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為代價,事關中美高科技大決戰……
2023-07-06 09:35:04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文/楊國英
耶倫明天要來了,這篇文章,權當是對接下來中美緩和的結構性預判吧。
(相關資料圖)
在美國高官接連主動訪華之后,中美之間的緩和,事實已經沒有疑問,而且已經進入倒計時。
但是,中美之間的經貿緩和,并不代表政治緩和;中美之間的經貿緩和,更不完全代表科技緩和。
關于當下美國主動對華經貿緩和的必然性和隱藏其中絕對精密的算計,這個在昨天文章《對華緩和的殘酷真相......》已經講得比較多,也比較透。
高科技大決戰,現在是接下來仍然是中美博弈最為重要的戰場,注意是“最為重要”。
這是因為,高科技是美國維持全球霸主的絕對基石,這是美國過去30多年不便公開但又眾所周知的國策綱領,其他諸如軍事甚至貨幣之于美國霸主地位的重要性,其實都是由高科技領先派生的——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通過廣島協議禁錮日本高科技突破算起,迄今已有30多年。
在中美緩和進入倒計時之際,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美國會增加對華進口,甚至可能會取消過去對華加征的關稅,但是,在高科技領域,美國超大概率不會作出任何讓步。
在關鍵的高科技領域,比如半導體及其配套設備,美國一定會確保其領先至少兩個身位——在兩個身位之內的,美國仍然會甚至還會變本加利對華進行封堵,在兩個身位之后的,美國才有可能會對華進行松綁。
所以,針對接下來的中美緩和,我們該樂觀的樂觀,訪保持謹慎的保持謹慎,針對美國對華放松高科技卡壓務必不要心存任何奢望。
事關中美之間的高科技大決戰,決策層是從來不僥幸不奢望的。
結合最近兩年一系列的宏觀和中觀政策,甚至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為了打贏中美高科技大決戰,一切都可以成為代價,只要代價是可以承受的,只要代價不至于引發系統風險。
。房地產和房價可以成為代價,只要資本能夠逐漸擁抱高科技。
。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可以成為代價,只為勒緊褲腰帶也要完成高科技產業布局。
。公務員降薪再降薪可以成為代價,這事實會間接增加高科技對優秀年輕人的吸引力。
。股市的短期表現可以成為代價,只要能夠讓更多的科創企業完成IPO和定增融資。
。經濟增長的速度可以成為代價,只要高科技最終能夠真正將中國經濟領跑起來。
…… ……
講到這多么的代價,我再講兩組具體的數據,在這兩組具體數據的背后,可以更具象地感知到中國舉國新型體制對高科技全面突破的決戰。
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引導基金,2022年高達3.61萬億,如果再算上央企和國企在產業引導基金上的巨額投入,其總規模應該已經突破5萬億。
最近幾年,針對高科技產業的政府引導基金,其總規模幾乎每年都呈大幅攀升的態勢,而各級地方政府,即便財政再怎么困難,即便公務員再怎么降薪,也都是組建各式各樣的高科技產業基金,其目的就是要加速完成高科技產業的布局。
各級政府勒緊褲腰帶也要完成高科技產業布局,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中國一級市場的社會資本對高科技創新的包容度,確認遠遠低于美國——而在社會資本對高科技創新的包容度較低之下,為了全面推進高科技產業的破局速度,只有國有資本的包容度上升也有可能,所以,這兩年,省會城市動輒組建上千億的產業引導基金,重點城市動輒組建數千億的產業引導基金,通過政府引導基金領投引導和激發社會資本跟投(甚至會為社會資本跟投提供一定比例的兜底),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即源于此。
2017年中國研發投入為1.76萬億,占比GDP為2.13%;2022年中國研發投入為3.09萬億,占比GDP為2.55%。
2017年美國研發投入為4650億美元,占比GDP為2.39%;2022年美國研發投入7132億美元,占比GDP為2.8%。
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最近5年中美都在加大高科技研發投入,5年時間,中國研發投入占比增加了0.42個百分點,美國研發投入占比也增加了0.41個百分點。
基于高科技研發投入,美國的高科技本來就很強且社會資本充足,這么強還保持這么強勁的增量投入,中國如果不勒緊褲腰帶,如果不付出一切可以承受的代價去加大高科技投入,中國全面破局美國的高科技封堵,還怎么有可能性?!
再次強調一下,上述一切的代價,前提條件是只要代價是可以承受的,只要代價不至于引發系統風險。如果不可以承受或者有可能引發系統風險,政策還是會做預期管理的,但是,預期管理的目的,也僅僅是相對穩住即可,而不會過度穩住。
現在不堅持,未來10年不全面破局,中國就沒有在高科技大決戰中獲勝的可能性,就會永遠被美國徹底鎖定為全球產業鏈的腰部位置,甚至可能永遠無法翻身。
而如果高科技不全面破局,中國之于中美之間的當下位勢差距,未來只會擴大而不可能縮小,甚至當下中國的地緣外交、經貿貨幣和軍事實力的崛起,也為最終甚至必然被壓制。
畢竟,之于中長期,大國之間的終極博弈,高科技實力是決定一切的,高科技實力決定地緣外交的傾斜、經貿的含金量、貨幣的覆蓋面、以及軍事實力的轉化空間。
當然,悲觀者可能會說“付出再多代價,結果也未必如愿以償”,是的,關于高科技投入,確實涉及轉化效率的因素,轉化效率又涉及到其他軟性因素,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如果不付出代價進行高科技追趕,那么,中美之間的高科技差距永遠無法彌補,中國會永遠被美國壓制和定格在全球產業鏈和全球真實話語權的腰部。
付出代價進行追趕才有可能,不付出代價永遠沒有可能。
所以,即便中美緩和已經進入倒計時,針對中美之間的高科技大決戰,我們仍然不能心存任何僥幸,這是中長期的,這是結構性,這甚至是你死我活的。
所以,在洞察了一切皆可成為代價也要支撐起高科技未來的國家戰略之下,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抑或是就業者,無論是中年人還是年輕人抑或是正在填報志愿的今年高考生,事實都應該有基于個人選擇的決斷性思考。
最后,再說一說今天的市場。
1,百潤股份公告,上半年公司凈利4.2-4.5億元,同比增長90%-105%,公司預調雞尾酒和香精香料業務同比增長較快。
百潤曾兩度成為十倍股,第一次,2013-2015上半年,國內預調酒、雞尾酒迎來爆發期,那時RIO通過營銷快速成長為行業名片,股價暴漲十倍;第二次,2018-2021年上半年,百潤吸取上一輪庫存教訓,產品有清晰的場景和定位、渠道謹慎下沉、鋪貨注意復購、營銷優勢持續增強,股價隨之暴漲。
從百潤的業績報表來看,近年的亮點在于“強爽”爆量,這主要得益于其注重社媒宣傳、私域流量的營銷,進而激勵消費者實現自發宣傳。
從行業規模來看,全球預調酒零售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216.56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400.12億美元,目前國內雞尾酒的市場規模大約在30-40億之間,預計未來仍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
整體來說,百潤在預調雞尾酒領域隨著其他競爭者的退出,已經成為絕對的老大,近幾年通過持續的內部調整,企業也開始穩定下來步入成熟期,而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高增主要還是因為疫情后酒吧、夜店等消費場景恢復,不具有持續性,這點在二級市場也有表現,業績公布以后股價高開低走,最終收跌2.3%。
2,“4連板”南方精工存在誤導性陳述。
6月20日,南方精工“一”字開盤,并錄得4連板,隨后股價震蕩向上,6月29日收到深交所股價異動關注函,要求對相關事項進行核實。
但南方精密關注函回復公告中存在表述不準確、誤導性陳述,首先是“公司在國內RV減速機配套軸承等組件供應領域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表述不準確、與事實相比存在一定程度夸大,其次是南方精工的產品并非直供特斯拉,也沒有取得下游客戶將相關樣品送至特斯拉的書面依據,公司在互動平臺卻回復“相關樣品已送至美國特斯拉、實驗結果良好”。
同時,南方精工還存在股價異動期間高管直系親屬買賣股票行為,6月19日,南方精工董事長妹妹買入5900股,買入次日,公司股價就走出了4連板,股價飆升以后于6月27日賣出。
南方精工近期受到市場追捧,與機器人概念持續火熱高度相關,但企業乘勢違規發布誤導性陳述,引導投資者追高買入,并且還存在利用內部信息進行交易的嫌疑。
光是誤導性陳述,性質就已經很嚴重,證監會需要介入調查,進行懲戒,同時事件爆發以后,公司股價直接一字跌停,對因誤導買入導致虧損的投資者,公司也需要做出賠償。
3,《華爾街日報》報道,拜登政府正在準備限制中國企業使用美國云計算服務,從而防止中企繞開美國對華先進制程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禁令。
從近年來,美國對我國高端制造業進行嚴密封鎖的態勢來看,這項禁令很可能在近期出臺。
沒有禁令之前,亞馬遜、微軟等美國云服務提供商可以向中企提供先進制程AI芯片的云計算服務,這意味著,中企無需購買控制清單上的先進設備也可使用美國云服務強大的計算能力。
這也被美國當局認為是一個“漏洞”,這項擬議中的措施被認為是拜登政府要在限制中國半導體政策上堵上這一“漏洞”。
但從目前國內云計算市場的格局來看,阿里、騰訊、華為、電信占據著國內64%的市場份額,亞馬遜位居第五,市場份額為8.6%,盡管亞馬遜、微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較小,通過限制向中企提供云服務打壓中國的AI效果不會太明顯,但依然要受到限制,這就說明拜登政府態度非常鮮明,在打壓中國高科技、維護自身霸權的路上,無所不用其極,中國不需再抱有任何幻想。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一切皆為代價,事關中美高科技大決戰……
- 速遞!外資看好比亞迪股價再漲130%!產銷數據超出市場預期 加速布局海外市場
- 全球觀速訊丨中國互金協會:互聯網金融領域催收標準正在研制中
- 市場早報:“12萬買C6”不香了?東風雪鐵龍陷“補貼門”! 每日速訊
- 多只中報預盈預增股高開 蘭生股份一字漲停 當前關注
- 中金:國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 銀行估值有望長期見底回升_世界熱點評
- 當前滾動:上半年僅106起投融資,資本不愛餐飲了?
- 光大證券:醫保談判續約規則框架保持穩定 創新藥政策環境邊際向好
- 雖入汛3個多月經歷11輪強降雨,洞庭湖水面面積僅剩三成_天天視點
- 硅谷銀行母公司獲準以1億美元出售其投行部門
- 國泰君安:盈利進一步改善 關注后續電信集采
- 光大證券:政策仍是提振經濟預期與市場偏好的關鍵|每日熱聞
- 環球最資訊丨鵬輝能源:41GWh儲能制造基地二期開工
- 全球速看:中金:持續看好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加速下運控部件的產業機遇
- 世界今亮點!中信證券:看好高端民用及軍用碳纖維企業的業績兌現
- 天天觀速訊丨比亞迪2023上半年銷量高達125萬,下半年將迎來更高光的時刻!
- 全球熱議:北京市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 銀河證券:A股下半年仍處于布局時點 震蕩上行概率較大 環球時訊
- 國泰君安:盈利進一步改善 關注后續電信集采-環球速訊
- 碳酸鋰價格企穩30萬元/噸關口 下半年或持續穩定在30萬元/噸左右-全球百事通
- 中金公司:持續看好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加速下運控部件的產業機遇
- 洛陽以漢服體驗等為依托 加快打造全國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全球視點
- 世界速訊:“應交盡交”“應收盡收”,無錫水域生活污水直排檢驗“神器”首度亮相
- 日本有子家庭跌破1000萬-環球看點
- 段繼東(關于段繼東介紹)
- 每日資訊:通縮來了?2020年來首次 歐元區PPI轉負!
- 男孩“被逼吃屎”!最后得了4.5萬元“和解費”!其父否認和解!|世界焦點
- 德國北部遭極端風暴襲擊 已致一人遇難_全球新消息
- 最新資訊:時任董事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未履行審議程序并及時信披 新寧物流及時任董事長等收河南證監局警示函
- 價格戰開打,銀行理財“降費潮”來襲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多只中報預盈預增股高開 蘭生股份一字漲停 當前關注

中金:國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 銀行估值有望長期見底回升_世界熱點評

當前滾動:上半年僅106起投融資,資本不愛餐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