙東授權的所有ADC都來自科倫博泰)就在2021年首次引入了五位外部投資者(IDG 資本、國投招商、 LAV、蘇州禮康、高瓴資本),合計以 5.12 億認購其10.21%的股權。
而科倫博泰、川寧生物未來都將登陸資本市場獨立融資,減少對母公司的“吸血”。
明白為什么是科倫了吧,人家早在10年前就開始進行創新藥布局,在國內外布局了多個研發基地,坐了十年的冷板凳,才在2022開始有收獲。
要是十年大筆投入啥也沒燒出來,才該覺得奇怪吧。
科倫平時埋頭做事一直很低調,在圈內熱度也不高,正是平時低調慣了,2022年突然被默爸爸買走9個藥才顯得如此“讓人震驚”,考慮到科倫博泰共有10多個ADC管線在研,也許未來我們還能看到默爸爸找科倫買藥。
默爸爸怎么這么饑渴呢?
因為默爸爸近期爬得確實太快了,其K藥(PD-1)不出意外將在2022年登頂全球藥王,年銷售額突破200億美金,但K藥將在2028年到期,因此,默爸爸一直在尋找五年后可以替代K藥繼續大賣特賣的重磅炸彈。
早在幾年前,默沙東就注意到了科倫并與之接觸,只不過他一直在科倫和seagen間搖擺(之前默沙東一度想收購seagen),后面與seagen收購談崩了,才終于下定決心要全力擁抱科倫。
默沙東把全球重磅炸彈的希望寄托在了科倫身上,可見科倫在ADC上是真的有點強,畢竟默沙東不蠢,能在全球頭部藥企位置坐這么久,像國內的智飛生物、美諾華可都是靠默沙東吃飯的。
好事總是成雙的,2022除了是科倫的創新藥大顯身手元年,也是其業績發生根本性改變的一年。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4.11億,創10年來新高,當然這里面有收到默沙東前面兩筆交易預付款的原因,H1收了3.7億人民幣,9月又收了3500萬美元,但即便把這兩筆款產生的2.9億利潤剔除(前者有1.6億計入了利潤,后者有1.29億),前三季度的表現也非常亮眼。
一方面,公司對原有大輸液/非輸液項目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加大新獲批高利潤產品的銷售力度;另一方面,伊犁川寧的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公司原料藥板塊利潤同比增加。
確實,熬到今天,可以說科倫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一方面,從 2019-2022期間獲批的產品來看,優質仿制藥已逐步進入收獲期,整個業績尤其是利潤改善非常明顯,而且大輸液基本盤也逐步在用高毛利的軟袋、直軟替代低端塑瓶,盈利能力持續往上走,雖然高速增長可能性不大,但長期保持5-8%穩健增長問題還是不大;另一方面,其川寧項目目前已解決全部環保問題并滿產,已經登陸創業板獲得證監會的注冊。
科倫的創新藥尤其ADC布局較早,目前處在國內絕對的第一梯隊。除了成功出售給默沙東多款藥物,2款進度居前的ADC分子已在國內進入關鍵臨床,其中,A166(HER2 ADC)正在推進用于HER2+乳腺癌末線的關鍵性II期臨床,如果臨床進展順利,有望在2023年于國內遞交上市申請,而SKB-264(Trop 2 ADC)正在推進用于三陰乳腺癌三線治療的III期臨床。除ADC外,其大分子新藥PD-L1單抗上市申請也于2021年11月在國內獲受理,預計有望于2023H1獲批上市。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兩年,醫藥行業不可謂不水逆,行業被指責“偽創新”,內卷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倫自主研發的創新藥能得到海外跨國大藥企的認可,無疑起到了提振行業信心的作用。
無論怎樣惡劣的環境,都依然有人老老實實在做藥,重要的是人家還做得很好,在科倫們的帶動下,2023年,醫藥行業有望結束長達一年半的水逆,迎來戴維斯雙擊。
@今日話題 @雪球達人秀 @雪球征文 @新能源大爆炸 #財報云調研,投資大煉金#
$科倫藥業(SZ002422)$$智飛生物(SZ300122)$$恒瑞醫藥(SH600276)$
相關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屬采礦、冶煉等領域優質個股,工銀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轉債動態管理
- 汽車服務概念股開盤沖高 中國中期開盤漲停|天天視點
- 海水提鋰概念股繼續走強 津膜科技沖擊2連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 【全球聚看點】分紅61億、營收破3000億,寧德時代的年報還有哪些看點?
- 離譜...吃個大瓜-當前速遞
- 環球今亮點!核心CPI環比跌幅創11年新高,3月以小盤價值抵御調整壓力——2023年2月物價點評
- 今日報丨甘肅首條“建養一體化”旅游公路通過竣工驗收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