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滾動:聊聊星艦——寫給每一位抬頭仰望星空的少年
2023-04-17 18:20:01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對于這顆藍色星球上的每一位航天愛好者來說,今晚都是個特別的時刻。無數人心心念念的星艦,將開啟自己的第一次軌道發射嘗試。
當然,按照以往的經驗,發射前宣布延期的概率不小,而即使能夠成功點火、離開發射臺,這個重達幾千噸的龐然大物,也不見得有機會飛入預定軌道——實事求是的說,各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馬斯克預測成功概率有50%,已經是很樂觀的估計了。
但,無論如何,想要讓飛向火星的夢想照進現實,人類就總歸需要邁出第一步。
(資料圖片)
寫一點東西作為紀念,留給二十年后的自己,也分享給雪球上每一位曾經抬頭仰望星空的少年。
注: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寫給對星艦和航天感興趣,但之前沒有太多了解的人。資深航天迷可以直接跳過。等第一次發射(成功?)結束,我會另開一篇,寫寫自己的感受和展望。
1、星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航天器,尺寸和重量都超過了阿波羅登月所用的土星五號。具體來說,120米的高度大概相當于40層樓,5000多噸的起飛重量,大致上和一艘中型的導彈驅逐艦近似,所以稱作“星艦”并不存在任何的夸大。整個星艦運輸系統可以分為三部分:第零級是指地面的發射架/回收所用的筷子,第一級是指超重助推器,第二級則是星艦本體,也就是真正進入軌道的航天器。
2、星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全可重復使用的航天載具。在星艦之前,航天飛機的機體是可重復使用的,但主燃料箱和助推器都是一次性的。SpaceX引以為傲的獵鷹九號,實際上也只實現了第一級和整流罩的可重復使用,而上面的第二級仍然是一次性的。可重復使用的意義,主要是不需要每發射一次都得報廢一個完整的火箭,因此可以極大的降低載荷的入軌成本。
3、星艦的最終設計目標,是把每公斤載荷的入軌成本降低2-3個數量級,也就是達到目前成本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水平。目前我們往近地軌道發射1公斤的載荷(譬如把我現在使用的這臺筆記本發射到軌道上),成本大概在2萬美金左右(不精確,大致范圍),相當于,把一個體重100kg的胖子(好吧,就是我)射入軌道,單純發射這部分的成本就得200萬美元(實際要去空間站上玩一圈,票價還要高得多,通常是幾千萬美元/人),而在星艦大規模使用之后,入軌成本有望將降低到幾千美元的量級(按上面的比例大致估算,太空游的票價有可能會降到幾十萬人民幣的水平)
4、之所以能實現如此巨大的成本降幅,主要是基于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在人類現有的一次性火箭的發射過程中,因為燃料的消耗所產生的成本,通常不超過整體成本的1%,打個比方這枚火箭發射一次的價格是1億美元,真正消耗在液氧和煤油/甲烷/液氫上的成本,可能也就不超過100萬美元,其余的9900萬美元實際上是被只能使用一次的艦體制造成本給白白消耗掉了。所以,如果這枚火箭有辦法重復使用10次(先不考慮每次發射后的保養維護),那么每次的發射成本可能就降低到了1090萬美元,如果能重復使用一百次,則可以降低到199萬美元,而星艦的設計,是以能重復使用上百次甚至更高的次數為目標的,這樣就可以帶來入軌成本的巨幅下降。
5、星艦的設計當中有兩個特征是非常激動人心的,第一個是快速重復發射能力,譬如說超重助推器發射并回收之后,經過簡單的檢查馬上再次加注燃料,進行第二次發射,有可能前一艘星艦還在軌道上沒回來,下一艘星艦又飛上去了,有點像是每小時發一班的城際客車的感覺;第二個是在軌加油能力,打個比方我想坐星艦飛往火星,但是燃料不夠,可以先把火星星艦發射上去,在地球軌道上待命,然后快速的循環發射若干個輪次的加油艦上去,給軌道上的星艦進行“空中加油”,等燃料裝滿之后,再讓星艦離開地球軌道飛往火星?;谶@樣的方式,理論上說,星艦可以成為穿梭于整個太陽系內的重型運輸工具。
首次發射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你對于成功的定義。
先說明一下,首次發射時,超重助推器和星艦艦體都不會進行回收,所以第一次發射主要就是驗證兩件事:是否能夠成功入軌、以及再入大氣層時會不會解體。
從目標實現的難度上排序,大概是這樣:
1、成功離開發射架沒有原地爆炸(很重要,意味著馬斯克不需要花錢重新蓋一個)
2、越過Max-Q最大動壓點(至少起飛階段應該就不會炸掉了)
3、一二級順利分離(意味著超重助推器的首次飛行基本成功了)
4、星艦進入預定軌道(大成功!測試目標實現了80%)
5、一級助推器受控降落(最終還是會掉海里,但是到海平面的時候速度基本降到零,而不是啪的一聲砸到海里,考慮到獵鷹九的豐富經驗,這事兒挑戰其實不算太大)
6、星艦再入大氣層,成功減速而沒有發生空中解體(近乎完美,可以說實現了99%的目標)
7、星艦受控降落(這個環節據說第一次發射不會有,但假如有1%的可能性呢……小小期待一下)
作為一個星艦的死忠粉,我個人的期待是,第一次試飛,能夠越過MAX-Q,就算功德圓滿了。其他的目標,每多實現一個都是白賺的。
如果今晚的發射能夠順利入軌并返回大氣層,那么保守估計,SpaceX仍然需要1-2年的時間,完成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兩級全回收的發射,那個點上才能說星艦這東西真正做成功了。
而要做到載人飛行,以及傳說中的間隔時間48小時以內的快速重復發射,我個人預計,大概還得有3-5年的時間。
說實話,相對于計算機、移動互聯網以及今年火熱的AI,三五年內,星艦對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會產生那么劇烈的影響。但長期來說的話,還是會給整個人類社會產生不少全新的可能性:
1、太空旅游。包括純粹為私人開設的近地軌道太空酒店和月球度假酒店,讓普通人也可以體驗一把當宇航員的感覺,這個應該在20年內就可以實現了。下一代的小孩子們,可以憧憬一下長大后去月球上度個假什么的;
2、外星探索。嚴格說包括月球、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衛星等地外星球的探索,以及載人登陸,這個感覺有點像現在普通人談起南極科考站那種,雖然絕大多數人還是去不了,但是還是可以有少數的精英去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馬斯克的火星殖民也包含在這個范疇當中。
3、商用和私人太空站。最頂尖的富豪,將會以擁有私人空間站為榮,有點像是現在頂級富豪買一艘豪華的私人游艇那種感覺,應該也會有私人太空船,但并不是說自己買一艘星艦,而是會出現某種私人使用的軌道駁船,有錢人先乘坐大號的星艦飛往公共空間站/太空碼頭,然后在公共空間站開著自己的私人軌道駁船前往自己的私人空間站,這應該會成為某種身份和權勢的象征。
4、科學研究。靠著星艦巨大的載荷倉和低廉的入軌成本,像詹姆斯韋伯那種科學研究神器可以像下餃子一樣的大批發射,人類對于整個宇宙的研究和探索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然后基于太空的微重力環境,據說也能夠給材料科學研究帶來一些全新的可能,這個我也不專業,就不展開了。
5、星鏈通訊。這方面有SpaceX的星鏈打樣,就不用再啰嗦了。各種各樣的類星鏈服務會不斷的冒出來,人類的網絡連接能力會被進一步加強,不管你在深山老林還是在萬米高空。
6、太空能源和采礦。這個就比較科幻小說流了,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多久能實現說不好。主要是從經濟上能否算得過賬來。
1、SpaceX是美國公司,員工貌似也都是美國籍,所以很多小伙伴對于星艦的看法有點矛盾。但你要知道,長征九號的最新構型設計其實就是對標星艦的,星艦如果能成功,就相當于長征九號節約了可行性研究的時間和成本,這對于中國航天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何況,面對這無垠的太空,我們首先是人類,其次才分為不同的國籍??萍嫉倪M步,最終一定是屬于全人類的。
2、受科幻小說和熱門電影的影響,有些朋友認為太空電梯和無工質推進才是“正道”,而“落后的化學火箭”是要被淘汰的……哈哈,這個,如果太空電梯和無工質推進真的實現了,我絕對贊成把星艦扔到歷史的垃圾堆里,馬斯克肯定也是這么想的。但首先我們需要區分科學和科幻的區別,太空電梯和無工質推進目前都屬于純正的科幻,其背后所需要的材料以及物理學原理還沒有被發現,所以起碼在可預見的未來(遠了不敢說,五十年之內),人類還是要依賴于力大磚飛的化學火箭的。那句話怎么說的來著,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對吧。
3、今年,我們已經看到了AGI的第一束曙光,很快,又要親眼見證全新的太空工業時代拉開序幕。作為壽命短暫的碳基生命,有幸生在這個時代,能夠見識到各種偉大的科技進步,能夠看到人類文明不斷的擴展和進化,這是一樁令人興奮的事情。每當仰望星空,我總覺得,在這浩渺無垠的宇宙當中,我雖然只是一粒不值一提的塵埃,卻也自有其存在的意義所在。
今晚,以及之后的許多個日子里,讓我們一同見證歷史。祝星艦好運!
@今日話題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焦點滾動:聊聊星艦——寫給每一位抬頭仰望星空的少年
- 自動網格交易日記:第337天|天天實時
- 牛的,牛的,三天大漲70%!-環球聚焦
- 機構仍在涌入科技和中小盤
- 瑞銀:美元長期趨勢繼續下行_焦點速遞
- 粵港澳汽車出行平臺“飛牛出行”獲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 大商所舉行煤焦礦指定交割倉庫會議-全球熱頭條
- 余承東反擊自動駕駛是瞎忽悠言論|天天日報
- 華為發布DriveONE新一代超融合動力平臺
- 熱點聚焦:美媒:烏克蘭定于4月30日反攻 西方正在積極幫助基輔備戰
- 焦點關注:私改入戶門影響鄰居出行
- 億華通:水木揚帆、水木長風、水木愿景擬減持不超過2.74%-當前快看
- 健民集團:一季度凈利9956萬元 同比增長12.23%
- 【快播報】中閩能源:一季度完成發電量9.69億千瓦時 同比增2.65%
- ?普洛藥業:一季度凈利2.39億元 同比增長57.35%:環球熱聞
- 吉貝爾:在研抗腫瘤新藥注射用JJH201601脂質體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時訊
- 華仁藥業:一次性使用腹膜透析螺旋帽鈦接頭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
- 科大訊飛:將于2023年5月6日舉辦認知大模型成果發布會:天天精選
- 余承東隔空喊話王傳福:要么不了解,要么是故意打擊智駕行業
- 科林退:公司股票于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2023年4月18日)摘牌|資訊
- ?鷺燕醫藥:2022年凈利同比增12.84% 擬10派3元
- 曬持倉本周賺1.4w,調了一個大倉(周報190期)
- 世界熱消息:達之路何博士推文已經明確吉布提空港“夢想將至”
- 春秋航空:五一長假西南方向已有航線售罄:全球快播
- 緬甸佤邦當地官員:緬甸佤邦將從8月起暫停礦產資源勘探
- 天天快資訊丨春江水暖酒鬼酒先知
- 23年Q1比亞迪超越大眾,成為中國市場最暢銷的乘用車品牌——這也是中國乘用車近40年歷史上的第一次!
- 世界新消息丨2023年4月的《雪球參考》來了!
- ChatGPT和先進的人工智能在歐洲將面臨新的監管 環球微動態
- 余承東隔空喊話王傳福:要么不了解,要么是故意打擊智駕行業|環球微速訊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瑞銀:美元長期趨勢繼續下行_焦點速遞

粵港澳汽車出行平臺“飛牛出行”獲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大商所舉行煤焦礦指定交割倉庫會議-全球熱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