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獨一檔的存在,百濟的效率真的低嗎?
2023-08-09 14:32:43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原創 我的某某號“ 胡涂投研” 2023-08-01 15:33發表于四川
一、百濟是國內創新藥獨一檔的存在
【資料圖】
百濟是毋庸置疑的國內創新藥領頭羊(如果你認為百濟是中國企業的話),可能“成長于中國,已是跨國公司”這樣的定位比較確切。我一直認為百濟的市值大了,沒有買它。引起我重新關注百濟的事件是它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在C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上頭對頭擊敗強生的伊布替尼。CLL是BTK最大的適應癥,完勝伊布替尼,這基本做實了澤布替尼的BIC地位。百濟的利基穩了。
最近深入研究了百濟,也進行了一些思考,認為百濟的確是中國創新藥獨一檔的存在。
1.管線最強大、最具國際化的中國公司
23 個臨床項目,60 個臨床前,已經上市 2 個重磅炸彈,BTK和PD1。
不同于國內公司,通過許可出海,或者只有少量國際臨床。公司管線基本都是做全球臨床,起步就是國際化。
BCL2可能是下一個重磅。
預計未來,每年將向臨床提供 10 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分子實體。預計在未來 18 個月內將有超過 15 種 分子進入臨床。
2、唯一擁有全球臨床能力的中國公司。創新藥是屬于全人類的。任何企業研發出全球最優療效的藥物,都屬于全球,可以通過各種合作全球上市。比如傳奇的西達基就通過強生推動在全球上市。但如果要自己在全球推動臨床,國內企業還只有百濟有這個能力,它在全球有來自40多個地區的2300多個臨床團隊,獨自推動了BTK和PD1的全球多個臨床,并成功上市。現在推動著20多個全球臨床,跨國巨頭安進都要找他合作推全球臨床。
3、唯一擁有全球上市重磅藥物的中國公司(全部權益)。目前國內就傳奇的西達基和百濟的澤布替尼,兩個產品全球上市并且是重磅品種(10億美元級別)。百濟是唯一全權擁有澤布替尼的權益的。傳奇只占西達基的50%的股權。
4、澤布替尼會賣到30-50億美元,這已是國內最大規模藥企的水平。目前BTK的市場大約100億美元,還在增長,預計2028年增長到150億。澤布替尼在多個適應癥上證明自己是BIC,療效明顯超過作為FIC的大哥伊布替尼,目前正在占領伊布的市場。假如長期百濟占三分之一市場,應該有50億美元,保守估計也有30億。并且專利到期還早,應該是2030后。海外賣藥,特別是小分子的利潤率是很高的,成本幾乎為零,銷售費用也低毛估估20%,重磅產品放量后,凈利率可以達到50-60%。有了這個重磅產品,加上PD1,公司就能夠在維持目前15-20億研發的基礎上,實現盈虧平衡。然后不斷研發創新產品,不斷成長,甚至可以成長為國際巨頭。
5、擁有全球生產能力。公司在新澤西花了7 億多美元 建設生物制劑生產、后期研究和臨床開發設施。有 55000 升的生物制劑產能。明年將增長到 7.4 萬升,很容易擴大到 20 萬升。我們每年 6 億粒膠囊或片劑。在同行中,少數幾個擁有完整的 ADC 制造能力。全球生產能力,除了百濟,就傳奇和強生合作的由全球產能。
6.全球銷售能力。不要說國內公司,也不要說國外的biotech,就是國際中型公司,也很難有強大的全球銷售能力。強大如再生元,之前也是靠賽諾菲、拜耳來銷售。百濟可以說是國際醫藥歷史上,極少數,從一開始就自己負責全球銷售的公司。2022年收入已經13億美元,今年估計,光澤布替尼全球銷售收入就會接近10億美元。銷售能力,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都是強大的護城河。
二、百濟在多個方面已經媲美國際巨頭
1.研發投入已是國際中型制藥公司水平。過去三年公司研發投入已經超過國際中型制藥公司的水平。過去三年研發、收入比和國際中型公司對比是最高的。得益于生在全球生科大牛市、中國生物制藥崛起的大牛市,在完全臨床后期產品、沒有收入的情況下,靠強大的融資能力,獲得大量研究經費,支持公司成長為國際biopharma。這基本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2.員工數量已經是國際大型制藥公司水平。截止2022年報公司擁有 1100 名研發科學家,2300名臨床人員。有9000多名(國外1500:國內7700左右)員工,在五全球大洲開展業務。同期因賽特、阿里拉姆、西雅圖基因這類國際中型公司只有2000多名員工,公司員工數量已經接近大型制藥公司再生元11000名。這是不是從另一方面說明公司人員是不是冗余了?
3.腫瘤研發管線已是國際大型制藥公司的水平。有 23 個開發項目和 60 多個發現項目。公司臨床管線研發管線腫瘤研發團隊的規模接近 Regeneron 所有適應癥的整個研發團隊的規模,實際上比 Seagen的腫瘤團隊要大得多。過去的 6 年,完成了 16 項腫瘤 III 期試驗。已經成為領先的腫瘤學 III 期臨床試驗贊助商。超越了幾家優秀的大型制藥公司,如輝瑞、艾伯維和禮來,這段時間內。
三、百濟最被詬病的“效率”真的低嗎?
1.數字最能說明問題,看幾個數字:
獲得了超過 14 億美元的合作收入,是在研究上(不含臨床費用)累計支出的 2.5 倍以上,研究已經成為了一個利潤中心。
在內部進行了 120 多 項臨床試驗,我們有超過 21000 名受試者參加了我們的研究。
2個重磅產品上市,23個臨床項目,60個發現項目。未來每年10個分子進入臨床。效率真的低嗎?
內部制造能力和無 cro 的 臨床開發模式可以將總成本降低至少 1/3,縮短臨床前候選藥物、PCC 到臨床概念驗證時間線,超過6個月。
2.再看幾個表格:
對比了百濟和國際中型及大型公司,假定1、2期臨床費用是三期20%,國內臨床費用是國際臨床20%。統計下來,百濟2022年,單個項目投入是幾個公司最低的。
看員工費用,統計了百濟國內人工薪酬大概是國際40%。算下來百濟加權人均薪酬27萬美金,和同行相當。
當然這個兩個對比都是比較簡單粗暴,不一定正確,但也可以看出百濟費用并沒有明顯的高。只是百濟在沒有收入、只是量收入的情況下,高舉高打,大開非常燒錢的國際臨床,造成賬目虧損很大。給人亂花錢的感覺。但公司燒錢的結果,就是燒出了澤布替尼這個年30億美金+的重磅,投資回報率,自己算一下,是多高?
看高管工資,這也是比較詬病百濟的方面。2022年歐雷強204萬美元現金和1424萬美元股權,王曉棟25萬美元現金和399萬股權。看起很高。但我們看了國際巨頭,比如諾華CEO是900萬美元,羅氏CEO是1200美元。對比一下,也差不多。但百濟高管是否該拿國際巨頭相當的報酬,這個仁者見仁了。
一句話總結百濟就是:國內獨一檔的存在,效率沒有大家詬病的那么差,看收入公司是現在小公司;看未來三五年收入、臨床管線是中型制藥公司,看研發投入、研發團隊、臨床管線公司已經媲美MNC。這也許可以說明公司可能的長期成長路徑。
有一個風險點,公司這兩年在TIGIT上壓了重注,開了大量的PD1+TIGIT臨床,而TIGIT已經大概率會失敗,另外公司也開了幾個PD1+化療的國際臨床,目前看已經落后,能不能成功上市存疑。但是目前股價是否包含這兩個較差的預期?
申明:本文章只是個人投資的研究和思考,存在大量的錯誤和不夠詳盡之處,不構成投資建議。
PS:我們為了統計原始數據,內容很詳盡,我的分析師做了大量工作。覺得對你有用的,請打賞支持。$信達生物(01801)$ $百濟神州(BGNE)$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國內獨一檔的存在,百濟的效率真的低嗎?
- 進出口、CPI、地產、美股、匯率,都有利空
- 消費電子有望迎來拐點
- 中藥概念午后異動拉升 大理藥業漲停
- 超導概念快速拉升 國纜檢測大漲10%創上市新高
- 瀾起科技投資光電半導體公司博升光電
- 康希諾:今年在做多種產品的探索 與阿斯利康合作對業績的影響目前無法預測
- 新股N盟固利大漲583% 觸發二次臨停
- 寧國運集團、寧夏水投集團調集抗洪物資馳援河北
- 汩汩而出是成語嗎 汩汩而出
- 上海新陽出資1億元做LP
- 華為手機如何查年限
- 重慶市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局地氣溫可達40℃
- 分享面粉炸紅薯的做法 ,教你炸紅薯條的做法
- 富力地產新增3條被執行人信息 執行標的約1.19億元
- 富臨精工:智能電驅動減速器及其零部件正在批量供應華為
- 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
- 光伏板塊震蕩走低
- 中電云腦:發布基于PKS國產化腦機交互信號采集系統 填補腦機交互產業鏈空白
- A股:又快跌麻了?明天(8月9日)能不能出現反轉?
- CPO板塊持續下挫 聯特科技大跌10%
- 地產股午后快速反彈 天房發展回封漲停
- 多家醫藥公司積極布局海外新興市場 有望與當地實現雙贏
- 養殖戶感嘆“晚來好過不來”黃羽雞行情復蘇雖遲但到 7月企業量價齊升
- 算力需求暴增數百倍 阿里云為妙鴨相機提供算力支持
- 兩部門:組織開展“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
- 2019美洲虎I-Pace射程234英里落后于ModelX
- 【】熱點關注|遭佛山催繳土地款?碧桂園、碧桂園服務低開
- 騰訊、字節跳動、大北農三家企業各捐贈1億元現金物資馳援京津冀救災重建
- 亞輝龍(688575):技術指標出現看漲信號-KDJ 低位金叉(08-09)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超導概念快速拉升 國纜檢測大漲10%創上市新高

瀾起科技投資光電半導體公司博升光電

康希諾:今年在做多種產品的探索 與阿斯利康合作對業績的影響目前無法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