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動態:健帆生物投資邏輯整理(五)
2022-12-26 20:34:11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健帆生物投資邏輯整理(一)
健帆生物投資邏輯整理(二)
健帆生物投資邏輯整理(三)
(資料圖片)
健帆生物投資邏輯整理(四)
上一篇的最后部分,整理了健帆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和護城河。那么這一篇我們換一個角度,再看看投資健帆的過程中,也有可能會面臨哪些潛在風險?
【特別說明】因為個人能力圈以及關系圈的局限性,所以很清楚在個股投研中,對于一些未公開的風險和問題是無法避免的盲區。因此在投資框架設計時就需要用倉位和估值安全邊際作為重要的抵御手段。
同時,也會重點關注公司在重要披露當中所提及的各項風險,并仔細評估對應的權重和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并且在后續的持續跟蹤階段中,不斷去重新理解,整理更新。
企業,行業,市場,供需,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所以請保持動態的眼光和思考去對待投資中所面臨的各項問題。
七、潛在風險有什么?
7.1 產品質量控制
【公司披露】“公司主要產品血液灌流器屬于Ⅲ類醫療器械產品,我國在該類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以及該類產品生產企業的設立等方面均設置了極為嚴格的資格與條件審查。血液灌流器直接接觸人體血液,因此產品質量直接關系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自公司成立以來,從未發生因產品質量問題造成的醫療事故。
未來公司仍可能發生因物料缺陷、生產管理疏忽等不可預測因素導致產品質量問題進而造成醫療事故的情況,這將給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不利影響。”
前面已經聲明過,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個人投資健帆最關鍵,最基本的兩個要素。而如果這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要素被證偽,那也就決定了投資邏輯的本質改變。
客觀上來說,產品質量問題風險的可能性不可能絕對為零,至少同期的競爭對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并為之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但是正如健帆自身所述:“自公司成立以來,從未發生因產品質量問題造成的醫療事故”。因此至少截止到目前為止,安全性這個關鍵要素邏輯沒有任何問題。
至于有效性,我個人已經通過自身的投研和理解,確認了這個邏輯。當然其他投資者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正如兩年前市值風云的文章一樣也對健帆產品的有效性提出質疑。
這里不再進行深入討論。簡要來說:
第一,我已經做了盡可能詳細的投研功課,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公開的記錄;
第二,我也大致了解了市場上不同的觀點以及相應的理由;
第三,通過自身進行的邏輯檢查和重復驗證,在現有的信息基礎上,我對有效性的關鍵要素邏輯繼續持正方觀點;
第四,我會用真金白銀來對自己的投研邏輯負責。如果將來任何時刻被證偽,那所付出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就是我對認知錯誤最深刻的買單。
7.2 營收貢獻結構單一
之前也提到過,從產品類別上來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仍是公司收入的最主要來源,2021年公司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收入為23.19億元,同比增長34.04%,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的86.66%。
關于這一點其實很多人也提出了對于健帆產品結構單一的質疑。而我個人的理解,健帆的“單一”風險,不是來自于血液灌流器產品類別的本身,而是來自于下游應用細分領域對營收結構貢獻的單一。
在前面引用公司投資者問答中關于產品單一的答疑時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持部分認同,那么這里就來說說另外一部分:
根據公司2021年年報營收數據,將血液灌流器和吸附器兩項的營收總和為參考基礎,然后按照所披露的腎科,肝科,危重癥領域的營收數據重新還原后的占比。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看出,在營收貢獻當中,光腎科一項就接近70%,而這,才是我理解的健帆“真正的”產品結構單一風險。
所以還是再次重申:由于該風險的存在,在未來跟蹤投研中,我會重點關注健帆灌流器下游應用中其他領域對于營收貢獻占比的變化,以確定未來是否能形成多點發展,提高“三足鼎立”的營收穩定性,從而更進一步降低其他例如集采等風險影響的程度。
7.3 核心競爭力之專利技術
這個部分之前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健帆生物相關專利中,有一些早期的專利已經快接近20年的有效期。
【注】目前,醫院終端對于血液灌流項目有兩種收費模式:
一種是打包收費模式,血液灌流器費用加血液灌流治療費用作為項目整體收費,不同醫院的定價不同,整體價格在800-1200元之間;
另一種是分別收費模式,血液灌流器費用按照招標價格收取,醫院另外收取血液灌流治療費用,治療費用從240-400元不等。
(2017年10月1日,公司主動調整HA130產品招標價格,由680元下調至599元,預計出廠價格調整范圍在7%-8%左右)
在回答上面兩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做這樣一個【假設】:
即公司出廠銷售價與入院采購價之間的價差很小,先忽略不計。而如果降價幅度假設為80%,那如果要和原來的營收水平相同,意味著銷量至少要變為原來的5倍。
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在說百萬人的患病率,以及患病以后的接受治療率。雖然集采是承諾了帶量,但是也要考慮每個醫院的醫生資源,床位限制等因素。這些全加起來(1)是否能輕輕松松讓原有的銷量翻幾倍呢?(2)即使是真的實現了,那么在未來的幾年,公司業績再高速增長的可行性還剩多少?
【注】這里還有一個重要邏輯基礎:即集采后公司單位凈利潤一定是正的。否則賣一個虧一個,再乘以成倍的銷量,那只會越虧越多。公司是在商場上盈利賺錢的,不會有人愿意貼錢做慈善。
球友嶺南漁樵在專題文章:供給位置(第四周期)——健帆生物)中對健帆的集采做了非常詳細的分析,推薦閱讀~~~其中作者關于冠狀動脈支架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兩點參考:(同時也附上部分原文整理截圖)
如果根據前面的80%降價假設,銷量至少要變為原來的5倍才能追平營收。首先來看看銷量的增加是否具有可能性?
第一,目前的血液灌流在透析患者中的滲透率本來就不高,在加上每年的自然增量部分,翻倍不是沒有可能;
第二,血液灌流是連續性的需求。即現在的1次/月是能提高到4次/月,翻倍甚至翻4倍也不是沒有可能;引用球友嶺南漁樵的話:“冠狀動脈支架可不是因為700元/支可以隨意去做增量的,但血液灌流就可以”。
【輔助參考】健帆生物2021年8月4~5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
“在戰術層面,公司近幾年在重型肝病、危重癥、海外市場等領域持續發力,不斷提高業務占比。2021 年上半年,肝病占比已經超過10%,危重癥占比超 5.5%,海外市場占比約 5%,肝病、重癥及海外的業務比重都保持上升趨勢。尿毒癥相關產品的占比為 67%,業務比重持續下降。同時,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尿毒癥領域已陸續推出 4 個新規格產品,并且新品已新進入了 300 余家醫院,都可以分散風險。”
“(1)相比其他醫用耗材,血液灌流器目前臨床使用量相對來說還很小,不符合“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這兩個特點。
(2)血液灌流是較為新興的技術,還需要做大量推廣工作,血液灌流在尿毒癥領域的滲透率也不高。
(3)目前國內取得血液灌流器注冊證的企業約 7 家,其中有的廠家僅有注冊證尚未有銷售,有的廠家出現過多次飛檢停產整改,有的廠家曾出現較大規模不良反應。與健帆相比,其他廠家的銷售規模相對較小,且在保質保量生產經營方面的經驗不及健帆豐富,不符合第四個“多家企業生產”的特點。
綜上,我們預計短期內公司產品不會被納入全國性帶量采購范圍。”
【注】公司這么說,同時,事實上公司也在這么做。所以才會在腎科領域之外不斷去擴展新的下游應用。腎科貢獻的營收對公司影響巨大,多方向全面發展,也符合公司長久立足于市場的戰略。試問從企業經營角度上來講,公司有在往錯誤的方向前進嗎?
【輔助參考】在球友H-吳越投資的文章血液灌流器和健帆生物的八問八答中也有提到一個觀點,個人還是比較贊同的。截圖和重點高亮部分如下:
1、要集采也是先從血液透析開始,目前還輪不到灌流;
2、灌流集采可能時間點:行業整體產能擴張+競爭格局開始激烈+灌流滲透率/使用頻次顯著提高;
另外,再次附上兩篇關于健帆集采的精彩文章鏈接,只為強調一件事:在iPhone未問世之前,諾基亞也是具有很好投資價值的公司。集采確實有影響,但是關鍵詞只有一個:When?
嶺南漁樵專題文章:健帆生物血液灌流集采【認知點補充】觀點濃縮:
提出疑問:“如果血液灌流集采后患者承受費用降低,是否會增加使用頻次?”
1、作者首先根據調研結果論證了目前患者自費的費用支出核心在透析端。如果透析/灌流集采后自費費用降低,灌流需求(使用頻次)不提高的邏輯說不通;
(輔助參考)券商研報:
2、如果灌流使用頻次提高,以目前全國產商的供給能力,完全無法匹配;
3、從醫保報銷端分析,如果集采后不限制使用頻次,那么醫保支出并未大幅下降,達不到集采降低醫保支出壓力的目的;
從而邏輯推演出血液灌流的集采合理條件,集采時間節點等。即:供給端產能滿足;規?;a與多產商充分競爭降低成本,從而實現有效降價和競標;患者端因透析集采后增加灌流頻次導致醫保端支出量級顯著提升。
球友H-吳越投資的專題文章:再談血液灌流器集采以及對健帆生物的影響中對于同質化和灌流集采時間點的相關論證:
“從以上幾個國家級別的集采來看,每次都無一例外的采用了低價中標規則。這個做法的前提是同質化競爭(類似于醫藥的一致性評價),只要進入集采,就意味著醫保局不認為產品性能有差距,這家不降價,醫保局就用別家的。產品同質化程度越高,可替代性越強,廠家市場份額越拉不開差距,集采降價幅度越大。”
首先百度百科有關于DRG的說明。雖然和集采不是一個概念,但是也一起放在這里留存和參考。截圖來自于球友zxm01的相關文字整理:
7.6 國內/海外
首先引用安信證券在今年最新研報中的一段文字:“近年來,公司重視國際市場的開拓,多措并舉發力海外業務。公司持續壯大海外團隊,聘請到國際血液凈化領域頂級權威專家 Ronco 教授和 Vanholder教授擔任公司的全球醫學顧問。2021年8月,公司新聘任副總經理Caroline Jin(此前為百特全球總部危重癥事業部的在任高管)主要負責公司國際業務拓展。隨后 2021Q4,公司又陸續引入數位海外高端人才,如全職的拉丁美洲業務顧問及歐洲顧問等。目前,公司已經在10個標桿國家啟動了本土化團隊建設工作,國際團隊人員數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司也專為國際臨床專家打造了醫學交流平臺“健帆俱樂部”,已有超過4000名注冊會員;并已經與43 名國際專家建立合作,在籌備啟動多個海外臨床研究。2022年3月,公司在澳門成立健帆國際有限公司,將以此為平臺打造健帆全球服務和業務平臺。”
可以看出,其實公司是非??粗亻_拓海外市場和需求的。在這個上面真金白銀可是砸了不少錢。而健帆海外網站上也在公布每年的案例匯總說明。
網頁鏈接
但是問題是上述網站的更新只截止到2021年。HABriefing(我稱之為健帆月刊)也停留在2022年1月,之后就再也沒有跟新。同時在券商所提到的“健帆俱樂部”交流平臺上,也沒有看到相關的整合或者遷移的信息。不知為何,算是個人的一個小疑問吧。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
(參考資料:公司披露的不同類型經銷商的價格差異)
7.9 業績與資金面
繼續接著前面提到的健帆兩天股價跌去-40%的話題,稍微再做一下展開。這是公司披露的22年Q3利潤表截圖:
如果上圖對比不明顯,那下面我整理了一下公司自上市以來對應的Q3業績的同比增長指標??梢钥吹剑?b>當市場發現公司業績連續增長的邏輯被打破/證偽之后的“雙殺”效果有多么震撼~~~
【注】上表只列舉了營收和凈利潤的單季數據。但是截止今年Q3的累計數據來看,基本上已經確認打破了公司過去歷年來30%+的高速增長邏輯(除非Q4出現驚天大逆轉,當然基本上可能性為零)。
公司雖然給出了相應的解釋,但是還是要根據后續公司“產糧區”的實際恢復情況,以及對應的同期財報數據來驗證,是否能實現邏輯修復?
既然是長期投資,作為較早持有公司股權的投資者,如果認為這只是短期的意外波動,那當然可以不予理會;而自己作為后進的投資者之一,在博取短期困境反轉和等待更高確定性之間,我會盡量的去動態權衡。
目前比較確定的是至少等到明年年報和一季報披露以后,參加完股東大會再決定倉位的實際調整。
另外,由于不確定兩天-40%的跌幅當中,有多少成分是大體量資金(機構,公募等)對公司管理層某些方面不滿,從而形成的不計影響的拋售表態。
所以第一,我希望在未來半年內,多時點確認市場資金方面對公司股權持倉的變化趨勢;同時也會去觀察作為公司股權占比最大的公司管理層,經過這次事件后會有什么樣的不同。
【注】本來是打算在這一篇里把公司成長性相關的內容一起記錄的。但是關于風險方面的記錄占了較大的篇幅,考慮到文章的字數限制,所以就決定放到后面一篇繼續說明。
【未完待續】~~~,下一期預告:企業成長性如何?
$健帆生物(SZ300529)$@雪球創作者中心
【背后投研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遠遠超過大家所看到的這些文字~~~】
相關文章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 中信證券:看好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和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報道
- 寒潮藍色預警: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 局部超過16℃|環球新要聞
-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 總投資約80億元
- 年報披露機構動向:外資UBS AG押注大消費
- 比亞迪變相降價!兩大主力車型最多減8800元 汽車“降價潮”來了?
- 舞臺劇《西安千古情》改版復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將會迎來變盤?來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來不及
- 20CM掀起漲停潮,光刻膠繼續走強。
- 通訊!明天有沒有機會?
- 天天熱點!一劍封喉,明天大盤將長陽拉起
- 環球微動態丨是不是弄錯了
- 我不喜歡你了[重生]_重生之再開始
- 碳化硅和凱龍高科的爆炸超預期 全球熱頭條
- 每天漲跌和過去連續漲跌的有關系嗎?
- 再聊中字頭
- 廣譽遠為何拿安宮開路?
- 天天熱點評!本公司財務說明_財務說明
- 招商蛇口:2月簽約銷售金額225.43億元 同比增124%:環球快資訊
- 環球即時看!萬科:本公司已于3月9日以每股H股13.05港元的配售價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