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熱文:五年生存率10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 中國初步建起癌癥防治體系
2023-04-04 09:55:11 來源:海外網 小 中
一邊吃著抗癌藥,一邊堅持給學生上課……現年58歲的王英紅老師這樣堅守鄉村講臺已經第五個年頭。
(資料圖片)
王英紅是廣西賓陽縣王靈鎮中心學校七新教學點的老師,1987年參加工作。2017年9月,他到醫院檢查身體時發現患了原發性肝癌,隨后做肝腫瘤切除手術。2018年7月,病情基本穩定后,他主動提出回學校工作。
現在,王英紅老師除了擔任三年級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外,還給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上體育課,一周上課約20節。
中國已建成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腫瘤登記體系;累計完成1.8億人次免費癌癥篩查服務;患者五年生存率達到40.5%,比10年前增加了將近10個百分點……這是記者從日前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的第十屆國家癌癥中心學術年會上獲得的信息。
此次大會由國家癌癥中心、山西省衛健委、北京腫瘤學會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承辦,主題為“推動高質量癌癥防治 助力健康中國行動”。與會人士圍繞腫瘤的診治、預防,藥物的研發,以及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話題,介紹最新進展,分享真知灼見。
腫瘤登記體系覆蓋14.07億人口
中國癌癥防治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目前,全國相繼建設了24個省級癌癥中心,100余家市級癌癥中心/腫瘤醫院,已基本建成以國家癌癥中心為主導,省級癌癥中心為主體,市縣級專科為基礎的全國癌癥防治網絡體系,顯著降低了癌癥患者的死亡率。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癌癥年發病406萬例,患者五年生存率達到40.5%,而10年前這一數字僅僅是30.9%,增加了將近10個百分點。”國家癌癥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表示,這說明10年間中國在癌癥的診斷治療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根據相關規劃,下一步要把癌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46%左右。對此,“第一是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使那些早期的癌癥患者得以診斷和治療。早期癌癥患者經過診斷和治療,五年生存率基本上可達90%以上,而晚期患者一般不超過50%。”赫捷說,“第二,要加強癌癥患者的規范化診斷和治療,加強質量控制。”
當前,中國已建成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腫瘤登記體系,全國腫瘤登記項目點覆蓋區縣2806個,覆蓋14.07億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99.8%;遴選確定了1145個國家級腫瘤登記點,數據質量和規范程度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腫瘤防治朝著精準二字邁進。
“在臨床實踐中,腫瘤患者往往只有一次最佳治療機會,如果因為誤診、誤治導致病情進展,再進行‘打補丁式’的治療,花費再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也難以補救。因此,腫瘤防治必須要做到精準和規范。”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院士說,腫瘤的精準防治,需要多部門發力,加快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統一歸口的腫瘤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多元異構數據的互聯共享和融合銜接,打破信息孤島,促進醫防結合工作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1.8億人次接受免費癌癥篩查服務
“腫瘤防治關鍵在于預防,僅僅靠治療不能解決癌癥蔓延的問題。”國家癌癥中心黨委書記張勇說。
對此,需要加強癌癥發病各類風險隱患的源頭發現和早期控制。“針對我國高發常見癌癥,我們制定了篩查與早診早治技術系列指南和標準,繼續擴大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覆蓋面,促進癌癥防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赫捷說。
截至2022年底,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累計完成1.8億人次免費癌癥篩查服務,15個省份由地方政府支持的高發癌癥篩查項目累計完成了6000萬人次免費癌癥篩查服務。
近年來,國家癌癥中心一方面積極開展癌癥相關疫苗的研發,推進腫瘤相關疫苗的接種,包括開展HPV疫苗的國產化研發工作,在地方積極推進HPV疫苗和乙肝疫苗的配套接入,從源頭上預防腫瘤的發生。
另一方面,積極加強癌前病變的控制和治療。
“感染,尤其是慢性感染,是腫瘤發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張勇說,“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就可能會發展成為腫瘤,術語叫作癌前的病變。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推動對這些癌前病變進行規范化的治療,防止它轉化為腫瘤。”
張勇表示,同時還要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使整個社會提高腫瘤預防能力和意識。“國家癌癥中心下一步要積極推進腫瘤的一二三級預防,使廣大老百姓不得癌、少得癌,得了癌以后也能夠得到規范的高效的治療。”他說。
腫瘤藥物臨床試驗年均增長超34%
“隨著科學界、醫學界對腫瘤的認知不斷深入,針對腫瘤細胞的新藥研究進展迅猛。個體化精準治療的開啟打開了腫瘤藥物研發的新紀元。腫瘤患者巨大的臨床需求讓越來越多的制藥公司投入其中。”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院士說,“對此,我們要開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藥研發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腫瘤藥物臨床實驗的數量和規范化程度逐步提升。根據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數據,中國腫瘤藥物臨床試驗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4%。除了數量優勢外,中國自主創新藥物也大放異彩,正逐漸跟上世界的步伐。一些中國研究者已成為亞太區域或更大范圍內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主導和參與更為復雜的臨床試驗全過程管理。
與此同時,中國專家學者根據中西方不同領域患者人群的特征差異,開展了越來越多由中國學者牽頭的臨床試驗。比如,在抗腫瘤靶向治療領域中,我國自主研發的多個藥物都獲得了優異的治療效果,打破了靶向藥物長期被進口藥壟斷的局面,甚至有些藥物成為了同類藥物的最好。
此外,我國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近些年也實現了數量的快速增長、質量的飛速提升。“2022年,由我院牽頭的全國多中心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多達100余項。”徐兵河說,“由研究者主導的臨床研究可以更有效地優化現有臨床治療手段,推動實驗科研成果的臨床落地,還能作為監管部門藥物審評的重要依據和參考。”
破解區域間癌癥防治資源不平衡的矛盾
2022年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揭牌成立。
作為國家區域腫瘤醫療中心,該院實現了讓山西的腫瘤患者不用東奔西走就能得到優質醫療資源照護的初衷。“數據顯示,全省有16%的患者留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進行治療。”赫捷說。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總院長邢念增總結,該院成立一年多來,實現了“三增兩降”:門診量、微創手術量、本院醫生做手術的占比,都在增多;與之相對,外轉病人數量、住院病人的住院費用都在降低。“今年3月份,我們的日均手術例數超過了150臺,這在歷史上是最高的。”他說。
除了山西之外,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各地持續推進“輔導類”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工作,并探索一體、托管、共建等多種建設模式,輻射、帶動京津冀、大灣區、遼寧、河南等地區腫瘤防控工作的發展。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下一步,國家癌癥中心要發揮牽頭作用,繼續大力推進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腫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帶動優質資源擴容整合和縱向流動,推動提升區域癌癥防治服務保障能力,解決區域間癌癥防治資源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整體提升我國癌癥防治水平。(記者 熊 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4月04日 第 09 版)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焦點熱文:五年生存率10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 中國初步建起癌癥防治體系
- 兩市融資余額增加99.38億元:快消息
- 諾誠健華:新型分子膠靶向蛋白降解劑ICP-490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 每日速遞:國盛證券:科技股牛市再現 關注人工智能第三波主升
- 金開新能遼寧投資設立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公司|全球新消息
- 環球通訊!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會見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首席執行官韓慕睿
- 旗濱集團設新材料科技子公司 經營范圍含光學玻璃制造 全球滾動
- 國家統計局:3月下旬生豬價格環比降0.7%|每日視點
- CPO概念股繼續沖高 劍橋科技、華工科技漲超8% 每日資訊
- AI研發陷入兩難:大佬聯名叫停,自由市場不答應 焦點信息
- 【環球時快訊】國盛證券:科技股牛市再現 關注人工智能第三波主升
- 全球動態:20230403我知道自己終將富有
- 焦點消息!B站的盈利困境 自媒體的紅海之痛——實探UP主“停更潮”
- 3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3.4點:速看
- 天天信息:經濟日報:“去美元化”是透支信用的結果
- 濰柴動力子公司-凱傲2022年報分析
- 一次分拆2家公司上市,京東的玩法到底該怎么看?
- 華曙高科IPO基本面很不錯,絕對的3D打印排頭兵
- 越秀資本共10億元公司債利率確定為3.15%及3.58%|每日焦點
- 中信建投:重視AI垂直行業投資機會
- 【新視野】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去年大降:21家收入下滑,4家由盈轉虧
- 全球觀焦點:早知道:商務部將推動出臺一批促消費政策措施;國際原油期貨收漲逾6%
- 華泰證券:國內大儲利潤上漲彈性充足 后續估值及業績均有提升空間:今熱點
- 亞洲開發銀行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高于其他亞洲發展中經濟體:要聞速遞
- 向松祚:90%以上的經濟學家會被ChatGPT取代
- 環球視點!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步入快車道,多個地方數據交易所動作頻頻
- 環球資訊:早間公告:榮盛石化年產38萬噸聚醚裝置產出合格產品;比音勒芬擬收購兩國際知名奢侈品牌
- 金力永磁:預計2023年晶界滲透產品交付比例將繼續提升
- 經濟日報:蛋價走高不是產蛋雞不足_每日焦點
- ST中基收問詢函:要求說明新糧艷陽天是否對關聯銷售與采購存在重大依賴-世界實時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金開新能遼寧投資設立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公司|全球新消息

環球通訊!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會見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首席執行官韓慕睿

旗濱集團設新材料科技子公司 經營范圍含光學玻璃制造 全球滾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