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點評!錢到期去哪了
2023-04-10 20:25:12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國內M2的增速屢創歷史新高,貨幣發行的速度遠超同期gdp增速,在全世界都在暴力加息抗通脹的大環境下,我們還能保持如此寬松的貨幣環境可以說是個奇跡,發改委和央行一直擔心的通脹沒有到來,反而是2月份cpi和ppi環比雙降,經濟增速尚未明顯起來,有點通縮的味兒了。
過往寬松貨幣環境下都會帶來資產價格的上漲,例如2015年的杠桿融資牛市,2016-2017的房地產牛市,甚至更早之前的各路妖魔鬼怪“姜你軍”“蒜你很”。但是本輪貨幣寬松卻與眾不同,各路資產靜悄悄,房地產依然在泥潭里,上證還在玩著滿3300減300的老套路,物價指數也沒有大的波瀾。難道真的是央行刀法精準,既要、又要真的實現了?可是再看看羸弱的經濟情況就知道肯定是有問題,那么錢到底去哪了?
先看看本輪貨幣擴張的路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行降準,2022年4月、11月和2023年的3月,央行三次降低金融機構準備金率各0.25個百分點,三次累計釋放資金近15000億。但是要注意的是,降低存款準備金,主要是增加銀行的可融資額度,并不是直接撒錢,自去年以來,銀行的資產荒就已經存在,銀行并不是缺資金,主要是缺好項目,有貸款額度投不出去。所以降準的實際意義是補充流動性,降低市場資金成本,在普遍缺少好項目的形勢下,銀行信心不足,資金還是很難被投放出去。
寬信用,央行實際也注意到了市場并不缺資金缺的是信心,因此多次強調要增強對經濟增長的信心,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尤其是針對房地產市場,幾乎躬身士卒,政策春風吹不停,這對穩定房地產基本盤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信貸對地產來說是根繩子不是棍子,滑坡時頂多可以拉住,真要爬出來還要靠需求頂上去。除了房地產外,其他方向包括新基建、民企等央行也對各大總行窗口指導,信貸在一季度確實有起色,但方向還是聚焦央企國企,銀行和民企的雙向信心不足導致后續社融數據未來持續性不會太高。
地方債,先說結論,我個人認為目前宏觀上最有效的刺激手段就是地方債,原因很簡單:錢直接到項目,不需要金融機構的二次傳導。地方債的貨幣擴張路徑:人大審批年度發債總額度,財政部和發改委分配和審核各省額度及項目,省級財政部門分期發行,銀行購買,銀行持債到央行抵押再融資。在2022年人民銀行和財政部聯合出臺的疫情23條金融支持措施中甚至有“要合理購買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地方政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表述。近3年地方專項債的發行規模基本都保持在4萬億左右,再加上一般債2萬億左右,去年是創紀錄的合計73600億。這是真金白銀的貨幣發行,是支撐M2高增速的核心關鍵。
理清了貨幣的擴張路徑,錢去哪了應該很清楚,既然貨幣主要是在地方債上,那錢應該就流向了地方債。地方債分為一般債和專項債,一般債簡單點說其實就是借新還舊,發新債還舊債本息,這個實際的貨幣投放較少,只是貢獻了部分利息。專項債是用于項目建設的,錢要實打實的花出去,一般就是基建,最終流向了鋼鐵、水泥、建筑公司等等,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貌似鋼材水泥跌了一整年,這個當然也受房地產投資下降影響,但最簡單的方法,走出去看一看,這兩年的基建真的有那么多嗎?各地方政府報告里倒是不少,但實際的開工率明顯不足。地方債的資金是足額到位的,錢到底去哪了?
還債。地方債務目前是一個吞金獸,在不斷蠶食地方政府有限的可支配資金,甚至包括專款專用的地方專項債。簡單算一筆帳,全國地方債存量規模36萬億,平均利率3.3%左右,年平均還息1.2萬億;全國地方政府城投債務保守估計50萬億,平均融資利率超過6%,每年還息3萬億,城投債務的融資期限不會很長,每年還有巨額的還本壓力。每年幾萬億的還息壓力是地方政府當前背負的巨大包袱,需要用盡渾身解數保持平衡,不爆雷不違約。
說的直白一點,很多錢被用作還債了,并沒有投入到經濟實體中。我所在的省份,地方政府挪用專項債資金償還債務已經是一件比較普遍的事情。
“錢生錢”這句話要正反兩面看,正面:錢的時間價值轉化為利息,反面:永不停止的利息可以吞噬一切。我在銀行工作十多年,見過很多的企業因為無節制的融資,最后被巨額的利息拖累至破產倒閉。全國存量200萬億貸款,120萬億債券,30萬億理財,20萬億信托,6萬億融資租賃,上萬億的民間借貸,日夜不停,奔跑計息。。。
不是華爾街永不眠,是金錢永不眠
$上證指數(SH000001)$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主流銀行——2022年報分析|世界熱文
- 世界熱點評!錢到期去哪了
- 4月10日午評:3個信號已經很明顯,市場分化出現,下午是漲是跌?
- 熱門:2023.4.10實盤記錄
- 焦點熱議:【白酒跟蹤】白酒板塊大幅回調的原因和爭議
- “千里運河新畫卷”網絡名人行活動在德州市啟動 天天熱頭條
- 首藥控股:SY-3505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準|焦點熱文
- 普利特業績快報:2022年凈利潤2.02億元 同比增750.99%
- 東航物流: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0.27% 擬10派3.5元
- 全球視點!遠大醫藥:全球創新RDC藥物TLX101國內I期臨床獲批
- 粵電力A:預計一季度凈利8000萬元-1億元 同比扭虧
- 京東方年報分析---買點和賣點,怎么面對吹票
-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999章】2023.04.10 收評 外面跑了一天 剛回到辦公室 沒看盤 簡單寫兩句 馬上又要出發接娃 耐心等就是了
- 關于ChatGPT、AI和股市的洞見
- 特斯拉馬斯克來華,落地上海臨港——沙特中東油哥掃貨A股?
- 熱資訊!晶盛機電籌劃控股子公司美晶新材分拆上市
- 今日熱議:長源電力:第一季度發電量同比增長6.37%
- 埃夫特:下屬孫公司Autorobot收到大眾集團美國公司關于美國查塔努加工廠Atlas NF和Atlas Cross Sport NF兩款車型的前后門生產線改建
- 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地中海伊琳娜”號首航廣州南沙港-全球頭條
- 上機數控業績快報: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76.68%
- 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會見臺灣高科技企業代表團
- 最新資訊:銀行股再組“最壕分紅天團”,股息率最高達7.4%
- 買長江電力的賭狗又盈了
- 資訊:數據觀察:2018-2022年二代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市場格局演變,折射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 雙匯2022年報分析
- 不必等收盤了,下午走勢已經很明顯,直接講重點_環球動態
- 百利天恒:創新生物藥產品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存在較高不確定性|每日訊息
- 上期所發布3月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情況 處理異常交易行為24起
- 今日最新!全國鐵路公安機關開展“三項治理”專項行動 集中整治鐵路站車違法犯罪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焦點熱議:【白酒跟蹤】白酒板塊大幅回調的原因和爭議

“千里運河新畫卷”網絡名人行活動在德州市啟動 天天熱頭條

首藥控股:SY-3505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準|焦點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