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業績增長的背后,有一個大風險,高層套現都不算事!
2023-03-25 21:12:40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這個東西是真說不清楚,誰都不是他們肚子里的蛔蟲,有的人說他們要跑路,有的人說高層也沒表個態什么的,有的人說減持套現很正常等等。
(資料圖)
所以就先把這個問題和事實擺出來,大家自行斟酌。
我在去年分析藥明康德的時候就說過這個事情,但是今年又出了新狀況。
按照我之前統計的信息,去年下半年就有兩次次減持,八月份減持22個億,11月份減持50個億。
半年時間就套現72個億,這還只是實控人的戰績。
近三年藥明康德其他管理層和股東,大概減持套現了200個億左右。
2023年,又連續發了三個公告。
如上圖所示,是今年最近的三個信息。
一、公司
藥明康德創始人叫李革,也是學霸,原本考上北大的物理系,最后卻進了化學系。
不過對于剛入大學的人來說,都差不多。
學霸在潛心學習和研究的時候,進步都是很快的,李革在分子技術層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妻子叫趙寧,是李革的同學,這對戀人大學畢業之后就一起去了哥倫比亞大學深造。
在哥倫比亞大學,李革和導師Clark Still一起研究出“標記的組合化學技術”。
簡單的說一下這個技術,因為現在都在用。
以前主要是采用逐一合成、逐一純化和逐一篩選的方式,也就用單個化合物來一個個的操作,這樣效率當然就很低。
組合化學不一樣,是選擇一系列結構和反應性能接近的目標,組成一個個模塊,然后把這些模塊去進行反應從而獲得組合成的混合物。
這樣一來就可以一次性合成很多個化合物,形成化合物庫,多的時候能上萬個。
這樣解釋對于沒有化學基礎的人可能還有點晦澀,再打一個簡單的比方。
我喜歡打臺球,就拿臺球比賽來舉例。
假設有100位臺球選手參加“木禾投研杯”比賽,如果場地有限,只有一張臺球桌來提供比賽。
那么第一輪篩選出50位勝出的選手,就要輪50次,往后也以此類推下去。
這樣是不是效率很低,打完這個比賽可能要幾個月。
如果場地很大,有50張臺球桌,50組選手同時比賽,那是不是一次性就可以打完一輪,也以此類推,幾天就可以打完這個比賽。
所以一張臺球桌可以理解為一個個化合物去操作,50張臺球桌可以理解為多個組合化合物同時操作。
李革當年參與研究的這個標記的組合化學技術,就是組合化學中的一種。
現在這個技術組合技術很成熟,所有涉及到“分子藥物”的基本上都是這個原理。
不過當年算是挺先進的,不過是導師的功勞居多,還是李革的功勞居多,這個不知道。
最后他導師憑借這個技術拿到了投資,創立《Pharmacopeia Drug Discovery Inc》公司,也叫PDD。
李革和趙寧博士畢業之后,短暫分開了一段時間。
李革直接去了PDD當科研總監,畢竟這個技術他最熟悉。
趙寧去了“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比PDD大很多,百年老牌企業。
后來我國經濟蓬勃發展,遍地黃金,李革出生在浙江,有濃濃的浙商基因。
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之后,決定回國創業。
前面之所以重點說了組合化學技術,這也是藥明康德的成功的根本原因。
富士康的成功我們都知道是因為“人力紅利”,中國人多嘛,國家不夠發達的時候,人力成本低,代工正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分子醫藥這個東西,有技術含量,但是沒有頂尖的技術含量。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方向和模型已經確定了,剩下的就是要專業的人做重復性工作,去把很多個化學物質進行組合,觀察反應結果,然后得到數據最好的那一組。
所以工作性質還是需要專業知識的,藥明康德總共44350個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就有36678個,占比高達82.7%。
如上圖所示,三萬多位研發人員中,碩士研究生就有一萬多位,本科生就有兩萬多位。
所以這個行業非常適合在中國發展,比如美國的研究生成本比中國要高幾倍,中國的人才紅利可以隨便享受。
真正的頂級醫藥技術,我國離發達國家差距還是比較大,僅從投入上來說,就不是一個等級的,別看我國有幾家醫藥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好像不低,對于國際巨頭來說,就是毛毛雨,幾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是平常事。
有人可能會說,沒錢也可以研發出好的技術啊。
咳咳這個吧,偶爾可能還行,正常情況下,任何技術都是需要燒錢的,而且是把錢當紙燒的那種燒。
比如PD藥,投入大風險大,所以我國做的不多,很可能幾十個億砸進去,泡都不會冒一個,就沒了。
對了重慶啤酒也出了年報,這幾天會分析。
藥明康德這家公司的最底層邏輯都清楚了吧?
拋開高層套現這個問題不說,目前全世界適合做這塊業務,而且做得好的,就是藥明康德這類中國代工企業。
因為那些國際巨頭雖然技術厲害,但是流程化的研發成本太高,完全沒必要。
也就是只要地緣政治不出問題,美國不搞事,藥明康德不缺客戶。
你看都是巨頭吧。
有人可能會問,印度人也多啊,印度不同樣合適嗎?
印度確實人口多,但是教育離我國差遠了,高學歷人才遠遠比不過我國。
那么只要我國的“工程師紅利”還在,類似這類情況,我們就有優勢。
二、產品
咦,不對,藥明康德沒有產品,他的業務就是賣服務。
那就解釋一下他的業務模式。
具體解釋一下這個東西。
CXO的意思是“醫藥外包”,只是一種統稱。
都是從英語單詞簡化過來的,R是研發的首字母,M是制造的首字母,S是銷售的首字母。
所以這三種分別是“研發外包、生產外包、銷售外包”。
CXO中間的字母“X”就是“某某”的意思。
那么藥明康德明顯就屬于CRO研發外包。
字母一長串,看不懂沒關系,里面是不是沒有字母S,也就是沒有銷售。
那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藥明康德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測試,一款新藥的整個過程,他都做,只是自己不賣藥。
有人可能會疑惑,藥明康德既然有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為什么不干脆自己做藥賣?
這個還真不是他自己不想,是沒人買。
全世界的核心創新藥,絕大多數都掌握在那幾個國際巨頭手上。
更何況那些核心的重要的創新藥,人家巨頭也是自己研發,外包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規藥。
也就是要基于那些巨頭的底層技術,有了某些方向和基礎,然后再研發。
就好比開發程序,所有的應用軟件開發人員,都不是研發,都是基于數據庫,用C語言或者Java或者其他語言,按照客戶的需求,把東西做出來。
那你覺得程序難道不想自己做一個很厲害的產品,然后所有人都來用,然后大賺特賺嗎?
這當然是他們的夢想,但是首先程序員不懂市場需求,即便是靠感覺選擇一個方向,做出一款產品,也不懂如何推廣,即便是強行推廣,也不懂如何運營,即便是弱運營,也不懂如何變現,即便是強行變現,也不懂如何擴張。
你看中間還有這么多環節,都是跟技術沒關系的,真同時具備這么多能力,當然是巨頭。
藥明康德也很有自知之明,用李革描繪的藍圖來說,是這樣的:
按照這個夢想,李革要把藥明康德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平臺。
我覺得吧,這真的就只是一個夢想。
藥明康德的成功,就是依靠了中國的人才紅利,沒別的,要做純技術型平臺,不管從底子上來說,還是從水平上來說,還是從胸懷上來說,藥明康德和李革都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基因。
我倒覺得藥明康德只要中美關系不出現大的變化,老老實實賺CXO的錢,也挺好的。
實際上業績確實還不錯。
三、業績
藥明康德的業績一直都是可以的。
增收增利。
凈利潤的水分沒有2021年那么多,2021年的投資收益就高達13.6億,2022年下降到只有1.9億。
不過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了7.7億,所以相對2021年來說,凈利潤表現是要更好一些。
按照藥明康德自己的預測,2023年的業績增速會大大放緩。
藥明康德基本上每年都會做第二年的預測,只要公司說實話,業績還是可以的。
所以在不計算金融類資產變動的情況下,主營業務的收入那就是確定的。
即便是現在接的新業務,確認收入也不可能在今年完成。
藥明康德預計2023年收入增長5%到7%,我們就姑且按照這個水平來計算,用具體業務數據計算更準確。
那2023年化學業務營收按照預測,就應該是。
不對,突然想起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藥明康德所謂的“特定商業化項目”就是新冠業務,但是,藥明康德從來都沒公布過新冠業務具體營收是多少。
為了這個事我之前還打電話向公司咨詢,藥明康德事真的一點都不負責,盡打馬虎眼,就是不愿意告訴具體數據。
為了這個事我差點發脾氣。
假如新冠項目占比很高,而且上面我截圖的預測數據是假的,是忽悠人的。
很明顯這個2023年的預測傳遞的只有一個信息,特意把那幾個主營業務的增長說得那么高,意思是沒有新冠業務之后,公司發展依然會很好,大家都繼續相信藥明康德,都來買公司股票,然后在高位的時候,高層繼續減持,然后一年之后,業績不及預期。
那有沒有這種可能性,今年在某個時間點,突然發布公告,某個客戶撤回或者終止某個訂單,導致原本應該增長5%到7%的營收沒有了增長,或者負增長?
那還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公司很良心,剔除掉新冠業務之后,主營業務確實表現這么好,今年整體營收增長也確實達到5%的7%?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之前我還真沒想這么多,剛準備計算今年具體業務的業績才想起來。
所以暫時先放一邊,歡迎知道內情的朋友,或者藥明康德相關人員解答這個疑問。
四、總結
不止是藥明康德,那幾家就不點名了,就本來就是一個外來物種。
藥明康德的業績這些年也都一直不錯,一直都在增長,毛利率波動也不大。
但是公司對待投資者的態度問題,我很不喜歡。
尤其是對于明確咨詢某些數據的問題,如果屬于保密數據,可以直接說保密,如果非保密數據,還不肯說實話,有點過分了。
我不會有暴漲的期待,也不會只盯著表面信息而忽視內在風險。
這也是之前每次分析文章在后面公布我的理想價位被很多人吐槽的原因。
我可以容忍公司的某些缺點,比如藥明康德,高層套現問題我其實沒怎么放在心上,即便他說2023年的業績如果剔除掉新冠項目之后會下滑,我也能接受。
同時也申明一點,對于藥明康德,目前沒有任何實際上的證據證明他不好,業績也沒問題,我剛才疑惑的幾個風險,純粹是因為公司沒有公布具體數據,經過咨詢后還沒有給出明確回復后,所產生的疑問。
大家也可以自行去求證。
我在沒有拿到數據之前,先不計算藥明康德的財務,因為怎么算都不對。
另外關于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各種風險,這個在我看來就是咸吃蘿卜淡操心,想了有什么用?
如果擔心,那就不要碰任何有海外業務的公司,因為沒人說得準。
如果不擔心,就別想了,想了也沒用。
我做了下面這張表,A股核心資產研究匯總的表格,里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的龍頭公司,并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CXO##醫藥#$藥明康德(SH603259)$@今日話題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藥明康德”業績增長的背后,有一個大風險,高層套現都不算事!
- A股:市場風格已慢慢開始轉變,下周這幾個方向即將迎來主升浪?
- 全球最資訊丨濱江服務2022年報解析——可以打90分
- 今日熱訊:官方:里斯-詹姆斯退出英格蘭本期名單,球員腿筋輕微受傷
-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十四五”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 重拾反彈,基金經理看好港股后市結構性機會_環球通訊
- 滴灌通澳門金融資產交易所啟動試營運:今日快看
- 巴菲特:我曾經被槍頂著腦袋拿出10萬美金:焦點資訊
- 全球快消息!用常識去判斷大金融的估值
- 今日要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什么
- 天天亮點!東方電氣集團與杭州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與上城區人民政府簽署配套合作協議
- 畢馬威:今年中國經濟有望再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主引擎 當前快報
- 格雷厄姆的十二條投資原則
- 認識的一個客戶在一農貿市場里開店,房租一年6萬,猜猜這里面大房東二房東各賺多少:世界新視野
- 天天觀熱點:鄭州市:政務部門應當制定政務數據備份和恢復策略,落實相關災備措施
- 朱民:需關注外部宏觀變動對整個銀行金融資產的影響|環球今亮點
- 美國ITC裁定洗地機品牌添可不侵犯必勝專利權,可正常在美銷售
- 每日速看!人工智能:GPT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
- 觀天下!機會是要自己把握的
- 漁遠比魚重要
- 當前熱點-朱民:需關注外部宏觀變動對整個銀行金融資產的影響
- 中原證券韓軍陽:建設先進科技平臺 助推私募量化投資
- 張文宏:我們離走出“新冠”已為期不遠-世界動態
- 運達股份臨平基地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順利并網
- 黃奇帆:中國超大規模單一市場帶來“大海效應”等三方面紅利
- 樓市:吵吵鬧鬧中輕舟已過萬重山
- 當前速讀:股票投資要牢記的13個案例(九)
- AI板塊的現在和未來|環球資訊
- 胡思亂想:以中證全A推演牛熊大局
- 杉杉股份回應:新任董事長選舉合法有效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十四五”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重拾反彈,基金經理看好港股后市結構性機會_環球通訊

滴灌通澳門金融資產交易所啟動試營運:今日快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