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供給側改革,救了愛優騰一命
2023-05-08 15:21:13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一直被視為“爛生意”的長視頻,終于揚眉吐氣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狂飆》到《漫長的季節》,口碑流量雙豐收;《大偵探8》也登上綜藝排行榜Top1,打破“綜N代”疲軟魔咒。
平臺業績隨之漸入佳境,騰訊視頻自曝接近盈虧平衡點;愛奇藝$愛奇藝(IQ)$更是已連續4個季度實現運營盈利。
股價表現也可圈可點,幾大平臺從去年10月開始明顯反彈,芒果翻了一番,愛奇藝則較去年低點狂飆超過380%。
業績和股價如此妖嬈,市場紛紛“真香”起來,且看好邏輯大致分為兩派:
一種認為爆款是流量密碼。比如,摩根士丹利等對愛奇藝的評級,即基于劇集觀看量和用戶增長帶來業績上漲。
另一種則是“IP論”,堅持IP能通過多種內容衍生持續放大價值,類似于漫威、迪士尼。
這些觀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長視頻過去的發展邏輯,但放在當下,似乎不太適配:
·爆款邏輯優等生奈飛,交上了“十年最差財報”,《黑暗榮耀》等劇集大火依然未能使其提速。
·IP贏家迪士尼,也出現了流媒體業務會員增速下滑的局面。
基于此,是時候給長視頻行業換套邏輯了。
而觀察到國內影視行業已經出清多年,我們對煤炭、水泥、生豬等行業多輪出清歷史進行了復盤,發現本輪長視頻平臺熱度暴漲,或許與供給出清接近拐點有關。
本文將從“供給側出清”的維度,對長視頻行業的投資邏輯進行探究:
·供給出清之時,就是值得關注之日
·需求增長或相對企穩,才是明確的買入信號
·行業補充產能的難度,決定投資倉位的大小
一、供給出清之時,就是值得關注之日
“我很懷念煤老板當投資人的日子,我經歷過各種投資人,房地產商到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最好的是煤老板。”
2018年,編劇汪海林的這段話,被“苦國產劇爛片當道久矣”的網友,捧成了年度熱梗之一。
彼時,大家共鳴的點在于:煤老板們特別尊重專業人士,一點不干預內容。
但其實,煤老板們淡出投資圈的原因,對那時的長視頻行業更有借鑒意義。
2009年,“四萬億”刺激政策猶如天降紅包,經濟回暖,煤炭供需兩旺,各煤企開足馬力生產;同時,售價也一路走高。
借此,煤老板們的財富快速崛起。比如,山西煤炭大亨邢利斌2009年迎來財富值的頂峰——身價達到60億元。
坐擁財富后,他們花錢程度驚人:不僅拿著現金砸向豪宅、豪車和股市;還大手筆投資娛樂圈。
然而盛極時刻,衰退來襲。
2012年之后,歐債危機疊加國內經濟放緩,曾經的高庫存變成了危機和壓力——煤炭的企業庫存、港口庫存、電廠庫存處于高位,企業紛紛降價去庫存。
煤炭行業陷入10年來的首度虧損,各地煤礦關停成潮。
而2016年,政策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進一步加速。
數據顯示,2014-2018年,小型礦井(產能低于30萬噸/年)數量占比從77%下降至52%,產能占比也從16%下降到7%。
與此同時,環保管控也愈燒愈激烈,要求煤炭消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下調。
一邊持續虧損,一邊前景不明,仍在支撐的企業投入意愿大打折扣。可以看到,煤企的資本支出連續5年下滑。
以上種種限制疊加,使得煤炭產量持續下滑,2016年產量甚至同比收縮約10%。這樣的產量下滑短期內難以補足,供給受限明顯。
自顧不暇的煤老板們,自然沒心思逐夢娛樂圈了。如汪海林就在講話的結尾提到:“我們特別呼喚他們再回來,但現在煤炭企業也不景氣。”
而其發出呼吁的時候,也是長視頻行業產能出清加劇的時候。
2017年開始,政策對影視行業的監管愈發嚴格,限古令、限外令、限集令等政策相繼出臺,發行不確定性持續攀升(懂的都懂)。
在此背景下,影視賽道風向大轉。
如復星時尚高管提到:“有些影片不知不覺就會受影響,那些之前看起來可投可不投的項目,現在一般都不投了。”
愛奇藝2018Q2電話會議表示:現在采購的劇已到飽和狀態,2019年采購內容數量會下降。
也就是投資方和下游渠道方,都在縮減預算。如此需求回落,行業產能過剩情況愈發嚴重。
舉例來說,《遇見王瀝川》的出品方南廣影視,2019年庫存的25部影視劇,多數的庫齡都在3年以上。
高庫存嚴重影響資金周轉,導致各大影視公司普遍抓緊出貨變現。如正栩影視2020Q3財報顯示:為改善業績波動狀況,公司積極推進庫存劇上市。
大力促銷加劇了價格競爭,頭部內容單集售價從2018年接近1500萬元,跌至600-800萬,腰部內容單集已經跌破100萬元。
整個影視板塊陷入利潤腰斬困境,大量公司被出清。
國家廣電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持有《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機構為113家,2022年已縮減至41家。
而活下來的公司,面對不確定性極強的行業環境,同樣投入意愿不高。
去年底騰訊內部大會上,馬化騰對騰訊視頻指示道,“以前有些中不溜湫的劇,我們也愿意投資,現在就要想一想了。”
愛奇藝2022Q4也是類似表述:為了實現高質量增長,2023年公司將審慎評估新的業務機會。
而歡瑞世紀、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等影視制作公司,也紛紛聲明表示:嚴控新項目的開發風險,提升運營效率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這樣一來,可以看到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數量,同比下降3%;取得發行許可證的劇集數量,合計降低9%。
可以看到,口碑老劇被盤了又盤——2022年,全網劇集正片有效播放量同比下滑2%,而老劇有效播放量卻逆勢同比增長10%。
顯然,長視頻行業供給出清的拐點表征已經出現:企業持續投入意愿降低、供給受限,進入值得追蹤和關注的時刻。至于何時出手,需要更多的信號。
二、需求增長或相對企穩,才是明確的買入信號
2016年初,就在煤炭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持續收縮供給的時候,煤炭價格出現大幅上升。
原因很簡單,彼時政策出臺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增長,房地產、制造業等投資增速持續回升,拉動電力、鋼鐵和建材用煤需求不斷上漲。
回到長視頻行業來說,目前也出現了類似的信號。
2020年11月-2022年8月,三大平臺分別多次上調會員價格,月度會員(非連續)從20元左右,集體邁入30元大關。
而在最近的一次漲價中,平臺的付費用戶數不降反增。
以愛奇藝為例,2020、2021年的兩次調價,當季會員數都出現下滑;而2022年底漲價時,2022Q4的會員數卻是逆勢增長的。
形勢逆轉的原因,與用戶對長視頻的態度有關。
2020年疫情期間,大家有大把空閑時間消遣,但事實上,電視劇的消費情況卻不如往年。如下圖,優愛騰三家的平均日使用時長,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之所以會這樣,是短視頻高歌猛進的沖擊。
騰訊視頻高管說道,“短視頻的用戶已經達到了長視頻的3倍,長視頻賽道不斷被壓縮。”
甚至,業內某種程度陷入一種“悲觀”情緒:用戶可能不再需要觀看長視頻。比如,愛奇藝2022Q4電話會議中說道:前幾年業內部分參與者,普遍懷疑影視長內容是否是用戶剛性需求。
但現實證明,長視頻仍是用戶的消費剛需——只要有爆款好劇,用戶就會看,并且愿意為好內容充值。
舉例來說,去年大熱的《夢華錄》開啟18元的大結局點映禮,預約人數接近77萬,保守估計給平臺帶來了超百萬收益。
其實不止長視頻,用戶逐漸傾向于為質量買單的行為,在很多行業都上演過。
以白酒為例,近幾年整體需求縮減——2022年相較2016年,產量減少一半,但銷售收入是增長的。原因是消費升級帶動中高端白酒的需求不斷增長。
類比到長視頻行業,2017年之后,伴隨政策持續規范內容題材和創作流程,內容精品化趨勢明顯。
以2020年為例,豆瓣7分以上網劇數量達52部,同比提升41%。同時,電影的豆瓣加權平均分,也不斷上升。
如此優質內容持續供給,用戶審美逐漸建立,內容消費升級明顯。
在年初《人世間》《開端》,三四季度《蒼蘭訣》《卿卿日常》《風吹半夏》等爆劇連番推出下,愛奇藝2022年劇集正片有效播放份額同比提升3.0%,其中劇集會員內容播放份額42.4%,同比提升6.1%。
優酷也一樣,《點燃我,溫暖你》《幸福到萬家》《沉香如屑·沉香重華》等劇集,拉動其2022年劇集正片有效播放量提升2%。
不止于此,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天花板,還在不斷提升。
比如,今年《狂飆》的各項指標,再次打破了愛奇藝的歷史記錄:熱度峰值、日均播放時長、會員收入等均位列平臺歷史第一。
這個情況,其實在以爆款著稱的奈飛身上已被驗證多回。
其首部自制劇集《紙牌屋》推出之后大獲成功,僅2013年第一季度就拉動奈飛新增用戶300萬。而2021年上線的《魷魚游戲》,則一個季度新增付費用戶438萬。
總的來說,持續的優質內容教育,讓用戶對長視頻的審美逐漸形成,并進一步激發優質內容需求。而這是進場節點的關鍵信號。
事實上,今年以來“私募魔女”李蓓也曾基于供給側出清的理論,在房地產領域持續唱多。
她認為,現在的地產就好像2016年年初的煤炭股——供給側出清,需求端剛剛開始觸底回升,是“十年一遇”級別的投資機會。
但從具體股價表現來看,萬科等沒有爆雷的房企,股價依然還在延續下跌態勢。
問題就出在對需求的理解有偏差,其實當下房地產的需求下滑速度,是高于供給下滑速度的,即使供給側出清嚴重,也難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所以,短期內投資的轉折點并沒有到來。
與之相比,出現明確需求增長的長視頻行業,股價上已有所體現。站在這個節點上,需要思考的是接下來以什么姿勢入場。
三、補充產能的難度,決定倉位大小
開年以來,長視頻行業似乎被謙虛的氛圍籠罩。
優酷高管在內部強調,“現在優酷不會追求一味的‘大’,而是將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內容上。”
愛奇藝CEO龔宇也在采訪中講到:“騰訊視頻做古裝甜寵劇,有一陣做得非常多、非常好,然后我們就去做了,但后來我們決定不做了,因為發現并不擅長。”
謙讓背后反映的是,新增供給可能無法在短期內提升。
這是經歷過供給出清后的普遍情況,畢竟大家都要經歷一個產能建設周期。不過,不同行業補能的難度是有差異的。
比如,水泥行業生產工藝簡單,停產不會造成機器損耗和資源浪費,產能可以隨時關停、隨時補充到位。
生豬行業則不同,育苗、育仔和育肥過程都需要時間,要吃上新一茬豬肉,得等上近1.5年。
而產能建設周期越長,意味著供給受限時間越長,一旦供需接上,回報來勢洶洶。
可以看到,海螺水泥2015年產能恢復階段,股價漲幅為2倍多;而牧原股份在2018年的豬周期中,股價漲幅將近10倍。
回到長視頻行業,補能難度究竟有多大呢?我們回歸影視制作本身來看看。
眾所周知,長視頻行業是資本撐起的燒錢行當。比如,騰訊視頻副總裁孫忠懷曾直言:“我們呢,別的沒有,就有一顆真心,還有錢”。
此前資本為王的投資環境下,影視內容制作有一套“大IP +大明星+大制作=電視劇爆款”的爆款模型,可視化地告知業內玩家怎么成功。
但現在,資本投入意愿下降,降本增效、減虧盈利成為各家第一經營法則。同時,決定劇集市場表現的,更偏向質量的標準。
這樣一來,無資本、公式可依賴,大家主觀上通常會選擇自己更擅長的內容方向,畢竟成功概率更高。
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何業內的經理人們突然謙虛了起來。大家只是選擇了更理性的做法:基于已經形成的差異化內容,在自己的優勢賽道內,才更能實現盈利目標。畢竟經理人也只是高級打工仔,同樣逃不出KPI考核。
而這樣的差異化形成,一定程度會影響到從業人員(藝人、編劇、導演等)的選擇。
可以看到,過去為了追逐片酬,梁朝偉這樣的大咖,也有為流量明星站臺的時候。但近幾年風向大轉——相比報酬,大家開始更看重平臺、內容。
以綜藝來說,芒果的片酬比其他平臺要少很多,比如《披荊斬棘的哥哥》中,港臺藝人酬勞僅在三到五百萬之間,但很多人愿意嘗試。
劇集方面,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戴瑩曾在采訪中提到:“迷霧劇場”演員的片酬是有上限的。但有消息稱,朱一龍為了入局迷霧劇場,不僅自降片酬,還和愛奇藝簽了短約。
究其根本,一方面,隨著對上游影視制作的滲透加深:長視頻平臺以自制、定制的方式占據了行業內約6、7成的生產力,話語權大增,對成本的控制力增強。
另一方面,限薪令后,演員們薪酬普降,工作逐漸轉向“從長計議”。
畢竟就表現來看,綜藝強勁的芒果TV,在行業疲軟的2023年初,市占率逆勢提升達到32.2%,綜藝優勢繼續增強。
劇集維度,2022年TOP20劇集中,愛奇藝懸疑刑偵、現實題材的有14部,其中《罰罪》《人世間》《風吹半夏》等熱度破萬;優酷則是古裝、甜寵占據12席,其中五部熱度破萬。
藝人擠進平臺的“舒適區”賽道,意味著可以借此提高身價,在未來更有錢途。
以《狂飆》為例,大爆之后,演員片酬大幅提升——《狂飆》制片人吳鵬透露:張頌文之前片酬可能在500萬左右,下部戲應該能破千萬。另外,劇內角色基本都接到了商務代言。
Source:美團廣告
也就是說,限薪令下,以往流量論的一錘子買賣(單次博弈)不再行得通;而在各平臺逐漸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的基礎上,演員被迫轉變為多次合作的長續思維(重復博弈)。
這樣的長期價值指引下,演員在各個平臺之間的流動性,一定程度會減弱。
而內容制作方和工作室的情況,也是類似——優質的IP資源、劇集資源,都會流向成功概率更高的地方。各個工作室或經紀公司與各平臺,往往也是穩定合作的關系。
總的來看,資本投入意愿下降,疊加演員、工作室等生產要素流動性降低,意味著行業的差異化路線,短期之內難以被打破——優愛騰B基于各自的經驗和稟賦,已經形成了擅長的內容品類。
而內容維度不同,即便各平臺之間的用戶重疊度最高達65%,但各家的會員付費率、用戶時長卻都能同步增長。
這樣一來,各家在自身優勢內容的利基市場內,形成一定的范圍經濟,收入隨之齊齊優化。
而這進一步抑制了各家平臺想“侵入對家領地”的欲望。畢竟各平臺獨播占比,都在進一步提升。
當然,這樣的相對穩定狀態,窗口期是有限的。
從復盤來看,行業景氣度、資本(風險偏好)、行業內非理性競爭等,都會引起行業很大變數。比如,2015年前后BAT的介入,千億資金燒出長視頻平臺三足鼎立。
因此,一旦利潤集中轉好、競爭環境更優化以后,大概率會再起風云。
在這之前各家要想不被偷襲,“護城河”建設就不能停,即通過持續夯實自身的差異化優勢。而產能重建和釋放的便捷程度,決定著窗口期的長短,也決定了倉位的大小。
小結
經過了供給出清中,你死我活的低價競爭、企業倒閉潮后,各長視頻平臺的軍備競賽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投入意愿降低,供給受限。
當這遇到用戶對長視頻的剛性需求逐漸清晰,審美水平悄然拔高,長視頻投資的轉折點,有了現實基礎。
再加上行業內資本、演員等生產要素流動性降低,短期內各平臺可以在差異化內容賽道里“占山為王”,大賺利基市場的錢。
不過,當下的肥美可能只是暫時的,一旦環境有變,或戰火再起。
本文來自:表外表里 ,作者:赫晉一 張冉冉 周霄 陳子儒,編輯:付曉玲 曹賓玲 Reno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關注:供給側改革,救了愛優騰一命
- 世界簡訊:【打新必讀】世紀恒通估值分析,信息技術服務商(創業板)
- 唯捷創芯:L-PAMiD目前處于小批量階段 預計2023年將在客戶端實現大批量出貨 環球報資訊
- 節能風電:截至2022年底公司在建工程有80萬千瓦 預計在今年至明年內陸續并網投產_新視野
- 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1萬億元|環球觀焦點
- 山河藥輔:目前訂單和市場較穩定 微晶纖維素等部分品種仍供不應求
- 秦剛將訪問德國、法國、挪威 環球今亮點
- 【世界新視野】今日電池級碳酸鋰上漲10000元/噸,報價重回20萬元之上
- 全球微資訊!【新機】Redmi Note 12R Pro上市 12GB+256GB 1799元
- 【融資事件】上門洗車服務平臺“點點達洗車”完成1.2億人民幣戰略投資
- 每日時訊!顯卡2g+4g_顯卡2g和4g有什么區別
- 2023“東方第一港”正式開關通航
- 世界新消息丨T112次
- 最新國際白銀價格是多少(2023年5月8日)-全球熱訊
- 全球快報:美原油交易策略:經濟衰退的擔憂開始消退,多頭“卷土重來”?
- 河北實施7項主要任務發展能源電子產業|天天快訊
- 泰晶科技:MHz和有源產品具較強競爭力 營收比重逐漸增大
- 嘉會醫療與商湯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寧德時代申請電池品牌ENERQ商標 環球微動態
- 【環球熱聞】滿足數字化轉型和供應鏈轉型需求 新版國企采購團體標準今日發布
- 【環球熱聞】正元智慧23Q1業績會
- 投資要有逆向思維 當前關注
- 這才是 “底倉基金”,應該有的樣子
- 創業板為何疲弱,底部拐點在哪?
- 投資中為何簡單的錯誤總是重復犯
- 天天時訊:預告:商務部定于5月11日召開例行發布會
- 今日電池級碳酸鋰漲10000元/噸 均價報20.6萬元/噸
- 全球觀速訊丨教育板塊持續走強 佳發教育20CM漲停
- 特斯拉帶頭漲價 新能源車市回暖信號拉響
- csgo飾品交易平臺app有哪些 十大cs飾品交易平臺推薦 世界今亮點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1萬億元|環球觀焦點

山河藥輔:目前訂單和市場較穩定 微晶纖維素等部分品種仍供不應求

秦剛將訪問德國、法國、挪威 環球今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