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萬科事件】的反思
2023-03-13 22:30:30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最近萬科出了很多新聞,引發了大量的議論,絕大多數是謾罵和聲討。
比如,在號稱獲得大量銀行授信的背景下,以低于凈資產的價格在H股融資,并且提出了超過百億的A股定增方案——價格也可能低于凈資產。
(資料圖)
不僅如此,按照萬科的披露,A股定增的錢,將大量用于幾個項目,但這些項目的披露收益率都不高,是不是側面反映出萬科已經沒什么利潤空間了?
還有人說,萬科現在都不怎么投資拿地,將來會不會逐漸萎縮,等等。
關于這些問題,零零散散也有讀者在各種地方問我,我的回答一直是“不著急,等等看”,不是我故弄玄虛,是我確實不知道答案。
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就要接受自己的信息不夠靈通的限制,這不是我應該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的地方。
前幾天萬科開了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作為股東,這種會議的信息是我們不能錯過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獲取信息和觀察管理層的場合。
(這次股東大會的文字實錄,你們可以在“萬科集團的官網——投資者關系——投資者推介”部分找到。)
果然,會上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差不多的,關于上面的幾個問題,現場都有股東做了提問,會上管理層也都做了回答。
我摘出了我認為最重要的三個問題,先把管理層回答的關鍵點總結出來,然后統一說一說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個問題:在有大量銀行授信的背景下,依然以破凈價格H股融資,并在這個股價低迷的時間點選擇在A股增發,是怎么考慮的?
管理層的回答可以歸結為幾個關鍵點:
1、萬科不是因為缺錢才融資
2、一二線城市開始出現結構性投資機會,萬科認為應該重啟投資布局
3、去年11月在監管支持下,十幾家金融機構給了萬科8000多億的授信額度
4、有了債權類資金后,需要股權類資金來調和資產負債結構
5、H股融資部分是希望置換境外債務,由于美元加息這部分已經達到5.3%
6、A股增發的價格和時機還是未知數,會更慎重、盡量讓股東滿意
7、總歸是希望用拿來的錢——不管是債權還是股權——讓萬科能長期向好,創造真實價值
8、以管理層的視角,從去年的投資兌現度、開發業務的統籌拉通情況、經營服務業務對集團的正向利潤貢獻、以及資產退出通道的逐漸出現角度看,對中長期表現有基本信心
第二個問題:A股增發預計投入11個項目的利潤率不高,該怎么理解?
管理層的回答可以歸結為幾個關鍵點:
1、根據證監會政策的規定,萬科設定了四個募投項目的標準,這11個項目是根據這4個標準選出來的
2、披露的收益率是根據當前市場情況的測算,因為去年一年很差,所以收益率看起來不高
第三個問題:地產行業已經在復蘇,萬科在1-2月沒拿地,該怎么理解?
管理層的回答可以歸結為幾個關鍵點:
1、公司在手資源1.2億平米,21年結算3600萬平米,資源滿足2-3年發展沒問題
2、1-2月參與了很多項目,有一些搖號沒中,有一些還在談判,所以披露上沒有獲取項目
3、對行業的判斷是積極的,后續會積極尋找項目
4、現在特別重視投資質量,堅持投“特別好”的項目
上述管理層的回答,我已經按照邏輯順序梳理過了,方便各位閱讀和理解,接下來我講講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判斷:
1、從我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我并沒有找到管理層有意隱瞞信息、“坑害小股東”的跡象,管理層的理由是邏輯自洽的,我并不打算將此推進到“管理層為了股東長遠利益不顧近期罵名”的高度,各位可以自己判斷是否有這種可能性。
2、現在的價格增發,肯定說不上劃算,但管理層的邏輯是他們認為比起潛在的收益,這種代價是可以接受的,關于這一點,比起像我一樣的普通投資者,我認為相信專業的管理層更合理。
3、靜態來看市場的狀況,肯定是不好的,雖然管理層解釋了為什么11個募投項目收益率不高,但我認為更多是原因的陳述——“收益率低是因為市場不好”,這只是一句陳述,但現在地產項目不賺錢,倒也是事實,地產商的日子很艱難。
換句話說,就算沒有這次募從而讓11個募投項目收益率被披露出來,我們也應該能想象到地產項目的收益率現在普遍不會高。
4、政策在大力支持,行業在復蘇,這個已經是大家的共識,在這個時間點,萬科在積極地參與進去,我認為管理層應該是言行合一的。
5、關于萬科這個生意,這不是個最好的生意模式,太苦哈哈,每一個項目都要從頭開始走一遍,還面臨著標準化這個近乎無解的難題。
另外,由于是個高杠桿、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模式,管理層很容易頭腦一熱、做一些錯誤的事情——早年有順馳、如今有恒大,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風險一直都在。
好在萬科的品牌還在,經營整體意識是穩健的,管理層團隊是務實誠懇的,公司也得已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成為一個老牌標桿。
6、對于我個人的投資而言,我依然維持上一次的判斷——最近一次應該是對2022年萬科半年報的分析:不再追加投入,并在售價能公允反應公司價值的時候退出.
原因沒有變化,之前的萬科分析文章里反復講過多次,這里不再贅述了,后臺回復萬科就能看到那些文章。
最后,我想分享一點心路感受,也許你們會有共鳴,提醒各位:
看了下面的內容,可能會讓我的高大形象(如果有的話)轟然倒塌,但沒關系,真實無價,我做分享也不是為了樹立什么人設,你們能從中有所收獲就好。
你會發現,從2022半年報分析結束后到如今,已經有差不多半年時間,在這半年時間里,萬科經歷了很多事情(相信你我也一樣),在2022年的大背景下,總的來說壞事情居多。
我之前反復說過,人類的大腦有線性思維趨勢,現在我要在前面加上“嚴重的”三個字。
體現在投資上,當一家公司處于順境時,我們覺得她會上天,反過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十八層地獄下面還有一百八十層。
我不是說地獄下面就沒有更糟糕的地方,有些時候、有些公司會有,但如何理性地從大腦直覺中“抽離”出來、冷靜下來,我認為這是投資者的一節必修課,也是一節終生沒有期末的課程。
萬科融資這個事情,外界整體的非議很多,幾乎是一邊倒地譴責公司和管理層,如前面的分析所說,我不能確認管理層一定沒做錯事,我只能說,從我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掌握的信息和分析來看,我沒發現什么涉及到誠實正直底線的事情。
但是,在這整個過程中,各種流言、斷章取義、情緒發泄的信息滿天飛,我的情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時不時地會感覺到很低落。
我心中時不時有一個莫名其妙的聲音“你看,你選錯了吧?”或者“完了完了,萬科會不會從此就這么沒落下去了,我的錢會不會渣都不剩啊……”。
有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些想法,只是會覺得很不開心,有時候我意識到自己心里的想法,會有些哭笑不得——這都哪跟哪啊,捕風捉影地看了幾個消息,又看到幾個發泄情緒的帖子,你看看去年半年報你自己的分析好嗎?
我把這個陰暗的內心感受一五一十地寫出來,不知道你們會有多少人感同身受,但這是我的真實感受,我想說:
這不是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受,在我過去的10年投資經歷里,在一些持股經歷黑暗的時期,我也有過類似的感受,至于應對的辦法,就是我逐步篤信、時常告訴你們的那三個詞:
多想,少動,慢慢等。
這三個詞的重要性是均等的。多想,就是要理性地想,有條理有結構地想。少動,就是不要聽到風就是雨,一害怕就趕緊賣。
這三個詞里重要性最被低估的,實際上是“慢慢等”三個字。
“慢慢等”的背后,其實是對自身認知世界能力有限的承認和踐行。
有太多的信息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很多是關鍵信息,之所以要“慢慢等”,就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聲音出來。
等到你獲得的信息足夠做出高質量的決策時,再來有所動作,我認為,才是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應有的素質。
@今日話題$標普500指數(.INX)$$恒生指數(HKHSI)$$上證指數(SH000001)$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我對【萬科事件】的反思
- ZIM以星航運2022全年財務業績
- 定投發車,并回答3個問題_天天微動態
- 【天天速看料】寧德時代2022年年報分析
- 【醫苑觀疇】醫保不言,數自成蹊:2022年醫保發展快報出爐
- 芒格:我們更喜歡“淹沒在現金中的生意”
- 反感彈性和暴漲暴跌
- bye是什么車:環球聚看點
- 3月13日收評:中陽今天如期而至,僅僅也只是開始,好戲即將上演
- 全球速訊:股票投資要牢記的13個案例!(一)
- 《在分歧時建倉瑞德》-全球熱頭條
- 天天關注:關于牧原GDR發行及對股價走勢影響的分析
- 大成基金值得關注的新生代(一)
- 【環球播資訊】華特達因—為什么值得長期持有?
- 相親市場上男人,道出了A股投資的最大秘密
- 2023.3.13 A賬戶實盤 309_關注
- 世界最新:【光亮度周報】產業鏈價格波動下行,“破曉”行情何時到來?
- 上善若水_世界快消息
- 中國移動,捅了馬蜂窩!
- 美國銀行接連破產 金融危機會來嗎?有三個問題我們必須弄清楚:今日熱聞
- 浙江2022年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1682.9億元
- 美媒:多家亞洲公司在硅谷銀行有存款,日本軟銀或受破產影響最大-視點
- 新能源汽車維修的故障診斷儀哪一種功能強大
- 焦點論壇 | 如果你不能給無風險資產定價……_當前通訊
- 這一輪牛市,我稱之為國運牛
- 今日關注:減配消費,增配新能源、半導體等成長板塊 ——指數派滾雪球調倉啦!
- 美國,爆大雷了..._焦點短訊
- 理財日記第1072天(3.13):②北交申購轉入防御姿態
- 匯豐回應1英鎊收購硅谷銀行英國子公司:能加強在英國的商業銀行特許經營權_世界看熱訊
- 天天速看:美國“免費校餐”效果被曝大打折扣:學校債務堆積 挨餓學生增加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醫苑觀疇】醫保不言,數自成蹊:2022年醫保發展快報出爐

芒格:我們更喜歡“淹沒在現金中的生意”

反感彈性和暴漲暴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