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基金投資框架的模板,供參考
2022-12-20 10:18:38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零城逆影的完整投資框架2023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希望能通過投資獲得財富較大增值,我在退休前的投資目標分為兩部分:一是力爭獲取長期最好的高收益,二是獲取較好的相對收益,戰勝市場平均。
高收益沒有標準,盡可能對標市場上有人能獲取的最好收益,當然也會認清自己是個普通人,降低預期。
市場平均的基準是萬得股票型基金指數885000,代表了目前市場上可獲得的最高收益機會成本,我會力爭3年維度戰勝基準。
退休之后我的投資會穩健一些,這個到時候再說。
我很喜歡投資,希望能做一輩子投資,目前我有日常工作收入,也沒有什么重大開支和負債,而且我的物質欲望很低,因此我的絕大部分資金都可用于投資。
我用于投資的錢,絕大部分都是幾十年不用的長錢,理論上我至少還能投資40年,力爭60年。
我的投資期限決定了我的投資方法必須是長期投資,我不能太在乎短期收益,也不用太在乎波動,而是要在乎收益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我認為股票對我來說太難了,我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缺乏經驗,沒有足夠的信息來源,沒有足夠的精力。而且股票的波動太大了,年化波動率可能有50%以上,我承受不了。
買基金,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只需要交很少的管理費,就有最優秀的人來幫我做投資。
所以大部分情況下,不管什么大類資產,我都傾向于買基金。為了追求長期收益最大化,我主要買權益型基金。
權益型基金中,我主要選主動基金,因為目前A股以散戶為主,主動投資能創造更好的收益。在一些有效性強的市場,我也會投指數基金。
將來隨著A股有效性增強,主動投資會越來越難做出超額收益,被動投資可能會越來越有效,未來我可能會投資指數基金,所以我也會去研究和指數基金,而且研究指數也能幫助我更好的理解投資。
公募還是私募:我傾向于公募基金,更公開透明,便于研究,費用也更低。如果有機會遇到合適的私募,也可以投資。
股市有兩種派別,把股票當成籌碼或者股權,投資還是投機。
如果股票當成籌碼,做投機,更偏向與人做博弈,該派別的方法有行業輪動、波段操作、短期擇時、估值博弈等。需要看技術指標、研究資金面、研究大眾心理、研究成交量、宏觀經濟等因素。更讓人關注中短期,對于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要求也比較高,還需要不斷的調整,及時反映。這些對于我來說難度很大。
而且我認為投機很難有持續性,需要做多次判斷,很累,勝率也不高。我不認為自己是屬于比較聰明那一類,難以在長期零和博弈中持續戰勝他人。
我更傾向于把股票視為股權,信奉價值投資,關注基本面,按照股權投資的理念,通過長期持有優秀企業,賺企業盈利的錢,做正和博弈。
投資風格有很多種,即使是在價值投資中,也有許多門派,比如低估值、成長風格、質量風格等等。雖然買基金是通過基金經理間接投資,但是自己也必須要對投資有較深的認知,選擇符合自己投資理念的基金,才能拿的住。
眾多風格中,我最認可的是質量風格。
質量風格即長期持有一些有護城河、競爭優勢強、管理層優秀、行業穩定的高質量公司。代表性的投資人有巴菲特、陳光明、張坤等,代表性行業是消費、醫藥,尤其是白酒。
我會把質量風格基金作為組合底倉,長期持有。一是比較省心、不用換來換去;二是更容易積累研究的復利。我也可能會長期持有一些確定性很強的質量風格股票,比如茅臺。
在挑選基金的時候,不是質量風格的基金我就配,我還是要看基金經理是否優秀,對于這種長期持有的基金,我很在乎基金經理的好壞和我對他的了解程度,盡量做到優中選優。
當很多基金經理不是純粹的質量風格,偏左一點,可能是質量價值;偏右一點,可能是質量成長,這些我都可以接受,也可以讓組合的風格不要太極致。
單調一種投資風格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我的投資組合不會將所有的倉位全部押質量風格上,大約有20%-60%的倉位會采用第二種投資理念——風格輪動和行業增強。即將部分倉位偏向于某種市場風格或超配某些行業。
選擇風格輪動&行業增強的原因:
1、由于我是一個散戶,投資經驗不多,認知不夠,我對自己看好的質量風格投資理念也不是100%有把握。
2、我是個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心理,暫時還沒有很強的承受波動、回撤和逆向壓力的心理素質。如果我配置的質量風格正好是市場里最弱勢的風格,我持有起來壓力就會很大,可能抗不到最后。
3、目前A股散戶還比較多,趨勢比較強,風格輪動特征比較明顯,波動比較大,自己也不應該排除利用其他投資方法獲得更好的風險收益比的可能性。
4、如果我能踩對市場風格或行業,一是可以獲得更多超額收益,二是組合會更加均衡,可以降低組合波動;三是減少對抗市場的壓力,進而更好的持有質量風格。
5、作為基金經理,由于投資理念、能力圈等關系,很難轉變風格。當他們不在風格年的時候,會有很大的業績壓力、排名壓力,甚至會有大量贖回、基民謾罵等。我們作為投資者,也會有很大的壓力。
即便如此,基金經理也不應該跳出能力圈、輕易改變投資風格。我們作為基民,換個風格的基金還是比較容易的,這是我們的優勢,應該利用好。
6、A股經常會有風格強勢、行業強勢、風格切換、行業輪動的特征。每種風格(或板塊)在一段時間會明顯跑贏其他板塊,一般持續半年到三年。最顯著的有價值\成長兩年的風格切換和大小盤的風格切換。
比如2016-2017年是價值風格年,2019-2020是大盤成長和質量風格表現較好。再仔細的劃分,還能劃分出更多風格切換。比如,2019年-2021總體是成長風格強勢,但是2021年小盤成長表現比大盤成長好。
如果在風格強勢期,配置了強勢風格,就能獲取超額收益。如果持有的全都是不在風口的基金,就會持續跑輸大盤。
進行風格輪動和行業增強不能完全算作投機,有其基本面的因素在內,海外市場也出現過這種規律,背后的邏輯可能是經濟的周期變化、產業機構的變化、政策導向、資金的松緊變化、人心情緒的變化、行業的發展周期、估值的均值回歸等等。
例如,2013-2014中小創表現好,有4G周期的因素;2016-2018中小創表現不好,有金融去杠桿、資金面收緊的原因;2019年以來的成長風格優勢,有5G周期、新能源汽車、疫情放水等因素。
資產配置層面:根據自風險偏好和投資預期選擇合適的資產
資產配置是千人千面的,我的資產配置是根據我的風險偏好、投資理念、投資目標、預期收益等因素綜合考慮的,并且會隨著我的情況變化而變化。
我的風險偏好較高,只要是我認可的投資標的,我可以接受較大的波動和回撤。
雖然是資產配置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波動甚至提升收益,但是大類資產難度很大,也要耗費很多精力,比如黃金、原油、期貨,需要較強的宏觀判斷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屬于通過價格波動賺取收益的博弈資產。
我又不太擅長,沒有發現什么很擅長的人,所以我不會輕易投多種大類資產。
作為散戶,缺乏其他大類資產的知識,缺乏宏觀能力也缺乏信息來源,不認為自己能在大類資產博弈中獲得超額收益,所以干脆放棄。
理論上年輕人承受波動能力更強,我認為在年輕、資產少的時候,在用閑錢投資時,不應該為了降低組合波動率去做太多資產配置,更不能存銀行,這樣只會降低自己的收益。
在我還有固定收入,沒退休之前,我優先考慮資產最大幅度的增值而不是保值,所以我基本上不太去做資產配置去降低組合波動,只追求收益最高的品種。
股票是有內生性收益的資產,古今中外長期來看,股票也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品種。《投資者的未來》統計了過去兩百年主要大類資產的收益率。
今后退休后可能會做一些大類資產配置,不過這個以后再說。
倉位方面,當整體處于估值合理區間時,我一般都愿意滿倉。A股常常是板塊結構性的高估,不太會整體高估。對于結構性高估的板塊,如果我能判斷出來,我會階段性的規避一下。
假如A股整體估值太高或市場過熱的時候,我會根據情況減倉,或者調倉到港股、美股等。不過這種情況不多,而且處于高估的時候,自己往往也會比較樂觀,難以控制情緒做逆向投資。
長期來看,中國的成長性最強,確定性最高,我們最容易認知。因此我會大部分配置中國資產,包括A股、港股和中概股,我都會配置,大致按照市值比例來配置。
截至2022-12,A股:港股:中概股的總市值=67.7 : 27.2 :5.1。考慮到中概股和港股比較重復,也不好配置。如果三個板塊性價比都差不多,我的組合大致會保持A股:港股=7:3
港股、中概股和A股不太一樣,屬于海外市場和邊緣市場,一直估值較低,缺乏足夠的價值發現,主要因為是流動性不好,關注度低,所以我投資港股中概股的邏輯主要還是投資好公司,賺企業盈利的錢,不是估值回歸,這部分倉位我不太會注重什么風格切換、高估低估,主要是配質量風格的基金。今后如果港股流動性改善,會加大力度關注港股。
海外權益市場方面,重點考慮美股:
①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國家,存在一定的競爭,誰贏誰輸還不一定,會有對沖效應,因此A股和美股我都會配置一些,可以降低組合波動和風險。
②雖然美國已步入成熟期,但是海外資本主義國家比我們更注重保護資本,注重股東回報,受政策因素影響更小,更偏向自由市場,上市公司制度更完善,波動更小,美股整體的ROE比A股高,所也很有配置價值。
但是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大比例配置美股,畢竟國外市場難以研究,難以形成很深的認知,不敢重倉。投資美股我也不太會考慮什么估值和風格,就是配寬基指數。
平衡狀態下,我傾向于中國和美國配置7:3,組合整體比例應該是A股:港股:美股=5:2:3
但美股的比例很難固定為30%,我把美股更多的是當成債券資產來填倉位,因為A股波動很大:
①如果A股熱度較高、整體估值非常貴的時候,我可能會多配點美股,比例達到80%也是有可能的。
②美國連續暴跌時(類似2020年疫情期間),我也會多配點美股。
③A股估值很便宜的情況下,我可能會不配美股,A股+港股比例可能達到100%
④A股和港股相對容易判斷性價比,如果AH溢價指數超過145,我可能會把港股配到30+%。如果AH溢價指數低于110,我可能會把港股配到10-%。
印度、巴西、中南亞等國或許有較大潛力?但是我現在對這些國家完全不了解,暫時不會投資。
宏觀研究層面:慎用宏觀指導投資,只關注少數指標
宏觀策略很多專業投資者都做不好,我作為散戶,更難研究和把握,所以我基本放棄宏觀研究,謹慎用自上而下指導投資。
只在把宏觀因素作為參考指標,只在極值位置重視宏觀指標,只關注少數指標:
1、貨幣政策的傾向和市場流動性方向
2、關注放水、去杠桿、加息等重大事件
3、關注市場整體估值水平
4、關注重大事件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如金融系統爆雷、疫情、貿易戰等等
5、關注宏觀經濟的大致方向,在頂部區域謹慎一些,經濟底部區域樂觀一些
還會看一些券商的宏觀策略,比如:戴康、張億東、雪濤、申萬宏源、郭磊、李迅雷等。常關注的擅長宏觀的基金經理有:劉彥春、過鈞、張清華等。
中觀研究層面:做好風格和部分行業的研究和觀察
中觀主要是對市場的研究,我的重點是風格研究和行業研究。我主要研究各種風格,關注少數行業。
研究的目的:
一是選出長期最好的風格和行業,因為我想選出某種風格或某些行業作為組合的長期底倉,獲取長期最好的收益。目前來看應該是質量風格長期收益最好,行業主要是醫藥消費科技。
二是選出階段性可能會表現較好的風格或行業,放在組合里做行業增強和風格輪動。
三是了解各種風格和行業的特征,更好的做投資,
·有哪些市場風格,包括大類風格、細分風格和A股港股風格
·每種市場風格的特點和優缺點是什么
·什么樣的宏觀環境會出現什么樣的市場風格
·目前各種風格的趨勢、相對強弱和估值水平是怎樣的
·風格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風格能持續多久
·什么時候會出現拐點
·各種風格的相關性
·某個股票,某個基金屬于哪種風格?
·每種風格的代表性指數和基金經理是什么
·尋找市場風格的變換規律
·風格的收益歸因
二、定期判斷風格的強弱和趨勢
我會定期的回看一段時間內的風格強弱,包括近1、3、6、12、24、36個月,以及一些關鍵時點以來的強弱。
主要是在choice、wind里對比指數強弱,或者對比風格主動基金的強弱,或者在韭圈兒里看風格的相對超額。
如果我觀察出了風格強弱趨勢,例如成長風格強于價值風格,小盤強于大盤,我就會去判斷它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續性。如果我覺得有,則會考慮配置這種強勢風格。
此外,我還要進一步看細分風格,比如價值風格里也有大中小盤價值、港股價值等,盡量配置最強的細分風格。
行業基金和全市場基金雖然都是基金,但是投資難度大的多。行業基金波動也很大,經常和大盤走勢完全不同,風險更大。我對行業的研究肯定是不夠專業的,所以,投資行業\主題基金我會很謹慎。
如果發現不了很有把握的行業投資機會,我一般不配行業基金,還是把行業選擇權交給全市場選股的基金經理去做。
另外,行業很多,大部分行業的投資機會我是放棄的,短期的、持續性不強的、經常發生變化的行業機會也放棄(例如有色、鋼鐵等),主題炒作更是放棄(例如元宇宙、中藥)
我只關注少數長牛行業的投資機會,盡可能只研究那些能存在10年以上、有復利的行業。比如消費、互聯網、醫藥、科技、互聯網;
研究行業時,我會要求自己把行業的投資邏輯搞清楚,掌握這個行業的前景、風險、政策、特點、估值、競爭格局、拐點、增速等。有些行業比較大,有很多細分行業,那還要把這些細分行業搞清楚。
只有熟悉了行業的基本面,才能拿的住行業基金。進而知道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安排多少倉位,大概要持有多久,出現什么情況要賣,等等。
研究方法主要是把擅長該行業的高手的觀點看一遍,看一些券商的研報,還要持續的跟蹤研究。
右側可能漲的會很快,等到右側已經漲上來了再去研究,就來不及了,容易追高。心態上也容易變形。
左側有充分的時間研究,且不容易受心態影響。這個時候要研究市場的共識是什么?市場認為的風險點在哪里?這個風險點或者說共識是否是正確的?常識是什么?這個共識能不能被扭轉?
如果共識是正確的,那么就傾向于放棄。如果這個共識是可被扭轉的,在研究后,我會給一個計劃倉位,比如計劃5%,隨著研究深入或市場漲跌,可能進一步加減計劃倉位。
但這個計劃倉位不一定會買入,一般會等到右側確認了再買入。節約資金的時間成本。在左側比較極端的時候(例如估值分位數跌破10%或突破90%),也可能少量買入和賣出。
微觀(基金)研究層面:基金池層層篩選,做好選基日常工作
不管是主動基金還是指數基金,都是根據一個固定的規則或方法選出來的一籃子股票,就會體現出一種風格。比如成長、價值、質量等等。或者專注于某個板塊(比如中小盤、港股),或者投資于某個行業或主題(醫藥、新能源)。這些都是標簽。
所以我拿到一個基金,第一步就是給它貼上合適的標簽,這相當于工具分類,標簽要盡可能的細分和準確,以便于在構建組合的時候選用合適的基金。
貼完標簽之后就是初步篩選,我會定期對某個分類進行梳理,我會先設定一個篩選標準,包括業績、風控、年限、公司、專注度等,比如以下是我對醫藥主題基金的篩選標準。
①要是醫藥主題基金,最好不是大健康這種寬泛主題;
②基金經理最好是醫藥專業、醫藥研究員出身,投資經驗不少于3年;
③任職以來業績排名同類前三分之一,風險控制排名前二分之一;
④業績穩定性強;
⑤要跑贏醫藥50指數;
⑥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少于200億
⑦基金經理最好專注于醫藥,管理的非醫藥基金數少于5只。
然后做各個維度大量的橫向對比,最后保留4-8只看好的基金,再進行下一步的跟蹤和研究。
這些基金我會放在天天基金的自選里,成為自選基金池,淘汰的則不會關注和跟蹤,節約精力。自選大概有200只左右,平時我會關注這些基金的業績、管理規模和定期報告。
對比的時候,還會靈活運用標桿進行快速對比,也就是該類別下的優秀基金,比如質量風格的張坤,醫藥板塊的趙蓓,消費里的中證消費指數。如果一個基金長期跑不贏標桿,那我覺得可能就沒必要再多關注了,不會放到自選池來。
自選池的基金會進一步研究和關注,主要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定量分析看業績、換手率、規模、持倉等,定性分析主要看訪談、發言,并交叉印證。指數基金主要看編制規則、歷史業績,還需要思考該指數的因子拆分、分析收益來源是什么。
基金經理數量太多,淘汰很快,我一般不會研究任職3年以內的基金經理,不研究規模超過400億的基金經理,這種基金經理研究起來性價比不高。
一般也傾向于在左側研究基金經理,不研究近幾年漲幅較大的基金經理,這類基金經理可能會面臨均值回歸。
研究完之后,會得到核心池,我有一個EXCEL表格,我會把看好的基金寫進去,平時也會重點關注他們,包括定期報告、路演之類的。
核心池我不會都買入,還要結合對市場的判斷決定是否買入,比如我看好價值風格,那么就會在價值風格的核心池中挑選買入;不看好成長風格,則不會買入成長風格基金。
一些重點看好或準備買入的基金經理,我會對他進行基金經理畫像,梳理他的投資框架,看看是否完整、可持續,并將文章發布。
如果我對單一經理研究比較深入,覺得確定性強,就會倉位比較集中;如果我覺得研究做的不夠深入,確定性不強,就會分散持有核心池里的幾個基金。
一個經理經常好幾只基金,這些基金業績也會有差異,如果選中了好的基金經理,但沒選到他最好的基金,那就很郁悶了。
在研究和對比的時候,我一般選管理時間長、規模大的代表作。但是買入的時候,我不一定會買代表作。
我會優先選投資范圍大的、規模小的、基金經理單獨管理的、機構占比高、管理時間長的、基金經理自己持有較多的、基金合同限制小的基金。
跟蹤內容:定期報告、管理規模變化、離職、擔任管理層、管理過多基金、出現負面新聞、近期市場觀點,如果發現了一些影響基金基本面的情況,要酌情從對于的基金池里剔除掉。
不斷打磨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效率、準確度和深度,經常向專業機構和同行學習。
有時候還需要做一些專題研究,比如:哪些因素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業績,如何影響,占多數權重,用什么方法可能更好的篩選基金等等。
微觀(股票)研究層面:關注重點股票,個別行業探索投資個股
既然選股層面的工作都交給了基金經理,那就沒有必要對個股再做太多的研究。
但是也會關注一些重點股票的投資邏輯,例如茅臺、萬科、招行、騰訊、平安、寧德等等,了解這些公司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特點、大致屬于什么行業、什么風格的股票,這樣有利于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
有機會也會去調研一些上市公司,這樣對企業是如何生產的、如何賺錢的,管理層是怎樣的,會有更具體更直觀的了解。也有利于了解基金經理。
有些行業,如果個股可以明顯穩定戰勝行業指數的,我可能會配置一些個股。一是為了獲取更多超額收益,二是可以獲得打新市值。
這種行業一般是銀行、地產、券商、保險、白酒、互聯網等。
·龍頭明顯、選股相對比較容易;
·龍頭的護城河比較穩定,競爭格局明顯;
·龍頭歷史上對指數的超額收益比較穩定;
·很多大佬也會投資這些行業,相對比較容易抄作業。
股票的投資框架需要另行構建,這里不展開說。
組合構建層面:預設比例,動態調整
我的組合是用質量風格+好經理+好股票作為底倉,風格作為輪動,行業作為增強,兼顧美股、港股、中概股。
1、組合服務于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
2、重視持倉之間的相互關系,組合中有攻有守、有順風有逆風;
3、重倉持倉比例的調整,控制換手率,不會頻繁換基金;
4、組合收益來源主要分為:一是價值投資;二是風格投資;三是行業增強;四是投機。
組合大致的結構是:15-80%底倉(質量風格、好經理) + 20-60%風格輪動+0-20%行業增強+ 0-30%均衡風格 + 0-1%投機倉位+0-75%美股+10-40%港股。
·單一基金的配置不超過15%;
·均衡風格是用來填倉位的,有可能不配;
·投機倉位只參與極少數確定性強的投資機會,比如套利、打新。
·隨著市場的越來越成熟,我相信風格輪動和行業增強的難度可能會越來越大,我可能會減少這部分倉位,更加依賴好經理。
·如果持倉的估值處于高位、累計漲幅較大,那么會做好減倉/調倉準備,但是會把大部分放在右側減倉;
·如果是估值是低位、累計跑輸較多,那么會做好加倉準備,但是也會盡量在右側加倉。
如果我觀察出了風格強弱的投資機會,我會選取更強的1-2種細分風格重倉,其中一種風格是核心進攻,一種風格是輔助進攻
·不做短期的風格輪動,一般至少會持有半年到兩年。
·當單只基金的風格不夠純粹的時候,我會同時配置多只同風格的不同基金,增強對該風格因子的暴露。例如,同時配置譚麗、劉旭、姜誠、丘棟榮的基金,增強對價值風格的全方位暴露。
·有時候,我也會在左側對某種風格做一定的逆向投資。
·行業輪動比風格輪動要難得多,所以我不做行業輪動。
·沒有很有把握、很明顯的機會,我一般不配置行業基金。即使投的話,單一行業也不會超過15%,總比例不超過20%
比如光伏行業在2018年531新政出臺后,很多光伏企業倒閉,龍頭企業在行業變革中趁機擴大份額,產生投資機會。再比如2019年在5G技術創新帶動下,科技板塊大幅跑贏市場。再比如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驅動。
比如2018年底的醫藥板塊,在醫保局成立、藥品帶量采購的政策出臺后,跌幅較大,但其實醫藥行業中的藥店、醫療服務都不會受到該政策影響,部分藥企實際上還受益,屬于被錯殺。再比如2022年的互聯網行業和醫藥行業。
質量風格是我的組合底倉,我長期最看好,但是質量風格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好價格,缺乏安全邊際。
如果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質量風格大幅下跌,出現低估,類似2018年那種情況。我會將大部分倉位逆向買入我最看好的質量風格和醫藥消費。這時候不太會考慮什么左側右側、風格強弱、組合構建等等。
建立一些模擬組合,用于探索組合構建的思路,如果發現了更好的組合構建思路,可以用來優化自己的實盤組合。
模擬組合順便還可以解決一下頻繁交易的手癮。
目前建立的組合主要有:
基業長青、好經理組合、黑馬組合、看好就買、各顯神通、當前看好、均衡教派、風中追基、一基必勝、五基登科、放浪不基、價值風格組合、成長風格組合、均衡風格組合、質量風格組合、重裝基兵指數版、基業長青指數版、科技互聯網增強組合、醫藥主題增強組合、消費主題增強組合、全球資產配置組合
交易、換手和持有:右側交易,不擇時
作為一個普通人,有著正常人都會有的心理,很難承受太多逆向的壓力。左側買入,如果買的太早,會帶來很多折磨,我這方面的承受能力也不太強,如果承受不了這么多,容易中途割肉。
右側參與投資,不會承受太多的心理壓力,更能幫助持有。
市場總會呈現出周期性,像一個擺錘,很少會在中點。尤其是A股,趨勢性會比較強,常常會在不理智的幅度上偏離很大,處于不理智的時間很長,左側可能持續很久、幅度很深,右側也常常會演繹出泡沫,帶來很高的盈利空間。
右側賣出,或許還能享受到市場的泡沫,到行情真正往下拐的時候再賣出,這樣可以充分享受趨勢。就算享受不到,比左側賣少賺一點,但是從持有心理上來說,會好受一些。
左側,一般是買入下跌的東西、賣出上漲的東西,人棄我取、逆向而行。作為散戶,我們更多的是市場上的跟隨者而不是引領者,研究水平、信息來源都有限,萬一自己看錯了怎么辦?
隨著市場有效性增強,越來越多時候,可能下跌的真的是不好的東西,上漲的是好東西。如果自己總是逆向而行、左側買入,很可能會買到錯的東西。
右側交易,相當于自己的觀點得到了市場的認同,可以避免自己看錯,風險更小,時間效率更高。
一是在左側要做好準備,提前研究好,做好計劃投資,不能等到右側再匆匆忙忙做決定;二是右側要果斷,因為右側速度很快,發現趨勢變了要立刻做出反應,不能猶豫不決、拖泥帶水。
右側判斷不是拍腦袋,而是要多維度印證,說實話,我目前的判斷比較粗糙。
主要看均線↓觀察10、20、30天線是否排列整齊
如果累計漲幅較大,達到歷史漲幅高度,就容易下跌;反之亦然
看代表性指數的強弱對比,主要觀察近1、2、3、6、12月的風格強弱,是跑贏還是跑輸大盤。
估值主要看縱向和橫向,縱向的估值分位數,是否處于歷史底部區域,橫向的估值對比其他行業、其他市場,是不是估值很低。
估值處于高位時的放量下跌很可能就是右側;估值處于低位的反彈也有可能是右側。
看看宏觀層面有沒有什么變化,比如說利率拐點、行業政策利好或利空、公募基金對該行業的配置比例、股債性價比等等
宏觀經濟有周期、企業盈利有周期,人的情緒也有周期,萬物皆周期,決不能用線性思維看待問題,覺得這次不一樣。
其中人的情緒周期是波動最大的,情緒是很少處于理性狀態的,大部分情況下要么過于亢奮、要么過于悲觀。A股參與人數眾多,波動尤其大,所以更要關注市場的情緒,也要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
不求把握的很精準,但是要知道市場的情緒是什么,腦子里有有這根弦。網絡上的一些普遍的觀點、自己公眾號的閱讀量等,這些都是參考因素。
我過去有過大量倉位擇時的經歷,時對時錯,總的來說貢獻的都是負收益,還耗費了很多時間,所以我干脆放棄,把時間用在研究上。在估值合理期間長期滿倉,不做擇時。
日常定投也很容易不知不覺去做擇時。有人做過測算,長期來看,其實哪天定投都差不多,考慮到明天A股上漲的概率一定大于下跌的概率,我覺得早投早輕松。
所以,在有新增資金的時候,除非近期連續大漲,一般情況我就是有錢就投、無腦定投,可以節約大量的交易時間和盯盤時間。【何時買】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買什么】和【如何構建組合】
我一般是在開盤就買,有時候我甚至會在晚上或周末買入。在場內買入時,也是開盤就買,不掛單,即使成交。(明顯溢價時不買,明顯折價時不賣)
平時我也不盯盤,每天早上開盤,中午開盤、收盤,看3次,晚上有時看看美股開盤。
風險控制:可以承受較大波動,不太能承受長期落后
·只要是我認可的投資標的,我可以接受較大的波動和回撤
·更能忍受下行風險,不太能忍受上行風險(踏空)
·不太能忍受組合長期大幅跑輸市場平均水平(885000)
·允許浮虧,不能忍受真實虧損
·認知風險要盡可能的規避
所以我的組合風控也主要是圍繞上述情況進行調整,保持滿倉,追求較好的相對收益,不會刻意降低組合的波動和回撤。
風險分為:上行風險、下行風險、相對收益風險、認知風險和被迫賣出的風險。
·用滿倉來抵御上行風險
·用組合構建和全球權益資產配置來抵御下行風險
·閑錢投資,不加杠桿,抵御被迫賣出的風險
·認識到股市的波動是常態,是不可避免的,不斷提高認知,提升面對股市波動的心態
·將風控前置,在研究階段注意基本面風險,盡量買入凈值和股價能屢創新高的品種,不要買入可能會造成本金損失的品種,不買入基本面不穩定的品種
·盡可能不做確定性小的投機,規避本金損失的風險
·用風格輪動和行業增強來低于跑輸市場平均的風險
·如果短期跑輸滬深300,這意味著我的風格錯配了,我可能會調整輪動那部分倉位,盡量跟隨市場。
·如果長期跑輸市場平均,這可能意味著我的投資理念有問題,那我就放棄抵抗了,打不過就加入,直接買可以穩定跑贏基準的投顧或FOF,不再做自己的主動投資。
·不會主動去控制波動率和回撤,但是在組合構建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也會降低了波動。哪怕波動略大一點,回撤略高一點,我也能接受。可以承受年化波動率25%左右,最大回撤40%左右。
比如整體估值偏高、行業技術路徑發生變化、政策變動的風險、基金經理離職(基金)、公司管理層變動、管理規模過大等等。
我會在事前我也會做好一些準備來迎接這種風險,風險出現后,即使調倉、減倉。
市場經常會有不可評估和預知的風險,比如像俄烏戰爭、新冠疫情、金融危機、貿易戰等等。這些風險必然會發生,但是什么時候發生、規模有多大、風險有多高,卻又事先無法預知,因此也很難為其做準備。
·如果總擔心這些風險,那就沒有辦法做投資了,所以不能留有太多現金;但是如果不去應對這些風險,又可能面臨較大的波動。
·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時候,往往會有較好的抄底機會出現,如果是滿倉,沒有現金,那就會做過這種市場白給的投資機會。
當出現意外事件,產生了系統性風險,我的應對方法是:
1、如果在A股整體處于估值偏高位置,我一般這時候會有30+%的美股倉位,還會有20%+的港股倉位。此時遇到系統性風險,我會右側盡快減倉,酌情轉移到美股,或者低估值的板塊,只保留少部分的A股。耐心等到市場跌到較低的位置,再將倉位轉移回來抄底A股。
2、如果在A股處于估值合理的時,我一般也會有20-30%左右的美股倉位,此時遇到系統性風險,我會逐步把手上的美股倉位轉移回A股。
3、如果在A股估值比較低、我已經基本上滿倉A股的時候,出現系統性風險。雖然也會下跌,但是這個下跌的空間就會相對小一些,如果下跌比較多,我已經沒有現金了,我可能會動用小部分杠桿來抄底,杠桿比例不會超過總資金的10%,資金成本不能太高。回歸估值正常后就會退出杠桿。
投資紀律——執行投資框架的重要保障
投資是常常是逆人性,很多時候以為自己是理性做出的決定,其實并不是。尤其是在貪婪和恐懼的極端情況下,我們很難理智。
投資是長期重復多次的事情,一定會出現非理性的時候,如果沒有紀律保障,很可能會前功盡棄。
所以要在事前制定投資紀律作為保障,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能因為無人監督就放松了要求,避免投資框架成為一紙空談,并且要不斷優化,彌補漏洞。
風險源于無知,不買沒研究的投資品種。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有投資機會,就在缺乏深入研究的情況下匆忙買入。
包括已買的和自選的,都要跟蹤。關注:定期報告、管理規模、新發基金、市場觀點、基金經理任職等情況。
還要經常做同類型橫向對比和同經理橫向對比,看看自己選出的是否是最優秀的基金。
當基金經理出現問題時,要及時關注或做出調整。比如跳槽、管理規模過大、離職、懷孕、抑郁癥等等。
記錄自己的研究方向,分為經理、行業、風格、課題,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與公眾號的工作進行區分,每天抽出時間進行自己的研究
通過寫作梳理出來,一方面可以思路更清晰,寫作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另一方面文章發出來,也可以與大家交流探討提高。還要定期梳理過去的文章,修改錯誤,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認識。
二、交易紀律
統計每年的基金換手率,年度主動換手率最好不要超過50%,逼自己加強研究,提高換手成功率。
看盤非常容易影響情緒,進而影響投資;也非常浪費時間,把時間打碎。
·我會控制自己一天只在上午開盤、下午開盤、收盤的時候看3次,其他時間,如果不需要交易,就不看盤。今后我還會努力進一步降低看盤次數,最好是減少到每天2次。
·觀察自己無意識的看盤動作,然后克制住,每超過一次,就罰自己做5個深蹲。
·看盤主要是看A股、港股代表性指數,再看看不同風格和行業的指數漲跌情況,看看當日漲的較多和跌的較多的基金,不要花太多時間
·以前每天晚上我老是看自己組合的凈值,還做橫向對比,如果跑輸了就會很難受。現在我要做到每周末看一次組合的走勢就行了,平時晚上不看凈值,感覺自己的心態也好多了,多看一次做5個俯臥撐。
·每個持倉,我都要明確是底倉還是輪動還是投機,計劃好怎么買,持有多久,什么情況賣,觀察跟蹤的重點是什么。
以下是我部分持倉的操作計劃
·制定計劃后盡量按計劃執行,如果發現買入邏輯發生變化則立即賣出,無論盈虧。
·盡量在晚上或周末制定調倉計劃,不在盤中做決策
·定投不擇時,只要不是連續大漲,就有錢就買
·連續大漲時不追漲,相信會有回調,耐心等回調時買入
·不做T
·場內買入時,在開盤時就買入,即時成交,然后就不需要再看盤了,節省交易時間
·盡量不做套利,開盤和收盤前看看價格,掛個單,如果有套利機會就做一做,其他時間不用看
投資之外的事情:修心、健康、學習、總結、正能量
功夫在詩外,想做好投資,并不能一心全部砸在投資上面,其他的事情也會對投資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一、學習
學習是投資的基礎,是生存的根基,也是我的愛好
·做投資,學習可以不斷進步,適應時代變化;
·做自媒體,學習才能保證持續輸出好的內容;
·作為組合管理人,學習是一種責任;
·作為家長,學習也是一種示范。
·保持每天讀書至少1小時的習慣,并且要做讀書筆記,寫一些思考,定期回顧自己的讀書筆記。
·工作中也會盡量交一些良師益友,有助于提升投資水平,看到自己的缺點;
·要開闊視野,博覽全書,除了看投資書籍,平時還要看一些人文、歷史、社科、心理學、傳記的書,建立查理芒格說的多元思維模型。
·閱讀定期報告、閱讀基金經理訪談,也是一種學習
·看公眾號,獲取一些信息和分析。我自己經常看的公眾號有:
中國基金報(資訊)
聰明投資者(資訊、基金經理訪談)
華爾街見聞(資訊、基金經理訪談)
點拾投資(基金經理訪談)
貓頭鷹組合投資(基金經理訪談、分析)
大馬哈投資(基金量化分析)
我非常重視修心,修心也給我帶來了特別好的正反饋。我會每天練習冥想和正念,還會經常看心理學、靈性、佛學、成功學方面的書籍,也會寫一些這方面的思考,修心提高了自己的觀察力、情緒控制能力和自控力;
·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這樣即使遇到了投資不順,受傷的心靈在溫暖的家庭中也能得到滋養;
·培養健康的愛好,有助于調節情緒。目前我的愛好主要是運動、旅游、吉他、看電影、看書;
·鍛煉身體,健康飲食,作息良好、睡眠充足,這些都有利于日常工作,并且可以拉長投資年限;
·定期反省和總結自己的投資,檢視自己有沒有執行投資紀律。每年年底也會有一次投資總結,主要總結錯誤;
·學會感恩,鼓勵自己的小進步和小確幸,追求上進;
·設立小目標和大目標,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投資體系的弱點
任何投資體系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市場環境下有效。因此一方面要與時俱進的進化。另一方面,也要知道框架的不足之處,知道什么時候可能會失效。這樣才能坦然面對,而不是反復橫跳導致整個體系崩塌。
我的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弱點:
因為好公司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確定性強、收益穩定、容易研究、研究的人很多,給予的估值可能會比較高。這就會降低該品種的預期收益率。
比如貴州茅臺,大家都知道好,本來公司可以帶來年化20%的收益。但是買的人太多,推高了估值,此時再買,年化收益率就降到了15%。有些人能接受10%的年化收益,他們進一步買入,就會進一步推高估值,又拉低了未來的收益率。
另外,市場普遍給予好公司較高的估值,一旦出現錯判或者是踩踏,很容易產生較大的波動。
應對方法,一是只能也跟著降低自己的預期收益。二是如果質量風格估值太高,我會降低質量風格倉位,敢于承受一些不確定性和風險,看能不能在其他風格獲取更好的收益。
既要判斷市場風格,又要研究行業機會,還要日常研究基金,又要學習投資理念,平時還要寫公眾號。而且還要工作、家庭、健身、帶娃,要做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很容易顧此失彼。
因此當時間精力有限的時候,一是要明白自己在做哪部分工作;二是要有所取舍。我一般傾向于減少對市場的研究,多持有一些不需要反復調整的基金。
為了節約精力,我有時候也會參考一些我比較認可的自媒體或研究機構的結論,避免自己事無巨細的去研究。
一、投資目標:
二、投資期限:
三、投資理念:
四、投資風格偏好:
五、選擇哪些投資品種:
一、大類資產配置:
二、權益倉位配置:
三、全球權益市場:
主要是對宏觀經濟的研究
怎么使用、怎么研究、看哪些指標
主要是對市場的研究
主要是對具體投資標的的研究
一、組合比例
二、如何調整組合
三、組合的一些基本原則
左側還是右側?
如何買入、賣出
一、自我分析評估
二、不同風險的應對方式
一、投資能力圈
二、性格上的能力圈
三、不做的事情和謹慎做的事情
一、研究紀律
二、交易紀律
修心、健康、學習、總結、生活
#雪球星計劃公募達人##尋找熱愛基金的你##投資理財#
$交銀趨勢混合A(F519702)$$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F003095)$$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QDII)(F110011)$
相關文章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 通訊!明天有沒有機會?
- 天天熱點!一劍封喉,明天大盤將長陽拉起
- 環球微動態丨是不是弄錯了
- 我不喜歡你了[重生]_重生之再開始
- 碳化硅和凱龍高科的爆炸超預期 全球熱頭條
- 每天漲跌和過去連續漲跌的有關系嗎?
- 再聊中字頭
- 廣譽遠為何拿安宮開路?
- 天天熱點評!本公司財務說明_財務說明
- 招商蛇口:2月簽約銷售金額225.43億元 同比增124%:環球快資訊
- 環球即時看!萬科:本公司已于3月9日以每股H股13.05港元的配售價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