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導納米簡要分析 全球實時
2022-12-25 19:18:20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微導納米的業務根據所屬行業劃分來看目前分3塊:1、光伏2、半導體 3、新型顯示行業(柔性電子、Mini/Micro LED )
公司在上面三個行業應用的技術叫做:薄膜沉積技術。
這個技術分3個路線:PVD、CVD、ALD。
(資料圖片)
下面先了解下光伏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歷程:
從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技術來看,近幾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 2015 年以前,光伏電池市場主要采取多晶 Al-BSF 技術,單晶 PERC 電池處于 技術驗證階段,以試驗產能為主,增長迅速但總量較小,隨著單晶 PERC 電池 成功量產,其商業化的可行性得到確認;
第二階段是 2015-2017 年,單晶 PERC 電池投資吸引力凸顯,國內廠商開始加碼 PERC 電池生產,但從整個光伏電池 市場來看,主要還是采取多晶 Al-BSF 技術,Al-BSF 技術電池因性能穩定,生 產成本較低,此階段仍占據著市場主要份額;
第三階段是 2018 年至今,PERC 電池產能實現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9 年至 2021 年的新建量產產線以 PERC 電池產線為主,PERC 電池片在 2021 年的市場占比 進一步提升至 91.2%。
上面說到在常規單晶電池制造工藝流程中,僅電池正面需要用 PECVD 鍍膜,所以PECVD這個技術路線的設備提供商也是跟隨光伏電池市場同步享受市場份額。其中最受益的就是市場上的捷佳偉創。
但是大家也知道光伏的電池路線后續因為效率問題出現了一些其他的技術路線:
關于新型技術路線市場上的分析文章 多如牛毛。這里我就不重復闡述了。
我在這里稍微說下目前的三種新型電池路線的發展情況:
Topcon目前量產工藝瓶頸和設備瓶頸獲得了突破,且和PERC技術路線兼容,后續可以通過設備升級改造進入Topcon。(因為工藝相比PECVD復雜,之前技術,投資性價比等方面沒辦法和PERC比,所以2021年前都是PERC電池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HJT 一方面因為和PERC技術路線不兼容,所以這個技術路線的廠商需要重新購置設備生產,成本高昂,投資規模大,目前市場僅有小部分企業小批量生產。
鈣鈦礦就不用說了。叢實驗走向產業化的過程。存在未知數。且由于電池本身受溫度及濕度影響,化學鍵合作用弱,易形變,光致衰退明 顯,因此穩定性問題仍未解決。
(上方的總結如果有人覺得說明不合理的,我也不反駁,我都是從公開數據和招股書上看的,我只做分享,不做論證,畢竟只有相關產業研究人員才有資格做論證。)
上面就是行業目前的大致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那么后面才有對公司業務發展的一個相對清晰客觀的認知。
前面也講到光伏電池路線當年因為電池設計需求問題,只需要單面鍍膜,所以采用的PERC為主,但是當年ALD設備其實也是可以用作這個技術路線的,但是為何沒有采用呢?當時的 ALD 技術在國外主要應用于半導體領域,大多屬于單 片式反應器類型,這種反應器雖然鍍膜精度高,但產能較低。(也就是說ALD技術主要應用在對鍍膜設計更有復雜和高要求的半導體行業。光伏行業當年因為產品的技術路線不是那么復雜,所以用不到這個技術。當然了因為半導體用所以在設計方面肯定也不會過多顧及到相對低端化的產業應用。并且當年國外有研究人員嘗試把ALD技術應用到光伏上的,但是因為良品率,效率問題后來停止了產業化研究。)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回今天的主角,微導納米的首席科學家-黎微明。
1990年,22歲的黎微明遠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攻讀無機化學學位,博士畢業后他陸續在ASM、Silecs、Picosun等國際知名企業承擔并專精于ALD技術的應用與研發工作。
在特定情況下,不同元素原子可以通過表面飽和化學反應,形成具有自限制的單原子層,重復形成的原子層就能以薄膜形式密集地覆蓋深亞微米級的復雜立體結構表面。目前,任何其他已知的技術也不能如此精確地實現薄膜沉積過程中“原子層級”的控制效果。
2010至2015年,黎微明在 Picosun公司負責ALD技術亞太區的運營和發展。“我選擇回國創業的原因有三點。”黎微明表示,一是當時ALD設備幾乎被國際幾大巨頭所壟斷,國內在這一方面仍是空白;二是當時公司對亞太市場的戰略偏向保守;三是參觀了國內某高端裝備企業后,他切身感受到中國尖端科技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我感受到國外媒體對中國方方面面的報道非常不客觀,只有親身經歷,才了解到原來中國某些領域的科技企業,不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現代化管理水平,均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國內大環境,特別是江蘇地方政府開放、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也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2015年,黎微明辭去芬蘭Picosun公司亞太區董事的職位,出任微導納米的副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負責該公司ALD技術路線和高端裝備的研發與產業化。
15年開啟ALD的研究之路。為了克服上述限制,2017 年起國內 ALD 設備制造商陸續推出創新解決方案。公司在首席科學家的帶領下講ALD量產設備鍍膜速率突破 10,000 片/小時,打破制約 ALD 技術應用 于光伏領域的產能限制,成為行業主流鍍膜方案之一。
設備和其他頭部企業對比如下:
明顯設備在核心指標上是最好的。
上面說道2021年市場的PERC設備市場份額達到頂峰,topcon路線開始正式接力。2020-2021 年,隨著 PERC 電池技術量產平均光電轉換效率趨近理論極限, 而新型高效電池技術有望在短期內形成產業化應用方案,下游廠商對于大規模 新建 PERC 電池產線的意愿有所放緩,擴產節奏短期調整。
這里公司的技術路線做了一次小調整,2016年-2021年之間幾乎都是PERC產線,之前提到過PERC產線可以設備升級改造進入Topcon路線,但是這里有個時間點,也就是說大概19年后面新增的PERC設備是具有升級改造的基礎的,因為過早的設備在安裝配置的時候沒有對Topcon技術路線預留兼容接口。
所以微導納米公司在2020-2021年ALD 設備訂單數量 的短期減少主要是受到市場電池技術路線過渡階段的暫時性影響(因為這個時間段內市場涌現了諸多新型技術路線,很多廠商拿不準到底哪個技術路線更好,或者更具有性價比,有很多時候產業化不是追求最高技術路線,而是最佳性價比的產出比)。
ALD 設備訂單數量 的短期減少主要是受到市場電池技術路線過渡階段的暫時性影響。
公司明智的業務發展規劃出現了:公司 PECVD 設備、PEALD 二合一設備于 2020 年開發完成,一方面公司可 以在 PERC 產線上為客戶同時提供 ALD、PECVD、PEALD 二合一多種鍍膜解 決方案,另一方面有助于公司為 TOPCon 等新型電池提供技術和產品儲備。(怎么樣?牛逼吧?我手上握有最先進的ALD設備,但是考慮到大部分廠商目前都是PERC設備,舍不得直接買新的ALD設備,且很多廠商因為市場的技術路線搖擺不定 。沒關系!我自己給自己降維打擊!我幫你們設計一套既能兼容你們設備的技術路線,又能為將來的Topcon電池用設備做技術產品儲備。 一舉兩得。。。佩服佩服)
這個業務的小調整也是得到了驗證,招股書顯示:
相關產品開發完成時,新型高效電池的具體技術路線尚未成為行業共識,設備產 品在新型高效電池產業化應用的成熟度也有待提高,因此公司首先將其在 PERC 電池領域進行推廣,因新產品符合部分下游客戶的工藝選擇從而取得了 相應訂單并于 2021 年開始實現銷售,導致公司 2021 年、2022 年 1-6 月 ALD 設 備銷售占比有所下降。
給公司的研發團隊和策劃領導點個大大的贊!(沒有硬實力是絕對做不到快速響應和切入速度的)。
那么后面怎么樣呢?
公司 2022 年 1-9 月營業收入為 38,505.25 萬元,較上年度同比增長 66.80%,主要系公司 PERC 電池設備銷售收入取得增長、首批應用于光伏 TOPCon 電池的專用設備取得客戶驗收,并在柔性電子領域實現 ALD 設備銷 售,使得專用設備銷售收入有所增長。
營收數據上也是獲得了驗證:
那么降維打擊的技術設備得到了市場認可和單子,公司核心的ALD光伏用設備呢?來看看:
截至 2022 年 9 月末,公司專用設備在手訂單合計 18.56 億元,其中 ALD 設 備占比為 85.66%。
看圖說話應該不用我來解釋了。2022年升級改造業務持續保持,ALD設備在手的不是一般的多(這里面還有后面要說到的半導體用單子)。
我們回過頭再來看一下:整個時間線的發展路線 近乎完美:2021年PERC技術路線開始封頂,中途的過渡期公司通過產品技術路線補充,擴大了部分市場份額。轉而到來的是Topcon的爆發期,一方面是老設備的升級改造(2019年往后的),另一方面是新廠商進軍Topcon產業線,今年新設產線的公司。
新設備在新產線中的投資比重達到33-39%!
這里順便談一談目前國內ALD設備光伏用的廠商有哪些:招股書顯示:
上面仔細細品的話 其實會發現做ALD設備的光伏廠商就2家:理想和微導納米。但是你再仔細看2020年的業務構成規模:理想公司的營收里面是包含了PECVD的。但是微導納米是純ALD。且2020年調整的二合一設備里面也是用到了PEALD技術。而其他的幾個龍頭譬如$捷佳偉創(SZ300724)$北方華創 紅太陽 都是CVD設備。也就是目前市場真正意義上量產和產業化ALD光伏設備的應該是微導納米一家。理想應該也有但是競爭力目前不好說。(畢竟ALD設備是主要應用于半導體領域的)
所以當年借助PERC技術路線一路成長的捷佳偉創 ,會不會是下一個微導納米呢?大家自己判斷。
招股書顯示:
公司說的很含蓄了,國內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的廠商大致就3家: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拓荊科技。但是這3家公司的技術路線都是PVD、PECVD為主。這一點從3家公司的業務分配和產研計劃來看也是得到驗證的。(沒必要質疑招股說明書的內容真實性,雖然中國證券公司很多分析師都不怎么樣,但是最基本的行業發展客觀情況還是清楚的。)
但是總是有人不信,非要質疑咋辦?我不得不再去翻翻手指頭找了下$拓荊科技-U(SH688072)$的招股說明書:
看見沒?ALD設備幾乎沒有單子 ,18年有過后幾乎沒了,說明啥?大家應該都懂吧?我就不說的那么直接了。
這時候又有小朋友要問了,2022年上半年沒有銷售啊。。。我就好心人提醒一下,公司的銷售是需要得到客戶驗收后才會確認為收入的。也就是說上面那6臺產量。。應該就是送給客戶驗收的。畢竟一臺2520萬。。誰沒事做 在公司庫存里放這么貴的設備?隔壁的拓荊科技、北方華創 我查到的設備售價能達到2520w一臺的設備。。還沒有發現(這里有可能我沒查完整,但是八九不離十這種售價在國內半導體廠商來看已經是第一梯隊)。
并且公司沒有再招股書里面說明購買的客戶是誰,只是采用客戶A來代表。(高端技術的信息采用保密協議是合理的。現在動不動打擊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能規避就規避。)
那么這里我重新更新一下上面不含蓄的說辭:目前國內做半導體ALD設備的就微導納米一家,唯一且只有一個。
同行業的那3家公司實力也很強,但是他們要么是正在募資研發,要么就是研發過但是沒有銷售,或者一個可產業化的產物。必然證明一個客觀事實:ALD的研究難度是極高的。半導體的3大核心設備大家應該不陌生:光刻機、刻蝕機設備、氣相沉積設備。ALD應該是沉積設備里面最具有難度的。
沒人反駁吧。。反駁就來拿數據說說看。
再次去細細品品公司首席科學家-黎微明。看他的工作經歷和研究成果吧。
在半導體領域,公司是國內首家成功將量產型 High-k 原子層沉積設備應用 于 28nm 節點集成電路制造前道生產線的國產設備公司。設備總體表現和工藝 關鍵性能參數達到國際同類水平,并已獲得客戶重復訂單認可,成功解決了一 項半導體設備“卡脖子”難題。除此之外,公司已經開展在半導體其他細分領 域以及柔性電子領域中的應用。
半導體說完了,柔性電子領域我就不講了,公司這塊也已經有訂單了。
其實用一個正常的分析思路來看。專門研究ALD設備,光伏的發展擺在那邊,半導體領域的發展也擺在那邊。柔性電子領域還愁做不出好的成績?高端的都做了,自己給自己降維打擊給客戶做產品也做了。后面就一件事情需要我們驗證,那就是營收。任何成長性公司。所有指標都可以暫時忽略,但是公司的營收一定是百分百的正向驗證指標!
最后貼一個PVD CVD ALD的簡要技術實現和應用場景對比圖:
隨著摩爾定律的不斷演化,ALD的技術路線未來的天花板在哪里。。沒人知道。結構的復雜度、多維度會越來越大。而有些技術必然會變成歷史。
有人說微導納米和去年的$東威科技(SH688700)$類似。怎么說呢,單純看新技術的變革,兩者有類似的地方。但是東威科技要和微導納米做對比,不管是技術含金量還是未來市場的天花板來看,微導納米遠遠遠遠高于東威科技。納米、原子級別的世界,會發生什么 需要什么技術?只有走在最前沿的半導體研究學者們才是我們需要跟隨的目標。沒有他們就沒有產業化的企業。
至于微導納米有人問我要估值。。簡要折算下公司產能就好了。,,募資后公司的產能轉化營收上限大概在15-20億。疊加目前公司自身產能算5億。另外考慮到光伏新型電池設備改造等帶來的額外營收累積應該會有25-30億的營收。考慮到公司是高端設備提供商。凈利率后期成熟后應該會做到20%以上,并且公司的業務后期必然是半導體占大頭(當然也不能忽視2030年前中國光伏產業的投入問題。目前的光伏行業雖然是上游材料有產能過剩,但是裝機量2030年前必然是逐步增大的。原材料下跌,更有益設備安裝,賣鏟子的人壓根不會受到什么影響,反而需求會暴增,何況還是新技術走爆發式量產的前期)。所以公司的凈利潤能看到5個億以上。pe大家自己估算吧。今天主要是分享公司的基本面。估值這玩意。。。情緒到了 什么事不能發生?
相關文章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 通訊!明天有沒有機會?
- 天天熱點!一劍封喉,明天大盤將長陽拉起
- 環球微動態丨是不是弄錯了
- 我不喜歡你了[重生]_重生之再開始
- 碳化硅和凱龍高科的爆炸超預期 全球熱頭條
- 每天漲跌和過去連續漲跌的有關系嗎?
- 再聊中字頭
- 廣譽遠為何拿安宮開路?
- 天天熱點評!本公司財務說明_財務說明
- 招商蛇口:2月簽約銷售金額225.43億元 同比增124%:環球快資訊
- 環球即時看!萬科:本公司已于3月9日以每股H股13.05港元的配售價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