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要賣出? 全球訊息
2023-04-19 09:29:36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今天,有讀者問:基建指數該如何止盈?
看基建指數的走勢,價格已突破近兩年的高點,去年買的應該都是賺錢了。
不過,今年以來的這波上漲,不是由于基建刺激的邏輯,而是中特估的邏輯。因為基建指數中,大多都是老牌低估值的中字頭央企。
(資料圖片)
我們在低位不斷收集籌碼,配置某個行業的基金,其目的是,等一波行業的牛市,然后在泡沫時賣出。
現在基建行業是牛市嗎?
雖然基建漲了不少,但還遠談不上牛市。比如中國建筑的市凈率只有0.73倍,中國中鐵市凈率0.85倍,中國鐵建市凈率是0.65倍。
一個行業中,絕大多數公司依然是破凈的,肯定不是什么大牛市末期,更沒有泡沫。目前只是估值修復行情。
個人覺得,基建指數要回到2017年的水平,才稱得上是一次大行情。但這個過程是曲折顛簸的,必須有點恒心,同時中特估的邏輯進一步發酵,才可能實現。
如果沒什么好的去處,對這樣的低估值行業,不如就配置著,耐心等市場發瘋,然后把籌碼賣給瘋子。
當然,如果大盤到3500點,你準備撤出一些預備隊,導致基建被動減倉,也沒什么關系。
最后跟大家聊下“問題”。
我的公號留言區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問題,但并非所有問題都是好問題。學會提問,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也是一種能力。
有的問題能簡單搜索到,就顯得提問者毫無誠意。
比如什么是均線,市盈率是什么意思,美國的通脹是多少。提出這種問題的人,應該是比較懶的,或者還不習慣利用網絡。如果連搜索引擎都不愿用,未來的AI肯定是跟不上。
還有的問題非常個性化,需利弊抉擇。
比如是選擇大城市,還是選擇小城市;是選擇國企,還是選擇私企。這類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不過就是利弊取舍,你想要什么,就必須放棄一些東西。
但我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的性格和擁有的資源能力,所以非要我回答,就只有一句:看情況,因人而異,利弊取舍。
一個好的問題,應該是有自身思考的。比如“某股票成本10元,現在怎么看?”就是平庸的問題;“我持有某股票,理由是什么,策略和計劃是什么,你怎么看?”這才是好問題。
對于提問,能用選擇題就不要用開放式。比如“我對某問題,想到兩個解決方法,分別是什么,你覺得哪個更好。”選擇題能讓別人知道,你在問什么,而不會有太多誤解。
提出好的問題,是個技術活。
今天就聊到這里,有點發燒,準備早點睡,晚安~
$中國鐵建(SH601186)$$紫金礦業(SH601899)$$上港集團(SH600018)$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忍不住要賣出? 全球訊息
- 山西證券:預計3-5月份煤炭價格博弈加劇
- 快報:繼續縮減成本!亞馬遜開始對廣告部門裁員
- 熱議:80家房企3月融資環比大增43%
- 追求省心省力買“投顧”了,還有必要弄懂“交銀六維圖”如此專業的指標嗎?
- 當前簡訊:內部員工認可的八位基金經理
- 創新藥全“球”內參 | AACR成果亮相!港股創新藥進入收獲期?
- 新羅區氣象臺發布冰雹橙色預警【Ⅱ級/嚴重】【2023-04-19】:速遞
- 汪峰:演唱會慘淡收場,上座率不足10%,慶功宴上汪峰一臉不高興|每日看點
- “特種兵式旅游”火了!在重慶南岸,音樂與集市都來啦!
- 華泰證券:二季度運動服飾零售流水將有望從低基數明顯反彈_每日訊息
- 廣發證券:2023年新能源車占新車比重提升 將推動車均保費提升-當前最新
- 天天新消息丨洛陽鉬業:截至目前 剛果(金)TFM銅鈷礦混合礦項目基建剝離與土建施工任務圓滿完成
- 當前熱點-百亞股份:電商渠道今年將可能實現盈虧平衡
- 今熱點:中信證券:維持全年商品房銷售額預測增幅不變 調高對開發投資的增長預期
- 中信證券:積極關注上海車展 產業鏈需求將迎來修復
- 中信建投:將全年GDP增速的預期由5.1%上調0.5個百分點至5.6%
- 全球簡訊:巴菲特: ChatGPT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科技進步,就像1945年的原子彈一樣
- 長春高新2023年一季報淺析|全球熱聞
- 通縮了么 頭條
- 天天新消息丨財政部:一季度證券交易印花稅504億元 同比下降52.8%
- 中東主權基金A股掃貨 外資一季度持倉亮點多
- 銀河證券:A股市場短期預計將保持區間震蕩,有結構性機會的趨勢
- 中信建投:電影板塊回暖趨勢明顯 相關優質公司股價有望迎來反彈 當前觀點
- “五一”返程火車票今起開售 這些線路車票或緊張_聚焦
- 北京發布森林火險橙色預警
- 美銀全球調查:股債配置比創2009來最低,做多中國股票躋身熱門交易
- “第三支箭”加快顯效 房企融資暖意濃
- 多位基金經理加倉新能源賽道:聚看點
- 險企負債端回暖 資金力挺保險股:今日熱聞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追求省心省力買“投顧”了,還有必要弄懂“交銀六維圖”如此專業的指標嗎?

當前簡訊:內部員工認可的八位基金經理

創新藥全“球”內參 | AACR成果亮相!港股創新藥進入收獲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