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分部估值,看近期下跌的比亞迪是否低估?
2023-08-19 09:34:20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比亞迪(SZ002594)$ $比亞迪股份(01211)$
(相關資料圖)
特斯拉市值6800億美元,營收預計2023年1100-1200億美元,市銷率大概6倍。
豐田汽車,2022年營收1.7萬億人民幣,市值1.5萬億人民幣,市銷率大概0.9倍。
理想汽車,2023年大概營收1200億人民幣,市值大概3000億人民幣,市銷率大概2.5倍。
蔚來汽車,2023年大概營收500億,市值大概1500億,市銷率3倍。
吉利汽車,2023年大概營收1500億,市值900億,市銷率0.6倍。
長安汽車,2023年大概營收在1400億,市值現在1300億,市銷率大概1.08倍。
長城汽車,2033年大概營收1300億,市值1700億,市銷率1.3倍。
比亞迪,2023年大概汽車業務營收5000億,其他業務1500億,目前比亞迪上市公司資產主要包括汽車業務,弗迪(電池,三電,汽車動力供應鏈),半導體,電子,這四大塊的估值。
其中比電是上市公司,估值有確切的數值,大概600億人民幣,比亞迪股份占有的股權價值400億人民幣。
比亞迪半導體,跟弗迪,現在分別是全球汽車半導體,跟動力電池坐二望一的供應商,目前全球第一的汽車半導體公司英飛凌市值折合人民幣3300億,全球第一的寧德時代市值1.04萬億。給比亞迪半導體和弗迪的估值,按英飛凌跟寧德時代市值的三分之一計算,分別是1100億,3400億。考慮比亞迪整體業務比對標公司更高,更確定的增長性,上面這個估值是非常保守的。
比電, 比半,弗迪的價值加起來是4900億。考慮比亞迪還有軌道交通,太陽能等業務,可以考慮給比亞迪股份汽車整車之外的業務總估值5000億。
現在比亞迪總市值是不足7000億,也就是說,比亞迪整車業務的估值,現在是2000億的水平。
這個對應2023年的市銷率是0.4倍。
比亞迪整車業務的這個0.4的市銷率水平,不僅顯著落后于特斯拉6,蔚來3,理想2.5,而且落后于豐田0.9,吉利0.6,長城1.3,長安汽車1.08的市銷率水平。
對于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龍頭公司,也是高增長性公司,這個明顯超低的估值水平是不合理的。
現階段比亞迪的估值水平合理的范圍是:
汽車業務,按1.5-2倍市銷率水平,7500-10000億。
比電400億。
比半按英飛凌市值的50-75%,1700-2200億。
弗迪按寧德時代市值的50-75%,5000-7500億。
比亞迪股份的合理價值現在是1.5-2萬億人民幣。
現在6800億的比亞迪,還能跌到哪里去呢?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對比分部估值,看近期下跌的比亞迪是否低估?
- 遠信工業:短期來說人民幣貶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海外業務
- 幣圈上演“驚魂一幕”!17萬人爆倉 或受馬斯克旗下SpaceX出售比特幣驅動
- 美對3國征鍍錫鋼反傾銷稅 專家:非常陰險
- 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全面持續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碧桂園新動作:首支境內債展期方案確定 “16碧園05”展期三年分七期兌付
- 國泰君安黃燕銘:現在期待大牛市不太現實 下階段重點仍在科技成長領域
- 東部戰區位臺島周邊組織海空聯合戰備警巡和聯合演訓
- 名爵6空調濾網在哪里?(名爵6空調濾芯更換教程是什么?)
- 沉浸式文旅:新體驗激發新活力 創造更多消費新供給
-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3.3級地震
- 北上資金本周凈賣出291億 逆市加倉軟件股
- 大訂單、大投資接二連三 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迅猛攀升
- 信維通信:新業務收入規模進展迅速 高精密連接器衛星通信業務綜合毛利率較高
- 美國紅利貴族十年回報率
- 記錄第三次破產
- 炒股雜談之2023年8月19日周總結
- 北上資金本周凈賣出291億 逆市加倉軟件股
- 芯原股份:股東擬減持不超過2.5%的股份
- 今天8·19-8·31有天降大喜,橫財進家門,可大發橫財的三生肖
- 諾而為完成近億元融資
- 再生元制藥:眼科疾病治療藥物Eylea HD 8mg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
- 多地發文鼓勵錯峰休假、分期休假,專家:能有效促進消費,與長假形成良性補充
- 美股三大指數低開高走收盤漲跌不一 標普500指數、納指周線三連跌
- 國際油價18日上漲約1%
- 火炬之光無限尤加天賦怎么加點
- 多因素帶動年內輪胎產量增長明顯 行業有望開啟上行周期
- 機構調研透露長期資金投資方向,343家公司獲外資機構密集調研,五行業受外資青睞
- 首只糧食主題ETF上市,糧食產業鏈迎投資新機遇
- 美國華盛頓特區法官Beryl A. Howell:人工智能(AI)生成的藝術品缺乏版權保護資格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全面持續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碧桂園新動作:首支境內債展期方案確定 “16碧園05”展期三年分七期兌付

國泰君安黃燕銘:現在期待大牛市不太現實 下階段重點仍在科技成長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