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企業估值
2023-03-20 10:17:45 來源:雪球網 小 中
普通投資者最困惑的是現階段股票的價格是高估還是低估?到底如何給一家上市公司估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樣一個話題。
【資料圖】
一、給企業估值必須給企業分類,因為不同類型的企業估值方法不同,按照彼得林奇給企業的分類,可以把企業分成6大類:
1、緩慢增長型(0-5%)
2、穩健增長型(5-15%)
3、快速成長型(15%以上)
4、周期型
5、困境反轉型
6、隱蔽資產型
二、不同類型的企業估值方法
1、緩慢增長型企業,如國內的機場、高速公路,這類企業幾乎沒有增長了,那么按照PE估值,合理估值6-7倍較為合理,為什么呢?PE就是投資回收期,也就是按照這個價格買入,假如它的利潤全部分給你,需要6-7年的投資回收期,剩余能賣多少錢才是你的收益。
2、穩健增長型:10-13倍估值合理,原因同上。
3、快速成長型,要根據企業成長的速度給其估值,彼得林奇用的是PEG,就是當市盈率低于企業增速時,企業低估,高于增速高估。也就是說,PEG小于1,越小越便宜。
但是這里要說一下當PE大余30倍,就要格外小心了,就是說:你買入的市盈率是40倍,就要求未來10年企業的增速達到40%,這樣的企業很難找到。我們舉例說明40倍估值買入,連續10年增長40%,投資回收期需要幾年?
假如一個企業目前100億市值,現在凈利潤2.5億,那么它的PE估值就是40倍。去年凈利2.5倍叫靜態估值,過去四個季度凈利2.5億,叫TTM估值,未來一年凈利2.5億,叫動態估值。這里我們按照動態估值來說明:
第1年 2 3 4 5 6 7 8 9
2.5. 3.5. 4.9. 6.9. 9.6. 13.4 18.8 26.3 37
假如它的凈利全部分給你需要8.5年,投資才能收回本金。我們看招股說明書或投資項目書時,常常看到一個項目的投資回收期一般為5-6年,這是企業投資項目的一般要求,否則項目的可行性就打折扣了。我們投資一個股票也一樣,一般要求投資回收期不超過7年。
一般企業連續10年增長40%,這只是理論假設,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最有可能的是前幾年30%—40%的增長,三年以后降低為20%,再過幾年降為10%-20%之間,到8年以后能保持10%左右已經是非常優秀了,按照現實的成長投資回收期就更長了。
一些投資者慣性思維,你看它過去五年都是40%的增速,未來還會以這種增速發展,所以它應該享受40倍估值,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提高,一個企業的增速下降是必然的,所以彼得林奇要求PEG必須小于1。
這里還有個假設,企業利潤全部分完,什么樣的企業能夠全部分完利潤,自由現金流必須為正,也就是說它每年經營活動的現金扣除企業發展需要的現金投資還有剩余才能全部分給你。另外一個企業不能有有息負債,假如企業有有息負債,它肯定先歸還有息負債,剩余的才能分給你。所以我在給企業估值時,如果企業有有息負債,把估值再減去有期負債才是它的合理估值。
這里還有個假設,企業不能再融資,如果需要再融資的話,企業的投資回收期就更長了。
我們再以現階段公募基金最認可的企業,也是中歐醫療基金葛蘭小姐的最愛(她管理得基金買到基金要求10%上限.)愛爾眼科為例,現在TTM估值是82倍,市值2200億,2022年凈利潤估計35億凈利潤。未來10年增速30%來測算你的理論收益。10年以后按照5%-15%來測算。假如它的凈利潤全部分給你(現實不可能)
以下是未來10年每年凈利潤:
35 45 59 77 100 130 168 220 285 370
10年相加為1489億。這時即使全部利潤分紅還沒有分回本金。
假如10年以后它的增長率到了5%—15%之間,理論估值是10倍PE,到那時也就是3700億估值,那么你的總回收資金是:3700+1489=5189,你投資本金是2200億,10年年華收益率是8.96%。
按照現在這個價格買入10年,理論收益年化8.96%的收益。看看我們要冒冒的風險:
1、它的凈利潤能全部分給你嗎?
2、它的增長率能連續10年達到30%嗎?
3、這么大的增長還需要再融資嗎?假如需要再融資,那就肯定不會分紅那么多。
所以以上假設全部不成立。靠分紅別說10年,二十年也分不回這2200億的市值。
這種高估值的股票未來三年最大的風險是如果增速不達目標,增速變為20%,市場按照20多倍估值給你重估,股價必然會狂跌,所以你不但不掙錢,還會巨虧。所以說愛爾眼科,我認為目前TTM82倍的估值嚴重高估。別說連續10年30%增長,這么大的規模,連續5年也達不到。因為過去基數小,增長會很快,另外最賺錢的地方已經布局完畢,再開店就是三四線城市,單店的收入不可能那么大了。所以我認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連續增幅。
對于這么高估值的企業,我連看也不看,這么大的風險我不去冒,我情愿買中國石化年8%的現實分紅。
在這樣一個理論估值基礎?上來看國內的上市公司估值,高的是多么離譜!
所以我對成長股的投資,估值超過30倍,我看的欲望都沒有,因為我認為企業連續10年增速達到30%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另外企業不能再融資,企業不能有有息負債。有了這些,就說明企業自由現金流不能滿足它成長需要的投資,自由現金流為負,我看也不看。因為企業的價值就是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如果它的自由現金流為負,我如何評估它的價值呢?
4、周期型:周期型企業不能按照PE來估值,因為它的凈利潤波動太大,一般按照PB來估值,合理估值不超過2倍。這還要不同類型的企業PB估值不同,從成熟的市場來看:金融股由于其極高的負債,PB估值為1左右,超過1.2倍就高估了。周期型企業也可以按照分紅收益率來估值。看過去五年的平均分紅收益率是多少,假如過去五年分紅收益率為4%,未來一年高于過去五年平均,就低估,反之高估。周期型企業的PE,只能PE估值越高時,才是投資機會,因為這時企業到了周期型的底部,企業利潤少,PE自然就高。當企業處于高景氣的時候,是其凈利潤最好的時候,也是其PE估值最低的時候。
我們的上市公司大多數屬于周期型行業,如:銀行、券商、地產、鋼鐵、石化、有色金屬、養殖等等,只要企業的產品沒有自己的定價權,產品完全按照市場定價的都是周期型企業。
5、困境反轉型:也就是資產重組型,當一個企業到了困境時,就會資產重組的需求,把新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或資產置換。這類企業估值較為困難,需要評估植入的資產項目。我對資產重組的理解是:國內真正的好資產一般是不愿意賣給上市公司的,如果是真正的好資產,早就自己單獨上市了,因為一二級級市場價差極大,這種好資產的股東為什么要賣呢?即使賣也是評估價格極高 才愿意賣給一個已經爛掉的上市公司,所以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一般都有瑕疵,絕對不是好資產。所以無論國內怎么炒資產重組股,我是堅決不會參與。基本是騙人的多。即使原股東承諾收益,一般完不成,即使期間完成,過期后立即暴雷,這樣重組的案例在國內上市公司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6、隱藏資產型:由于上市公司的會計記賬標準是按照歷史成本計價,當上市公司跌破凈資產時,如果企業有大量隱蔽資產需要變現,就需要資產評估,按照評估價出售,這時公司賬面凈利潤會快速變大,上司公司的股價也會上漲。該類企業在股市中很少,一般投資者也不必參與,炒作的成分一般大于真正變現實現增值的成分。太專業、看不懂。
以上六類上市公司的估值講完了,然后再對比一下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估值,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說過:國內A股的估值太貴,90%的沒有任何投資價值。特別是0-100市值的公司,動輒50倍上百倍的估值,還會一大堆有息負債,企業萬年不分紅,這些企業能有什么價值?只不過是個賭博的工具而已,既然你明知買這些企業是賭博,還不如到賭場去玩,那里玩的更刺激!國內大部分投機者虧錢,就是因為玩這些毫無價值的股票給玩沒的。
球友這時就會問了,按照你的標準,國內哪有這么好的企業,有增長,沒有息負債、還要高分紅。是的,的確不多,因為企業上市目的不是給你來分紅的,90%是來圈錢和變現的。因為國內有太多這樣的投資者,愿意成為別人的韭菜,多高價格都敢買,多爛的企業都敢吵,100多只ST公司,它的市值不是一樣幾十億上百億的嗎?買這樣的企業,虧死你,怨誰?
另外還有一些成長股真成長,企業質地也不錯,行業也很好,但是由于國內投資者炒作股票太瘋狂,估值一般直接干到50倍、上百倍PE,這時企業也沒啥投資價值了,你買50倍以上的企業,就需要企業連續10年實現50%的高增長才能回本,你想想那可能嗎?哪個企業能連續10年達到50%得高增長?去年狂炒新能源,現在怎么樣了?腰斬!然后今年一驗證業績,還是貴,還有可能再次腰斬,這就是成長股投資的陷阱。
我的投資原則是分紅加成長,企業必須有高分紅的能力,同時也愿意給股東分紅,對于成長股,估值超過30倍靜態估值,看也不看,我不愿意承擔這樣的風險。
基金從業二十載于2023、3、19
關鍵詞:
相關文章
- 如何給企業估值
- 全球今日報丨怎樣才能成為股市中的強者?
- 全球快報:晨星獎7只提名基金哪只更好?
- 補短板強弱項,建設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政策解讀)
- 每日視點!降準——貨幣政策小步微調
- 基金大V“銀行螺絲釘”擦邊宣傳,不是蠢就是壞! 世界觀點
- 【全球快播報】投資者要學會“自己做飯”
- 第一共和銀行評級遭標普一周內第二次下調
- 天天速遞!瑞信危機結束了?瑞銀出30億瑞郎“接盤” 政府提供損失擔保
- 大恒科技等126股獲陸股通增倉超100%|天天播報
- 歐洲股指期貨上漲 此前瑞銀同意收購瑞士信貸-焦點精選
- 國臺辦:大陸方面歡迎馬英九先生來訪
- 當下創業邏輯_新視野
- 天天滾動:明天A股高開低走?分享一點實用干貨,股民看到受益終身!
- 春秋航空交流會一些信息記錄:今日熱搜
- 【新要聞】中海油目前存在的問題
- 白色石油價格暴跌超40% 碳酸鋰大降價_世界消息
- 天風證券:降準蓄力穩增長 銀行信貸投放量價空間拓展:環球滾動
- 證券日報頭版評論:“一房難求”與“鮮有問津”同現 局部復蘇不意味著全面回暖 上市房企盲目漲價心態并不可取|世界滾動
- 環球滾動:中信建投:低估值酒企迎配置良機,大眾品需求逐步釋放
- 環球微動態丨中金:歐美銀行危機 擠兌背后的老問題和新含義
- 全球消息!潼的意思及寓意_潼
- 一個“現象級爆品”的“出圈”啟示錄:焦點快看
- 10億美元!瑞銀“超低報價”換股收購瑞信,瑞信拒絕
- 全球熱議:銀行為什么怎么便宜,是真低估還是高估?
- 從財務視角分析:ROE與ROIC的四個象限
- 快看點丨談談對湯臣倍健線上銷售費用的理解
- 泡水車有什么危害_paoshu8:每日信息
- 世界資訊:陜西煤業估值過程2023
- 超級貸款,超級牛市
熱文推薦
排行推薦

每日視點!降準——貨幣政策小步微調

基金大V“銀行螺絲釘”擦邊宣傳,不是蠢就是壞! 世界觀點

【全球快播報】投資者要學會“自己做飯”
