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思維:操盤手的那些年》謙和屋讀后感20 每日快報
2023-02-27 09:23:14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前面的文章鏈接如下:
《交易思維:操盤手的那些年》謙和屋讀后感01
【資料圖】
(網頁鏈接)
《交易思維:操盤手的那些年》謙和屋讀后感19
(網頁鏈接)
早兩天,作者組織了一場讀書會的直播,我也轉發了,讀者們超踴躍的。超過450人。效果很棒。
在讀書會直播開始之前,我還千叮嚀萬囑咐的跟作者聊了很久,我其實不太愿意作者做直播,我把我過去經歷過的事情與內部風控的培訓講給作者聽了。我覺得,還是多少有些不是那么“劃算”~
我說,以前我沒發產品之前,都是講個股,寫文章也涉及個股,這里面有大坑,我就遇到了,比如,我過去9年時間,寫的文章可能涉及了十多只個股,這里面有如下情況:
1,從一開始就賺錢的,而且基本上在新高附近,比如,某做水管子的企業,早兩天又創歷史新高了。這種股票,就沒人罵,因為,基本上,只要不是太離譜,都不會虧錢。
2,中間波動巨大的,比如,某防水龍頭,石膏板龍頭,玻纖龍頭,某白酒企業,這種股票,會階段性挨罵,股價漲的時候,沒人罵,股價一旦跌了,好家伙,一群不知道從哪里鉆出來的“朋友”就開罵了,那叫一個難聽啊……
3,股價大幅波動,但是,自己操作賺錢了,可是,很多人看著你的文章買進去的,最后還是浮虧的。這種就看對方心情了,想起來了,就罵罵。比如,某動物疫苗的企業。隔幾個月,就有人突然罵一兩句,或者諷刺一兩句。
4,股價至今沒起來的,這個情況最慘!被罵爆了,惶惶不可終日,恨不能抱頭鼠竄,比如,某電商龍頭,有人專門申請小號盯著你罵。
以上為我實踐遇到的情況。我足足給作者介紹了幾十分鐘背后之郁悶與慘痛哩~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講個股。
然后就是,近兩年的風控程度與七八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幾大網站會有專門的團隊時不時提醒我哪些不能講。包括我雪球在某些時間段,所有文章全部不可見,屏蔽了。這種情況,近兩年特別明顯。
我們就此情況討論了差不多都有一個小時,我就勸作者不要開直播,最多做個小范圍探討或者單向輸出,我是怕作者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他比我有勇氣多了~
我覺得,大家盡可能還是多講講鼓勵的話吧,我在過去一兩年,到處拜訪高手,前輩。講真的,能分享的,且,還愿意分享的,真的不多。我們要保護他們啊~讓他們盡可能寬松的發聲啊~
我是越來越覺得,投資這件事,有一層模糊的玻璃天花板,把人群做了區隔。
比如,學習一門知識,靠自己閉門造車是肯定不夠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迅速成長。我無法想象,沒有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費雪等一眾大師的文字引進,我們怎么學習投資,靠我自己琢磨,我鐵定是琢磨不出來的。
而現在,國外大師的書籍引入,恐怕是越來越式微了,因為我接觸過出版界的朋友們,我就有明顯的感受。
一來,出書這件事本身就不賺錢了,二來,審核機制的原因。
總之,造成的結果就是,恐怕我們將來讀到優秀的投資書籍的概率會遠遠小于過去了。大家隨便想想,我們看到的投資經典書籍,到底是過去出版的比較多,還是現在出版的比較多。自己心里就明白了。
而且,國外的投資大師的書籍,只能幫我們解決一部分的問題,因為,土壤不同。美股與A股在底層邏輯上,差異還是頗為巨大的。
那么,我們落地到A股,勢必需要很多的借鑒。
而這個環節,更是被隔絕或者被干擾了。
這個問題我研究并實踐了很久了。
首先,能輸出A股投資經驗的人,本來就不多。因為需要長期實踐并取得成績才能做有效輸出吧。
按照10%的賺錢比例,這里就去掉了90%虧損或者長期不賺錢的了。
而這賺錢的10%中間,長期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才能算做是有效輸出的成績吧。這一算,看看還剩多少。
這里面,還有大部分的成功投資者,并不愿意分享,道理特簡單,投入產出比不劃算么!
我認識的出書的作者,基本上沒有通過出書賺多少錢的,但是,無一例外,基本上都因為出書被罵過。更不要說寫文章了,那就是免費的,罵得更兇。
所以,整體環境這么延續下來,有價值的分享很少了。
經常能看到有人說——你看,又來出書騙錢了。
其實,能說出這種話的,基本上是對于出書沒有概念的。其并不了解出書的版稅分成,也對投資類書籍的銷量沒有什么概念,同時,也不知道pdf與盜版的情況……
然后,就是特殊的“風控”。
各位,從原則上,原則上來說,我們在現在的制度下,分享個股是不合規的。我也不知道為啥會有這個規定,反正就是不合規的,你的影響力越大,越有風險,曾經我知道幾個案例,最后都不太好。
那么,成功的投資者,最優選,要么自己賺錢,要么發公開產品幫投資人賺錢。這是合規的,沒有風險的。
可是,一旦涉及個股了,就需要承擔風險,同時沒有啥收益。
因為,原則上,原則上,公開講個股,是需要考證的。考一個證券分析師證。但是,一旦從事證券分析師這個職業,嘿,您猜怎么著?您自己就不能投資股票了~你說怪不怪?
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令人印象深刻的規定……
很多人會說,這有什么關系?你講了不也沒事么?那么多人講了,法不責眾么!
但是,這是站在讀者與聽眾的角度思考問題的。
換一個角度,考量便成為了——為什么我要冒著風險去做分享呢?理由在哪里?
在正義與光明么?
我沒有說這些規定不好,我沒有答案。或許也是想保護投資者。但是,結果就是這么個結果。
我現在觀察到,分享已經開始變得小圈子化了,變得非公開化了,變得更為謹慎與保守了。
所以,我才認為,作者很有勇氣。
我每次與作者探討,學習,都是從上午九十點,一直聊到下午五六點,中午咱們就點個外賣,邊吃邊聊。如此酣暢淋漓的學習,也是多年未有了。感恩感恩。
如果以后作者繼續直播,我覺得,各位好朋友們可以去聽聽。真的,不管學不學的會,兼聽則明么~
我們繼續~
書——選股和持股最容易滑進去的大坑
在股價低迷的時候,因為謹小慎微去做短線投機,做小波段操作而錯失歷史低位,從牛背上摔下來,在股價泡沫的時候,因為媒體渲染,專家高呼而雄心壯志去做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牢牢地在山頂站崗。形成這些失敗操作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個人原因,有的是機構管理機制或基金產品的發行時間不好。
謙和屋——我曾經在音頻節目中反復說過這個——做T的問題。我個人是很少做的,不過,我是知道有些投資者專門做T,用策略做,反復做。因為這個做T在現在的交易摩擦費用的前提下,變得友好多了。A股的傭金費用能低至萬分之二三,再加上其他稅費,總的摩擦成本很低很低了。就導致哪怕股價能抓個一兩個點都可以做,即,做網格交易能把網格的密度放得很低。
但是,在熊市,在低位的時候,真的沒啥好做的,好不容易等了很久,A股又是熊長牛短,熊市都熬了那么久,結果一下子T飛了,導致短促而猛烈的牛市少賺很多錢,而這些錢搞不好遠遠超過做了N多次T的結果。對不~最后賺了個寂寞~
書——剛開始研究得很少,直到買入之后才慢慢開始研究,結果越跌越買,越買越虧。同時因為買得越多,研究得越深,最后深套其中,只能屁股決定腦袋,不論是新股民,還是資深基金經理,都容易犯類似錯誤。其原因是決策過程中的專注力不夠,精力松懈或一時沖動。
謙和屋——作者在書中描述的情景,在這兩年的房產與教培以及互聯網上面,我身邊見過很多實際的案例了。其實我本人也多少有點這毛病。當然,我一般對不熟悉的股票,很少倉位較重,有時候是觀察倉,有時候有個幾個點,但是,我覺得這毛病還是得改改哈~
其實這段描寫是和作者在書中“絕不補倉”的理念相對應的。
首先,“絕不補倉”和“分批買入”不是一回事。
啥意思呢?分批買入是,一開始對一只股票進行總倉位占比設置,比如,這只股票我買總倉位的10%左右,那么,分成3筆買入,即便是越跌越買,也是在把握之內。
但是,補倉是怎么回事呢?是突破了倉位的總限制。即,本來想著買到總倉位的10%左右,結果,大跌,一看,好家伙,來機會了,趕緊補倉,越跌越補,越補,虧損越大。
這里我多說幾句。
這個補倉的行為經常是初學價值投資的人,尤其是一開始就從巴菲特的模式學起的朋友,最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這也就是我非常不推薦初學者從巴菲特開始學起。有時候,理解發生偏差,會產生很嚴重的后果。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說——一個小測驗:如果你計劃終身吃漢堡包,自己又不生產牛肉,那么你希望牛肉的價格更高還是更低?同樣,如果你時不時需要買車,自己又不是汽車生產商,你希望車的價格更高還是更低?很顯然,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言自明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直接得出來的結論就是,同理,股價當然也是越跌越好,越跌越買。
即,巴菲特是真的可以做到完全不在乎股價,因為他的工具箱有很多種變現的方式,賣出股票只是其中之一。股息也可以,并表也可以,私有化退市也可以,進入股東會拆開賣還是可以,進入股東會改變主營業務依舊可以,進入股東會將公司的富余資金統一進行投資照樣可以,控股公司發債統統都可以!
在這樣的前提下,股價低于其實際價值,那么,巴菲特所表達的意思,就是成立的!真的可以不斷地補倉,他可不在乎!巴菲特有的是辦法主動讓價值回歸!~
我們實現利潤大概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最主要的,即,低買,高賣。甭管這個過程是企業本身的利潤增長還是估值增長,抑或二者都有。反正體現出來就是低買高賣。
另一種是股息,但是,這種方式頗為非主流。尤其在A股,股息率普遍偏低。
那么,在與巴菲特完全不同的前提下,即便你買入股票的時候,其低于公司價值,但是,你的工具箱也只有這兩件工具。
所以,你越跌越買,不斷補倉,最終變成超級重倉或者單吊,那么,就是逐步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手上的行為。
最終如同成型的裸絞,除了主動認輸,就只有被動窒息。
這一波下來,其實很多朋友就是在這上面翻車了。
房地產,互聯網,教培等,本來準備總倉位10%左右,最后,越跌越買,不斷補倉,補成了第一重倉,甚至單吊。多年的積蓄,就成了泡影。(后記,本文寫于2022年下半年,后來發生股災,尤其是港股,很多人在騰訊上沉沙折戟,損失慘重。)
以前有句話說,老千股其實殺不了人,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老千股,誰會壓上自己的所有去賭呢?
真正殺人的是藍籌股或者成長股,正是因為他們濃眉大眼,全是優點,所以,真的有人敢于壓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結果,一旦反轉,傾家蕩產!
此時此刻,重新閱讀格雷厄姆的經典,你會發覺,這是另一種優雅。一種保守主義的優雅。
書——很多投資者喜歡挑選市場里估值很低的便宜股,并期待估值回歸,類似巴菲特的煙蒂股思維。但是這樣容易進入一個重大選股誤區,即估值回歸往往是非線性,非連續的,并非隨時可以發生。換句話說,估值回歸通常只會在特定時期內發生,并與參與投資者的認知有重大關系。而投資者認可公司合理估值,是存在一定難度的,這個難度可大可小。如果非要選估值回歸的股票,那么一定要選認可難度較低的股票,而非那些投資者普遍認為其不可能高估值的公司。如果市場參與者長期對此類公司有根深蒂固的偏見,那么估值回歸也許永遠不會發生。
謙和屋——作者這段話非常值得深入聊一下。我個人有實踐的經驗,也有長期研究格雷厄姆風格中——煙蒂股風格的經驗。我的淺見如下:
我入門是學習的格雷厄姆派的傳統的價值投資,但是,似乎大家對格雷厄姆的理解多少有些偏差,一直認為,格雷厄姆就是煙蒂股投資。事實上,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
按照理論與實踐來說,格雷厄姆在成長股上有相當的成就,但是,不知為何原因,他有意地隱去了這些內容。
我們能看到的格雷厄姆的著作《證券分析》其實有很多個版本,我們一般現在買的,是第六版為主。但是,實際上,他有個第四版,其中有一個章節,后來不知何原因,被刪除了,這個章節就是專門講成長股的。
我有篇文章專門寫了這件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當你看過格雷厄姆關于成長股投資的理論之后,就能明白其在這個領域的認知之深。
那么,有人要說了,光有理論,沒有實踐,也不行啊。
有的,在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最后一章——后記。里面用第三人稱:“……兩位合伙人有機會收購一家成長型企業一半的權益……事實上,公司的極大成功使得其股價上漲到了最初購買時的200多倍。這種上漲幅度大大超過了利潤的實際增長,……出人意料的是,僅從這一筆投資決策中獲取的利潤,就大大超過了20年內在合伙專業領域廣泛開展各種業務所獲得的其他所有利潤。
你看,格雷厄姆在成長股領域,除了極為深度的理論,還有極其豐富的實踐。
可是,不知道為何,到了中國,大家竟然認為格雷厄姆會且只會撿煙蒂投資?
拜托,格雷厄姆是一個武器庫。
里面啥都有,至于用哪個,是看當年的市場環境的。
市場環境只適合刀槍棍棒,那就是刀槍棍棒。
市場環境需要火器,那就上火器。
相關文章
- 環球速看:普京暫停美俄核協議,“給我點面子,否則下一步是退出”
- 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鋰鹽有60萬元一噸的昨天,也可能有10萬元一噸的明天” 環球滾動
- 參加私人銀行客戶路演的大鄉里經歷
- 每日快播:汽車價格戰背后的最大贏家
- 俄羅斯貿易結算格局大改:美元歐元加速退場 人民幣占比顯著抬升
- 蘇州一樓盤可“0首付”購房?置業顧問:通過申請裝修貸抵首付-即時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視點
- 華安證券:數據安全建設將在近兩年進入放量周期
- 聚焦稀有金屬采礦、冶煉等領域優質個股,工銀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轉債動態管理
- 汽車服務概念股開盤沖高 中國中期開盤漲停|天天視點
- 海水提鋰概念股繼續走強 津膜科技沖擊2連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華爾街銀行賣股求生引發恐慌 中資銀行價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費電子板塊異動拉升 光弘科技大漲超15%
- 視點!最強AI再次進化 ChatGPT下周升級GPT-4:支持視頻了
- 【全球聚看點】分紅61億、營收破3000億,寧德時代的年報還有哪些看點?
- 離譜...吃個大瓜-當前速遞
- 環球今亮點!核心CPI環比跌幅創11年新高,3月以小盤價值抵御調整壓力——2023年2月物價點評
- 今日報丨甘肅首條“建養一體化”旅游公路通過竣工驗收
- 風口轉向(3月9日)
- 焦點快播:股權拍賣st
- 這是一輪異常復雜的豬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寶珍的災難與林園的只研究未來
- 粗淺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間公告:光弘科技擬收購快板電子100%股權:全球快播
- 正開著車方向盤掉了!超12萬輛Model Y被調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2000億元:天天熱文
- 微動態丨“疑似流感”難確診?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聯檢產品上市可期
- 全球頭條:市場早報:3000億+!“寧王”業績大曝光 驚現20%折價大宗交易
- 多地出臺新政買房就能落戶:為促進樓市更為了“搶人”|環球快看點
- 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要清淡_晚飯做什么飯簡單好吃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俄羅斯貿易結算格局大改:美元歐元加速退場 人民幣占比顯著抬升

蘇州一樓盤可“0首付”購房?置業顧問:通過申請裝修貸抵首付-即時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